信用支付一路狂奔,未來這塊蛋糕該怎麼吃?

信用支付一路狂奔,未來這塊蛋糕該怎麼吃?

1、大部分用戶會同時使用1-2個信用支付產品。使用的產品多集中在日常自身使用頻率較高,可以覆蓋線上線下相關應用場景的平臺。

2、在經濟能力不夠,消費慾望又日益增長的情況下,超前消費無疑是最方便的解決方法。

3、對於信用支付領域的新老玩家來說,想要接穩這塊香餑餑,的確需要明確自己的責任。

9月,信用支付成了炙手可熱的關鍵詞。

月初,美團推出名為買單的信用支付產品,模式與支付寶的花唄如出一轍。

中旬,關於騰訊內部正在孵化 “分付”這一信用支付產品的消息,甚囂塵上。雖然虛實難辨,但在業界還是引發了極高的關注度。

從支付寶的花唄到京東白條,到攜程和去哪兒的拿去花,再到唯品會的唯品花,再到美團的買單。從電商、出行到社交,信用支付的滲透呈現出無限擴張的趨勢。相關數據顯示,到2020年,消費信貸將達到10萬億元級以上規模。由此可見,信用支付這塊蛋糕,未來還會很好吃。

那麼,眼下信用支付競爭幾何?未來行業命運是何走向?也許能從用戶的故事得到啟示……

01

被終結的“現金”尷尬

信用支付一路狂奔,未來這塊蛋糕該怎麼吃?

線上線下可使用的覆蓋面比較廣成為用戶選擇信用支付產品的關鍵

王珊(化名),航空公司中層管理幹部,2017年開始使用花唄。她告訴記者,之所以會使用花唄,原因有兩點,一是當成信用卡的補充,二是提高芝麻信用分。

王珊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她一年有大部分時間出差在外,而在外的一切開銷在沒有花唄的時代,她主要的信用支付方式就是信用卡,出門還額外帶一些現金作為補充,“因為那時候不是每個店都可以刷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