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局勢和袁紹故吏的鼎力相助,順利促成曹操迎帝遷都的英明之舉

漢獻帝東遷之時,曹操在有利的局勢之下,又得到被迫脫離袁氏集團的袁紹故吏鼎力相助,終圓滿完成"西行迎帝遷都"英明之舉,從此開啟了"挾天子以令不臣。"的大好局面。


有利局勢和袁紹故吏的鼎力相助,順利促成曹操迎帝遷都的英明之舉

被當時人稱之為"贅閹遺醜"的大宦官曹嵩養孫曹操,在政治上處在極其尷尬地位,更不可能與"四世三公家族"名門望族之後袁氏兄弟相提並論。在毛玠、荀彧等人的建議之下,曹操決定西行迎接漢獻帝。

然而光有計劃不行,還得要執行,不然再好的計劃只能算為"紙上談兵"。袁紹故吏的出謀劃策之下,曹操通過一系列操作,終順利完成迎帝遷都計劃,從而逆轉政治上不利局面,跟當時霸主袁紹叫板加了不少籌碼。

漢獻帝於興平二年(195)十二月,東遷至河東安邑,次年七月返回舊都洛陽,九月在曹操的保護之下移駕許縣,從此成為曹操的"傀儡",至死未能逃出曹氏家族"魔掌"。

有利局勢和袁紹故吏的鼎力相助,順利促成曹操迎帝遷都的英明之舉

當時諸侯林立,並非最強大的曹操,為何能順利完成"迎帝遷都"計劃呢?有兩點重要因素,即有利於曹操的局勢和得到袁紹故吏鼎立支持。

有利局勢

漢獻帝東遷之時,除護駕的董承、楊奉、韓暹、張揚等人之外,還有袁紹、曹操、公孫瓚、袁術、劉備、呂布等等大大小小軍閥各自割據一方,相互之間為了爭鬥地盤廝殺不斷。理論上講,這些軍閥均有資格參加"挾持皇帝"競賽,那麼,當時這些持有資格的選手們都忙著什麼呢?

有利局勢和袁紹故吏的鼎力相助,順利促成曹操迎帝遷都的英明之舉

袁紹:得到漢獻帝東遷至河東的情報之後,謀士沮授向袁紹建議迎帝遷都於鄴城,挾天子以令諸侯。然而多謀寡斷的袁紹並沒有採納,把機會拱手相讓於他人,至此,"奪冠"熱門賽事頭號種子選手自動退出比賽。

公孫瓚:興平二年(195),劉虞的舊部下鮮于輔、閻柔及兒子劉和等人舉起為劉虞報仇旗幟,聯合烏桓峭王和袁紹手下麴義,共討公孫瓚。當時,連連敗退的公孫瓚逃亡到易京,堅守不出,自命難保,無法參加比賽。

袁術與劉備:在盱眙、淮陰一帶,兩人正在擺好擂臺進行單挑,切磋武藝,沒有經歷參加另外一種賽事。

劉繇與孫策:當時,兩人進行一對一單挑的結果,劉繇被"小霸王"孫策完敗,無奈逃亡到豫章,正在進行恢復戰鬥力訓練,準備與孫策再戰一次;孫策借勢向吳軍太守許貢、會稽太守王朗等人挑戰,並逐一打敗他們平定江東,無暇顧及其他事情。

有利局勢和袁紹故吏的鼎力相助,順利促成曹操迎帝遷都的英明之舉

劉表:佛系選手荊州牧劉表只顧自己一分三畝地,並無參加競賽的念頭。反而在太僕趙岐的說服之下,提供大批物資,幫助董承修整皇宮。

張繡:窮困潦倒的涼州兵團選手張濟,為了生計出關前往富裕的南陽,一次搶糧過程中不幸戰死,其部隊由從侄張繡接管。剛上位的張繡首要任務為保障部隊生計,於是不得不親近巴結富裕的劉表,在其救濟之下,駐屯於宛城,根本沒有經費參加競賽。

劉璋與張魯:身處遠方,偏安一偶的劉璋與張魯兩位西南地區選手也不閒著,為了爭奪地盤,相互掐架,無暇顧及其他事情。

李傕與郭汜:已失勢的涼州兵團選手們,只能打包回府,眼睜睜看著其他人表演。

呂布:超有實力的選手呂布,因投資於張邈、陳宮等集團的巨資被曹操從中攪局,完全打了水漂。無奈暫時寄人籬下駐紮在小沛,漢獻帝在河東之時,曾下詔讓呂布迎帝,但是自身難保的呂布,因嚴重缺糧而未能前往河東護駕。

初,天子在河東,有手筆版書召布來迎。布軍無畜積,不能自致,遣使上書。朝廷以布為平東將軍,封平陶侯。>>> 《英雄記》

縱觀各地區選手,或者有意或者無實力或者無暇顧及或者路途遙遠或者貧困潦倒等等原因無法參加競賽,那麼只剩下離賽區-舊都洛陽不遠的兗州地區選手曹操,只有他有機會參加,並跟董承、楊奉、韓暹、張揚等選手們一同爭奪冠軍。他的狀況如何呢?

