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疆土的鼎盛时期——隋炀帝远征,堪称古代版的“大飞跃”

隋代疆土的鼎盛时期——隋炀帝远征,堪称古代版的“大飞跃”

隋文帝本人生活节俭,为人刻薄,特别重视财政,并以财政来衡量民间的富裕程度。隋代由于经过了长期的分裂,刚刚统一,隋文帝的雄心壮志也造成了同样的问题。为了表现盛世繁荣,隋文帝很重视户籍和土地的增长情况,他一方面加大对人口的核查力度,将每一个不纳税的逃籍户都找出来;另一方面加大对土地的丈量和分配,务必让全国没有隐藏的土地。由于隋代的税收是根据土地、人口、户数三方面进行征收的,土地和人口的增加,就能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隋代疆土的鼎盛时期——隋炀帝远征,堪称古代版的“大飞跃”

隋文帝

结果,隋代统计的土地和户籍数据在政府的倡导、官僚的浮夸下,出现了极大的失真。以土地数据为例,开皇九年,根据政府的统计,隋代的土地达到了十九点四亿亩,约合现在的二十一点三亿亩土地,已经超过了中国现代的耕地面积。而事实是,在汉唐时期,中国耕地数量在五亿亩左右徘徊,明代之后才大幅度攀升。

隋代的土地统计偏离了实际数据四倍,如果按照这个数据进行征收,必然导致税率水平抬高了四倍。到了隋炀帝时期,浮夸更加严重,官员上报的数据是五十五点八五亿亩,已经超过实际情况十倍。

隋代疆土的鼎盛时期——隋炀帝远征,堪称古代版的“大飞跃”

隋炀帝当代剧照

人口数据虽然没有这么离谱,却也有些惊人。根据统计,恢复和平没有多少年的隋朝户数达到八百九十万户,人口四千六百零二万人。作为对比,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时期,官方统计的人口不过三百万户而已,相当于炀帝时期的三分之一。

正是隋代的财政丰盈,才导致隋文帝和炀帝父子两人都热衷于大规模的工程。他们大建首都宫殿楼堂馆所,开凿和疏浚了五条大运河,在洛阳附近修建了一系列大型的仓库堆放粮食。经过两位皇帝的不断消耗,民间的粮食仍然源源不断地堆满粮仓。

隋代疆土的鼎盛时期——隋炀帝远征,堪称古代版的“大飞跃”

隋炀帝

当财政丰盈时,对外战争就成为必然。在中国历史上,隋炀帝是除了蒙古人之外,跑得最远的皇帝之一。在他统治期间,曾经向南发动战争,进攻如今在越南中部的林邑国,也就是历史上的占婆国。又遣兵进攻了现在台湾的流求国。在北方,为了震慑突厥人,修筑了位于黄河、燕山以北的三千里御道,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而在西方,也对位于新疆和中亚的西域诸国进行了打击。

隋代疆土的鼎盛时期——隋炀帝远征,堪称古代版的“大飞跃”

隋朝建筑

但他在东征之前最著名的远征,是向祁连山中的蛮荒谷地进军。在如今,如果坐汽车从张掖南下去西宁,汽车先是在河西走廊的干旱土地上行驶,接着就会进入山区,顺着河谷逐渐爬升,植被也从农田变成了山区林地,最后是草原,在道路的两侧,则是祁连山脉四千米高的白色雪峰。这里现在被称为扁都口,古代被称为大斗拔谷。

隋代疆土的鼎盛时期——隋炀帝远征,堪称古代版的“大飞跃”

祁连山脉

这条路在夏天还充满了绿草鲜花,到了冬天则白雪封路、天寒地冻。在古代,由于没有现代的道路系统,只能沿着陡峭的河边行走,对于行人更是九死一生的体验。但这条路,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条行军道,直接连接了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它还是中国统一皇朝的皇帝,最远到达的所在。

大业五年,隋炀帝率领军队从长安出发,举行了一次著名的远征。为了征伐吐谷浑,他率军从首都大兴向西出发,进入甘南,再向西北进入如今的青海西宁一带,这里就是吐谷浑的所在。但隋炀帝并不以到达西宁为满足,他从这里北上,翻越祁连山脉,经过大斗拔谷。在谷地里,风雪弥漫,天昏地暗,炀帝与他的随从失去联系,士兵冻死了一大半。翻越祁连山到达张掖后,隋炀帝接受了高昌王麹伯雅的朝见,高昌王向隋炀帝献出了位于新疆的大片土地,皇帝在那儿设置了四个郡:西海、河源、鄯善、且末。这是隋代疆土的鼎盛时期。

隋代疆土的鼎盛时期——隋炀帝远征,堪称古代版的“大飞跃”

隋帝远征

从河西走廊回来后,隋炀帝就开始准备东征高丽了。在征高丽之前,隋朝的社会经济已经在巨大的财政机器下被压榨得嘎嘎直响,但这个高效的机器却又总能继续压榨,给皇帝带来巨大的幻觉。但这种幻觉随着远征高丽带来的巨大的军事财政负担,终于破灭了。隋炀帝三征高丽结束时,全国已经陷入了持续的动荡之中,各地规模以上的叛乱达二十多处。但即便叛乱如此之多,隋炀帝仍然有财力举行下一次征伐,他率领大军进入山西北部的雁门,要与突厥人作战,被突厥人围困差点儿被俘。

隋代疆土的鼎盛时期——隋炀帝远征,堪称古代版的“大飞跃”

突厥人石像

突厥解围后,隋炀帝本应该迅速从雁门回到首都大兴坐镇,指挥镇压叛乱。当时从雁门回长安的道路有三条:一条是从雁门走北方的河套地区,从陕北直达长安;另一条是经过太原,走汾河谷地,渡过黄河回长安;最后一条,也是最远的一条是经过东都洛阳,再走潼关回长安。隋炀帝本来应该走前两条,以最快的速度回去,但他先是贪恋洛阳,因为自己的军队、大臣的家人大都在洛阳,于是他决定走最后一条路。到了洛阳之后,又决定不回长安,而是前往南方的江都,这就把整个中国北方抛弃了。

隋代疆土的鼎盛时期——隋炀帝远征,堪称古代版的“大飞跃”

古都洛阳

总结

江都虽然富裕,但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却远低于北方。当中国北方陷入战乱时,隋炀帝想学习东晋的做法,在江都建立首都。这种做法更加失策,这是由于:第一,北方统一南方容易,南方反攻北方却非常困难,隋炀帝的做法实际上是放弃了北方;第二,皇帝的部下大都是北方人,且有家属在北方,他们开始表达不满。这时,大臣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乘机杀掉了炀帝,率军北归。隋炀帝的死亡,意味着隋朝的统一已经不再,各地分成了几十个小政权互相作战,局势向着另一次乱世滑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