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虎侯許褚

曹操的虎侯許褚

許褚字仲康,譙國譙人也。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漢末,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共堅壁以禦寇。時汝南葛陂賊萬餘人攻褚壁,褚眾不少敵,力戰疲極。兵矢盡,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杆鬥者置四隅。褚飛石擲之,所值皆摧碎。賊不敢進。糧乏,偽與賊和,以牛與賊易食,賊來取牛,牛輒奔還。褚乃出陳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餘步。賊眾驚,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陳、梁間,聞皆畏憚之。

  太祖徇淮、汝褚以眾歸太祖。太祖見而壯之,曰:“此吾樊噲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衛。諸從褚俠客,皆以為虎士。從徵張繡,先登,斬首萬計,遷校尉。從討袁紹於官渡。時常從士徐他等謀為逆,以褚常侍左右,憚之不敢發。伺褚休下日,他等懷刀入。褚至下舍心動,即還侍。他等不知,入帳見褚,大驚愕。他色變,褚覺之,即擊殺他等。太祖益親信之,出入同行,不離左右。從圍鄴,力戰有功,賜爵關內侯。從討韓遂、馬超於潼關。太祖將北渡,臨濟河,先渡兵,獨與褚及虎士百餘人留南岸斷後。超將步騎萬餘人,來奔太祖軍,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賊來多,今兵渡已盡,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賊戰急,軍爭濟,船重欲沒。褚斬攀船者,左手舉馬鞍蔽太祖。船工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並泝船,僅乃得渡。是日,微褚幾危。其後太祖與遂、超等單馬會語,左右皆不得從,唯將褚。超負其力,陰欲前突太祖,素聞褚勇,疑從騎是褚。乃問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顧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動,乃各罷。後數日會戰,大破超等,褚身斬首級,遷武衛中郎將。武衛之號,自此始也。軍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號曰虎痴;是以超問虎侯,至今天下稱焉,皆謂其姓名也。

  褚性謹慎奉法,質重少言。曹仁自荊州來朝謁,太祖未出,入與褚相見於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語,褚曰:“王將出。”便還入殿,仁意恨之。或以責褚曰:“徵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辭?”褚曰:“彼雖親重,外藩也。褚備內臣,眾談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聞,愈愛待之,遷中堅將軍。太祖崩,褚號泣嘔血。文帝踐阼,進封萬歲亭侯,遷武衛將軍,都督中軍宿衛禁兵,甚親近焉。初,褚所將為虎士者從征伐,太祖以為皆壯士也,同日拜為將,其後以功為將軍封侯者數十人,都尉、校尉百餘人,皆劍客也。明帝即位,進牟鄉侯,邑七百戶,賜子爵一人關內侯。褚薨,諡曰壯侯。子儀嗣。褚兄定,亦以軍功封為振威將軍,都督徼道虎賁。太和中,帝思褚忠孝,下詔褒讚,復賜褚子孫二人爵關內侯。儀為鍾會所殺。泰始初,子綜嗣。

----《三國志·魏書·許褚傳》

許褚(chǔ,見《辭海》)字仲康,譙國譙人(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鎮)。


曹操的虎侯許褚

萬歲者,古往今來,皆為天下至尊者所受。而在那個時代,也有這麼一人,既非蓋世梟雄,亦非絕世名臣,然,其人卻以武立身,以忠立本,後竟以萬歲之名揚威宇內。

誠然,在那個時代,除了他之外,的確還有一人也曾受封萬歲亭侯。不過,那人的身份卻遠遠不是他所能相比的,那人便是被世人所稱“王佐之才”的曹營第一重臣,荀彧荀文若。荀彧之才,自然無需多言,荀彧之功績更是天下盡知。正如後世作為東晉政權奠基人之一的王導曾言:“昔魏武,達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由此,荀彧受封萬歲亭侯,那是理所當然的,除此之外,曹營諸臣,還有誰可配萬歲之名乎?

的確,若單論貢獻之大,功績最豐,荀彧首屈一指,萬歲之名更是舍他其誰?但,事實上,偏偏就是有這麼一人,居然也曾受封萬歲亭侯,而且,也是曹營一臣子,如此,就實在是令人費解,難道,這個人的功績居然可以堪比荀彧嗎?

當然,堪比荀彧那是不可能的,但,如若說,假如沒有這個人,那麼荀彧的功績就很難建立,大家會信嗎?誠然,他的功績的確不那麼引人矚目,但是,他的存在,卻也是那個時代所有人都無法忽視的存在。事實上,也正是因為他的存在,才讓曹營的中央大帳,固若金湯;才讓曹操儘管遭遇無數刺殺卻依然能夠安全無恙。

換言之,如若荀彧,是整個曹營勢力的保護傘,那麼,他,便是曹操的保護傘。有荀彧在,曹營無論遇到如何的災難和失敗,都能東山再起;而有他在,曹操便永遠是最安全的。如此,他的存在,的確在某種不足稱道的層次上也可堪比荀彧。

