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的宋江最終是不是被剿滅了?

威史


根據《宋史》的記載,宋江並非是縣衙小吏,而是純粹的漁民,不過因為個性“勇悍狂俠”,所以在漁民鄉親之中很有聲望。在1119年的時候,北宋朝廷下令將漁民們賴以為生的梁山伯收回,原本憑藉著梁山泊生存的貧苦漁民,也必須按照船隻的數量去納稅,這就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眾多貪官剝削壓迫下的人們生活本就艱難,本來還能夠靠著梁山泊這個天然的漁場勉強為生,但是在朝廷這道任命下來以後,那就是徹底活不下去了,於是在宋江的帶領下,眾多漁民紛紛起義對抗起官府,這其實也很容易理解,聽官府的話交各種賦稅那就是馬上死,不聽官府的話那就還能夠多活上一會兒,若是直接努力一把還有可能得到富貴,所以宋江的漁民起義軍戰鬥力非常強大。

不過樑山泊其實並沒有《水滸》中所描寫的那麼大,所以宋江的起義軍人數並不多,也就是三十多個人的樣子,雖然可以橫行一時,還曾經殺死過多位宋朝將領,攻入眾多州府,但是當朝廷開始真正重視起來的時候,宋江就在1121年被宋朝名將張叔夜設下埋伏擒拿,他於是率領麾下將領投降,不過在次年再次反叛並被斬殺,對於時局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影響。反觀在北方起義的方臘,則確實稱得上是聲勢浩大,方臘在1120年宣佈起義,當時由於宋朝皇帝喜歡奇花異石,眾多貪官奸臣也假其名義到民間到處搜刮,大量的民眾都已經無法生存,於是當方臘振臂一呼,便有萬眾雲集,短短時間裡就擴充到數十萬人,攻取了並佔領了大量土地。如果說宋江只能夠算得上“小股流寇”的話,那麼方臘顯然就是有可能佔據天下的起義軍,至少也是震動天下的陳勝一類人物,北宋朝廷花費了大力氣去征討方臘,但是卻並沒有取得太多成效,然而由於叛徒的出賣,方臘在1121年兵敗被殺。


生生相關


史料上的宋江從起義到失敗,只經過了一年多時間就嗚呼了,身邊也沒有小說中的107將,而且起義最後還接受了招安,但後來宋江到底有沒有去征討方臘,史學界爭論頗大。

方臘起義是與宋江起義幾乎同時發生的一次農民起義,從起義規模上講要比宋江起義大得多,影響也大得多。關於宋江投降後被宋朝派去鎮壓方臘一事,史書中有明確記載,如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編》、楊仲良的《通鑑長編紀事本末》、《三朝北盟會編》、《皇宋十朝綱要》都明確記載宋江投降後隨官兵前往鎮壓方臘起義,宋江從農民起義領袖變成了屠殺農民起義的劊子手。但1939年出土了《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可存)墓誌銘》,這就是史學界都知道的《折可存墓誌銘》。墓誌銘中明確記載宋江未去徵方臘,折可存是在徵方臘勝利後才逮住宋江的,所以有人認為方臘起義被童貫鎮壓後,他又一次起兵反宋。

宣和四年(1122年),起義最終被折可存率兵鎮壓,宋江也遇害身死。同是史料,孰真孰假,史學界爭論不休。但有兩點是肯定的,宋江從發動起義到最後失敗,只有一年多一點時間;起義失敗不久,他便死去了。


珍貴影像Pa


很多人都看過《水滸傳》,大家都對梁山好漢的故事激動的不行不行的,尤其是作為頭領的及時雨宋江。

既然提到了正史中的宋江,我們就來看一下正史中的宋江吧

正史呢,讓我來潑盆冷水吧,宋江確有其人,是淮南的強盜,有36人之眾,最多人時估計也就幾千人,常在海州一帶搶劫,橫行十個州郡。

其實108梁山好漢,攻城略地,平定方臘,都是後人杜撰,反映了百姓渴望英雄,反對暴政的心聲罷了。宋江只是個小強盜,也未和方臘交過手。並不像《水滸傳》中說的那麼浩浩蕩蕩。

史書中記載的宋江

《宋史》有關宋江的記載,少之又少。或許,站在修史者的立場,對“造反者”是不屑一提的。可是,也不盡然。與宋江同期造反的,還有一個叫方臘的人。宋史中就有《方臘傳》,在眾多紀傳之中,也有大量提及方臘的字句段,其內容顯然比宋江多得多了。讀起來,還算是史料豐富的。這些史料,據信,都是從正史或者野史裡來的。

宋史中,有關宋江的記載,大致有這麼幾段,散見於浩大的書卷之中。這些內容,現在也常被人拿來用。

其一,徽宗本紀載:“二月庚午,癸巳,赦天下。是月,方臘陷處州。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其二,《張叔夜傳》載:“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滷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其三,《侯蒙傳》也有提及:“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通過上述記載,大致可以瞭解宋江的基本信息

,宋江確有其人,也確在山東等地起事。

,宋江有才,確有過人之處,以致“官軍數萬無敢抗者”。

,宋江僅是流寇而已,“轉略十郡”,曾轉戰各地。有關他在梁山水泊“落草生根”的事,史書似乎也根本沒有提到過。後人估計是依據史書中的一句話“梁山泊多盜”,將宋江演義到那兒了。