有利局勢和袁紹故吏的鼎力相助,順利促成曹操迎帝遷都的英明之舉

曹操:興平二年(195)十月,曹操被朝廷任命為兗州牧,十二月,就是漢獻帝至安邑之際,攻破雍丘城,完全平定兗州。從而有了穩固的後方根據地,無後顧之憂。

建安元年(196)正月,袁術設置的陳相袁嗣投降,從而佔據陳國地區;二月,平定潁川、汝南地區黃巾軍,大本營遷移至許縣,打開西行之路。曹操迎帝之舉"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需與朝廷取得聯繫。

鼎力相助

曹操拜為兗州牧之後,派遣使者想要與朝廷取得聯繫,但其必經之路河內有隻"攔路虎"張揚,他從中阻撓,幸好,出現此人,說服張揚並與曹操形成聯盟,終與朝廷取得聯繫,之後屢出計謀協助曹操取得圓滿結果。

有利局勢和袁紹故吏的鼎力相助,順利促成曹操迎帝遷都的英明之舉

此人為濟陰定陶人董卓,原來在袁紹麾下當參軍事。後來,袁紹和張邈鬧矛盾成為仇家,正巧董昭之弟董訪在張邈軍中任職,袁紹聽信讒言想治罪於董昭,於是董昭以到長安覲見漢獻帝為由藉機脫離袁紹,至河內之時被張揚所留。

當初,曹操使者借道往西走,要與朝廷取得聯繫之時,張揚不肯,此時董昭勸導張揚說:“現在袁、曹是一家,終究會分開。雖袁強曹弱,但曹操為天下英雄,您應當與他結交。況且機會擺在眼前,不僅要幫助他與朝廷聯繫還要上表薦舉;若此事成功,則與曹操會結下很深情分。”

張揚被董昭說服,充當起了曹氏集團和朝廷的紐帶。董昭還替曹操寫信於不同朝廷大臣表示友好,從而促進曹氏集團與朝廷良好關係,曹操以厚禮答謝董昭不在話下。

有利局勢和袁紹故吏的鼎力相助,順利促成曹操迎帝遷都的英明之舉

建安元年(196)七月,在董承、韓暹、楊奉、張揚的保護之下,漢獻帝回到洛陽,董、韓兩人留守洛陽負責皇宮禁衛;楊奉駐紮在梁縣守護洛陽;張揚駐守在野王。但四人相互間意見不同而關係不和。

其中,楊奉的兵力最強,其原先為白波軍將領後來投奔李傕,之後脫離李傕自己獨立,並無外部同盟。根據此情況,董昭以曹操名義寫信於董昭,先是一番海誇楊奉輔佐天子"卓著功績"及無與倫比的美德,然後轉變筆鋒說,目前天下遍地充斥著豺狼虎豹之徒,不能單打獨鬥,需要有力的同盟支持,才能重建王朝秩序。

楊奉覺得有理,於是接受董昭建議,並對部下將領們說:"曹操軍隊駐紮許縣,近在眼前,他們有兵有糧,國家應當依靠仰仗他們。"還上表舉薦曹操為鎮東將軍、費亭侯。

有利局勢和袁紹故吏的鼎力相助,順利促成曹操迎帝遷都的英明之舉

在洛陽,韓暹和董承不和,韓暹居功自傲,胡作非為,於是董昭秘召曹操入京勤王。入京之後,曹操趁機奏報韓暹、張楊的罪過,韓暹懼怕而單騎逃亡到楊奉的梁縣,張揚駐紮在野王。

此時,董昭向曹操建議說:"目前各個將領各懷鬼胎,未必聽從您的命令,對於您極其不利,應該轉移聖駕至許縣。剛返回舊都之際,又一次遷移,將會讓眾人不滿,但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舉,希望將軍好好斟酌處理。"

曹操也挺贊同此觀點,但是他有一個顧慮,因楊奉駐紮在梁縣,且戰鬥力甚強,怕成為隱患。董昭說:"目前楊奉還蠻相信將軍誠意,應該輸送更大的糖衣炮彈,繼續迷惑他們。然後以京城糧食緊缺、運輸不便為由,要將聖駕暫時遷移至與許縣更近的魯陽。楊奉此人有勇無謀,不會懷疑我們,之所以不用顧忌他。"

果真如董昭所言,楊奉與韓暹想阻止漢獻帝遷移之時,已經來不及。隨之楊奉、韓暹侵擾定陵,曹操不予理睬,反而出其不意攻破楊奉大本營梁縣。失勢的楊奉、韓暹東投袁術。

第一功臣

曹操圓滿促成"迎帝遷都"事件中,提出建議的毛玠和荀彧當仁不讓有功勞,但事情成不成關鍵在於執行,毋庸置疑,實施過程中董昭出謀出力功勞很大,然而他們無法與袁紹功勞相提並論,為何呢?

其一袁紹自動退出競賽,使曹操避免一場與強大對手的血拼,從而保存實力,從容應對其他選手;其二袁紹聽信讒言,逼迫董昭脫離袁氏集團,從而曹操得到董昭的鼎力相助,迅速、順利實施計劃。

之所以,袁紹為曹操"迎帝遷都"事件中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個人想法,不知大家是怎麼認為?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