曹操的虎侯許褚

其實,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已經能猜到他是誰了。當然,曹營中軍大帳的保護神,那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武衛為號的將軍,也只能是那個叫做虎痴的男人了,沒錯,他便是曹營中軍護衛武衛將軍許褚。

許褚字仲康,譙國譙人也。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

許褚,字子康,譙國人,這個譙國,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縣,本屬於沛國譙縣,只是因為後來魏國時期曾經封賜了一個王子在譙縣為譙國,後遂以譙國稱之,而眾所周知,曹操便是沛國譙縣人,所以說起來,曹操和許褚也算是同鄉之人。而再說許褚此人,根據史書的記載是長八尺有餘,如此,算下來絕對是上了兩米了,再加上其雄壯的身體,細想起來,別說是曾經了,就算是現在,也是很可怕的,而再看漢末那個時代普遍人們發育不良的身體素質,許褚簡直就是如同人形坦克般的存在。故而,史書中便也用了一句“容貌雄毅,勇力絕人”來形容許褚的威武勇猛,這和許褚本身的形貌相比也算是名副其實了。

漢末,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共堅壁以禦寇。時汝南葛陂賊萬餘人攻褚壁,褚眾少不敵,力戰疲極。兵矢盡,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杅鬥者置四隅。褚飛石擲之,所值皆摧碎。賊不敢進。糧乏,偽與賊和,以牛與賊易食,賊來取牛,牛輒奔還。褚乃出陳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餘步。賊眾驚,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陳、梁間,聞皆畏憚之。

關於許褚的曾經,歷史上並沒有多記載,但是,卻唯獨記載了這麼一次戰鬥。漢末時期黃巾起義,這是大家眾所周知的,一方面是很多百姓加入了黃巾軍,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百姓自發聚集起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而許褚,便是這樣的人,面臨著天下大亂,盜寇並起的局面,許褚也是領著一夥少年和家族裡麵人一起守護自己的家園。

汝南,古為豫州地界,今為河南省駐馬店市東部地區。當時的汝南有一夥盜賊,以葛陂為首,聚眾萬人,以打家劫舍為生,其實,從這裡也能看出那個時代的混亂,不光是黃巾軍與政府軍的對抗,還有隨風而起的各路盜賊對於百姓的欺壓,實在是不忍再想。

話說這夥盜賊巧不巧的,也就盯上了許褚在的這座小城,其實也不能算是小城,就是那種類似於後世村堡一樣,沒有城池規模大,但也勝在堅固安全。儘管許褚武力非凡,但奈何人少,如此在不斷的攻擊性,各種箭矢等也都用盡了。於是,許褚便讓堡子中的男女老少都聚在能夠相對安全的四個邊角處,唯有許褚一人,拿著石頭繼續防衛,可嘆盜賊雖有萬人,卻也被許褚打的毫無辦法。而後的問題就是,糧食也沒了,無奈,許褚只得假裝和這貨賊眾講和,用家族裡面的牛來與這或賊眾換取糧食。

曹操的虎侯許褚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的是,當許褚拉出牛給予盜賊們時,忽然,牛如瘋了般亂跑,賊眾不敢上前。只見,此時的許褚卻直接上前拉住牛尾,並把牛拖行百步有餘,如此,眾賊一看,這還是人嗎?居然便被嚇的的連牛都不敢取了,也就此散去了。至此,許褚神勇之威遂揚名豫州地界。

太祖徇淮、汝,褚以眾歸太祖。太祖見而壯之曰:"此吾樊噲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衛。諸從褚俠客,皆以為虎士。

許褚追隨曹操,這是必然的,不光是其本身的威名和武勇,更因為其還是曹操同鄉,所以,很自然的,便被曹操引為身邊護衛。拜許褚為都尉,令其統領其下部署一眾虎士,從此開始守護曹操的安全。

其實,很多人對於護衛這個身份,多是看不起的,正如後來人很多拿這點來攻擊趙雲一般,說什麼趙雲其實就是劉備一護衛罷了,沒有多大用,然而,真的是沒有多大用嗎?小霸王孫策是怎麼死的?雖然孫策的死讓當時各路諸侯都無比高興,但是孫策的死法,卻也是讓當時無數諸侯都無比心寒。區區一介刺客,便能讓一手握雄兵之主就此安息,請問,包括曹操在內,誰就敢對自己的安全無比放心呢?更不要說曹操這種殺人屠城無數的梟雄了,一生的仇人多了去了,如果沒有個安全的護衛,早就死了不止一次了。另外,大家也要多想想,孫策可是堪比項羽的存在,而且正是當時年輕氣壯的時候,尚且能被刺傷,更不要說其他人呢?所以,直到孫策之後,各路諸侯更是極為周密的安排自己的護衛。如此才有許褚對於曹操,趙雲對於劉備,周泰對於孫權,儘管這幾人表面上名聲不顯,但是在其內部卻有著極高的聲望。

而再說許褚本人,讓其當護衛,雖然也算是屈才,但也的確是曹操用人最得當的一次。

從徵張繡,先登,斬首萬計,遷校尉。從討袁紹於官渡。時常從士徐他等謀為逆,以褚常侍左右,憚之不敢發。伺褚休下日,他等懷刀入。褚至下舍心動,即還侍。他等不知,入帳見褚,大驚愕。他色變,褚覺之,即擊殺他等。太祖益親信之,出入同行,不離左右。從圍鄴,力戰有功,賜爵關內侯。