,宋江起事的規模有限,手下之眾,談不上浩浩蕩蕩,估計也就是幾百到上千人,親信隨從僅有三十六人,而不是一百單八將。翦伯贊先生編著的《中國史綱要》,似乎也是持這一觀點的。

,宋江並非百戰百勝,“三敗高俅兩贏童貫”,這是完全不靠譜的。宋江後來戰敗而降,也不是主動受招安。招降宋江的人,叫張叔夜,其出名,似乎亦不是招降宋江一事,而是後來的一段,說其被金人所虜,途中不屈自盡,從而名垂青史。

其他說法

史界也有另一說法,說宋江之降,是一個叫折可存的人乾的,他也是名人之後,其家族幾代人一直為大宋王朝鎮守西北邊陲。1938年,《折可存墓誌銘》被發現,其中便記載說,他在隨童貫徵方臘回師途中曾順手拿下了宋江。

綜合來看,歷史上宋江大概率就是被剿滅,戰敗而降的,並不是像小說中那樣,朝廷拿他沒辦法,招安宋江而降。


心有明叔一點通


正史上宋江確實被剿滅了。

北宋末年,朝政腐敗,宋徽宗專心書畫奇石,無心朝政,手下奸黨把持朝綱,以投宋徽宗喜好之名,大勢收刮民資,賦稅繁重。奸黨組成員楊戩到梁山泊地區圈地,所有行業按人頭徵收重稅,民不聊生。宋江起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歷史上的宋江並不像《水滸傳》中描述的又矮又黑,斯斯文文的,而是一個能打能殺,有勇有謀,愛管閒事的人,而且人員很好,結交了很多江湖上的人。宋江就是領著這夥人在梁山泊宣佈起義,人數不多隻有36人,這36人也是《水滸傳》中36天罡星的原型,人數雖然沒有《水滸傳》中108人那麼多,但這36人各個都是猛將,在戰場上也是勇冠三軍的主。這36人自然是起義軍的主力悍將。

既然宣佈起義了就得做點起義的事,宋江領著這些悍將和投奔他們起義的村民,離開梁山泊攻打青州,短暫休息又轉戰齊州(今山東濟南)至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間,短時間攻陷十餘州縣城池。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殺貪官,劫富濟貧,聲勢越來越大。但宋江起義不像《水滸傳》中以梁山泊為根據地,從形式看是以流動作戰為主的流寇形式,打下城池也不建立政權,不做管理,過段時間換個地方繼續打。勢力範圍涉及山東、河北、河南。越戰越勇,雖然只有千八百人,但上萬的官兵也不敢和他們對抗。

宋江領人一路攻城奪寨,直奔蘇州,蘇州是北宋的經濟大省,再加上同時南方方臘起義,這才引起宋徽宗注意,覺得需要派人平亂了。一開始亳州知州侯蒙建議招安宋江,這夥人太能打了,招安後打方臘是很好的幫手,宋徽宗同意了,結果還沒實施招安,侯蒙就死了,招安的事也不了了之。又命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討伐,宋江避其鋒芒,與他周旋一個月,然後攻取淮陽軍,直接從沭陽乘船奔海州(今連雲港)。

宋徽宗又令海州知州張叔夜平亂宋江,張叔夜還是很有能為的,因為得罪蔡京被下放到海州做知州。張叔夜先安排人到宋江處打探消息,知道宋江要乘船從海上登陸,便召集一千多人組成敢死隊,在城邊埋伏,又讓一隊人去引誘宋江進去埋伏圈,宋江到岸後真就中計了,離船登岸,一路追擊進了埋伏圈,對身經百戰的宋江義軍來說進埋伏圈也不畏懼,但張叔夜在宋江離船後又放火燒了船,斷了宋江的糧道和後路,宋江等人一看大火就毛了,方寸已亂,失去戰鬥意志,投降接受招安。

宋江起義從開始到投降也就持續了不到兩年,影響力也沒有《水滸傳》中那麼大。比方臘起義的影響力差遠了。但因為《水滸傳》讓人們對宋江義軍所熟悉。對於宋江投降後,有沒有參與徵方臘,歷史上一直存在不同聲音,有說是跟著童貫去徵方臘的,也有說沒有參與的,但這跟宋江的結局都沒關係。宋江投降後不久,又脫離宋朝開始起義,但這次起義很快就被鎮壓了,宋江義軍這些人悉數被殺。第二次起義被剿滅,草草收場。


水瓶座58139384382


宋江最後的結局,正史語焉不詳沒有記載。可能兩種結局

《宋史》裡提到過宋江,宣和元年起事造反,差不多宣和三年被剿。宋江造反的地點在梁山,(因為梁山離汴梁只有幾百公里,而且水路好走,所以宋江造反政治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手下有36人,戰鬥力極強,經常在太行山、山東、江蘇北部等地流竄作案(主要內容搶錢、殺人)。

一般的地方武裝打不過他們。後來在連雲港幹了一票後,乘船逃跑的時候,被張叔夜組織的兩千多人給圍住了,並把他們的船給燒了,而且燒死了好些人,宋江看大勢已去,於是投降了。

對於投降之後,史書上並沒記載。但有些地方誌上有些記載,基本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梟首正法了;另一種說法是朝廷寬恕了他的罪行,還給他封了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