無論是“先登”,還是“斬首萬計”,雖然這些詞語有些誇張,但也能看出許褚究竟是有多麼武勇。徵官渡之戰時,有人妄圖殺了曹操,但卻就因為有個許褚在,居然就遲遲不敢動手,非要等到許褚不在,才敢動手。然而,當許褚莫名其妙回來時,那幾人卻猶如雷擊一般,竟為許褚所識出,然後便被許褚所殺,由此也算是保住了曹操一命。雖然說這都是和許褚個人武勇威名有關,但也能從中看出,許褚此人並不是完全的莽夫一個,反而是頗有智慧,懂得什麼叫做試探,雖然史書中說是許褚靈機一動,但根據猜測,這更像一個套。不過,這其實也能解釋的通,守衛曹操安全的確不是說簡簡單單的武勇超人就可以了,還必須要有周密嚴謹的心思,這一點曹操也能明白,所以,選許褚,的確是因為許褚確實的那樣的人。如下所述:

褚性謹慎奉法,質重少言。
曹仁自荊州來朝謁,太祖未出,入與褚相見於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語,褚曰:"王將出。"便還入殿,仁意恨之。或以責褚曰:"徵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辭?"褚曰:"彼雖親重,外藩也。褚備內臣,眾談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聞,愈愛待之,遷中堅將軍。

以上第一段話便是陳壽為許褚的評價,雖沒有聰慧一說,但也的確是素來謹慎,而且深得護衛的本分,一般絕不多言。如第二段中記錄的,許褚即使面對曹仁也是一樣寡言,如此都惹得曹仁生氣告訴了曹操,不過,也正因此,才讓許褚更加得到曹操的信任。

曹操的虎侯許褚

而要說許褚真正揚威天下的那一戰,則莫過於就是和錦馬超的那次對決了。

從討韓遂、馬超於潼關。太祖將北渡,臨濟河,先渡兵,獨與褚及虎士百餘人留南岸斷後。超將步騎萬餘人,來奔太祖軍,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賊來多,今兵渡已盡,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賊戰急,軍爭濟,船重欲沒。褚斬攀船者,左手舉馬鞍蔽太祖。船工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並溯船,僅乃得渡。是日,微褚幾危。其後太祖與遂、超等單馬會語,左右皆不得從,唯將褚。超負其力,陰欲前突太祖,素聞褚勇,疑從騎是褚。乃問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顧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動,乃各罷。後數日會戰,大破超等,褚身斬首級,遷武衛中郎將。武衛之號,自此始也。軍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號曰虎痴;是以超問虎侯,至今天下稱焉,皆謂其姓名也。

征討韓遂和馬超一戰,開始之時曹軍大敗,如上文記載,曹操只得與許褚率領百名虎士斷後。而當馬超領萬人前來追擊時,正是許褚一馬當先,先將曹操扶上船,而後許褚遂周全的護衛曹操離開。又幾日,曹操與馬超單騎相會,也只帶了許褚一人。當時,馬超自以為自身武勇非凡,便企圖偷襲曹操,卻不料看到許褚身影,便急問道:“公有虎侯者安在?”曹操點了點,當得知果真如許褚之後,馬超便不敢再動。由此可見,許褚虎痴威名的確是人盡皆知啊。而後又是多次戰鬥,許褚爭先殺敵,以功績受封武衛中郎將,而其武衛稱號,便是自許褚開始。

文帝踐阼,進封萬歲亭侯,遷武衛將軍,都督中軍宿衛禁兵,甚親近焉。初,褚所將為虎士者從征伐,太祖以為皆壯士也,同日拜為將,其後以功為將軍封侯者數十人,都尉、校尉百餘人,皆劍客也。

魏文帝曹丕登基稱帝后,遂以萬歲之名封許褚為侯,並拜其為將軍,令其總領禁軍護衛,繼續守護曹丕安全。且不光是許褚本人,就連當年追隨許褚的那些虎士們,便也有拜將封侯者數十人,封為都尉校尉者更是百餘人,由此也可看出許褚此時已經遠遠不是一位普通的將軍可言了,就憑他麾下的這些人,也的的確確算是魏國境內的一員虎臣了。但即使如此,許褚仍然深受曹丕信任,實在難得啊。

明帝即位,進封牟鄉侯,邑七百戶,賜子爵一人關內侯。褚薨,諡曰壯侯。

很遺憾,關於許褚的記錄也著實不多,而關於許褚到底是於哪一年病逝,史書中也沒有記載,只是說是在魏明帝時期病逝。且在魏明帝時期也曾受封牟鄉侯,而其死後,更是以壯侯諡之。應該說,虎痴一生以武建功,一個壯字,也的確恰當

曹操的虎侯許褚

當然,以上說了這麼多,雖然虎痴許褚確實武勇非凡,但,若論真正觸動的,歸根到底,還是要算許褚對於曹操的忠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