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中興,劉秀不是“位面之子”,幸運的背後是堅韌和努力

光武帝劉秀,文治武功,再造大漢,他的成長經歷就是一個草根的奮鬥史。

劉秀雖是高祖後裔,但由於漢武帝“推恩令”的實行,到了劉秀父親劉欽一代,已經不是什麼王侯了,只做了濟陽縣令。公元3年,劉欽去世,劉秀兄妹被叔父劉良撫養,再無官身,堂堂帝王劉邦的子孫,已經淪為平民,但也正是因此,才有了漢家史書上又一位布衣稱帝的傳奇。

光武中興,劉秀不是“位面之子”,幸運的背後是堅韌和努力

布衣劉秀


常有人說劉秀一生都有大氣運相隨,但對於再造漢室的劉秀來說只有運氣是不夠的。劉秀在起事之時,大部分時間他都處於逆境,甚至隨時都有殺身之禍,他就在這種境況下隱忍成長,不斷學習,才成為一代中興之主,其中甘苦外人又怎能知啊!

他的隱忍、堅韌、努力和好學才是他成長為一代帝王的關鍵。劉秀幼時便聰敏好學,“勤於稼穡”,忠厚本分,而他的兄長劉縯則從小豪俠,交友廣泛,所以劉縯在世時,劉秀緊跟兄長身側,只是偶露鋒芒,如果不是劉縯被猜忌他的更始皇帝劉玄所殺,劉秀也不會被推到歷史的前臺。但抓住機遇的總是有準備的人,如果劉秀沒有在跟隨兄長的日子裡悉心學習,逐漸成長為可以統領一方的領袖,怎麼會有那麼多的人前來投奔,甘心效命呢?

公元22年,劉秀兄弟打出“恢復漢室”的旗號,於舂陵起兵,從者如雲。公元23年,王莽派司空王尋、司徒王邑率領四十二萬大軍征討劉秀兄弟。在敵眾我寡,昆陽城中已有人想棄城而逃之際,劉秀力排眾議,並說明自己的見解和安排。眾將見他鎮定自若,已有大將之風,便表示聽從劉秀命令。劉秀星夜出城調集援軍數千,親率敢死之士衝擊敵陣,一戰功成,王邑逃走,王尋被殺。自此劉秀已由一個只知耕讀的老實忠厚之人成長為殺伐果斷的領軍大將,他的智慧不止於此,對人性也有極高敏銳度,這在他後來的生存和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光武中興,劉秀不是“位面之子”,幸運的背後是堅韌和努力

昆陽大戰


眾人因為害怕劉秀兄弟坐大而立劉玄為更始皇帝,更始皇帝劉玄雖然沒什麼本事,但在劉氏兄弟威名日盛之下也起了猜忌之心,劉秀多次勸說兄長劉縯小心更始皇帝劉玄,但劉縯為人豪氣,不懂得隱藏鋒芒,他認為劉玄不會動手,結果最後慘死在更始皇帝的刀斧之下。

兄長一死,劉秀失去了最大的庇護,一不小心就會步兄長的後塵。此時劉秀在殘酷的鬥爭中不斷進步,表現出了極大的隱忍和智慧,雖然心中悲痛萬分,但面對更始皇帝的使者時面不改色,對使者說劉縯當誅。並立即趕回宛城,向更始皇帝謝罪,這才躲過了殺身之禍。

更始皇帝是不會信任劉秀的,之所以暫時不殺劉秀一方面是因為劉秀的隱忍,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收服劉氏兄弟的部下。此時的劉秀只能韜光養晦,以圖大業,於是他一邊繼續讀書明史,增長見識,一邊求賢若渴,招攬人才。更始皇帝入洛陽後,天下仍然群雄割據,特別是黃河以北並沒有歸順,成為了更始政權的心腹大患。安定河北就成了更始皇帝的重中之重,但朝中多位大臣害怕劉秀龍歸大海,再也無法掌控,所以不同意劉秀出巡河北。此時劉秀也想擺脫更始政權,進而爭奪天下,所以聽從了馮異的勸導,交厚左丞相曹竟,終於在曹竟的進言下得償所願。

劉秀到了河北以後,平反冤獄,廢除苛政,考察官吏,在鄧禹、馮異等東漢開國名臣的幫助下盡收民心。就在此時危機再度出現,一個自稱是漢成帝兒子劉子輿的人化名王郎,在邯鄲建立割據政權,河北大部望風響應。王郎懸賞十萬戶擒殺劉秀,劉秀一時間險象環生,如果沒有堅韌的性格是萬難支撐下來的。劉秀後來終於依靠之前在河北打下的堅實基礎,轉危為安,最後於公元24年進軍邯鄲,王郎請降,這樣劉秀終於有了自己的龍興之地。

光武中興,劉秀不是“位面之子”,幸運的背後是堅韌和努力

劉秀經略河北


此時更始皇帝和劉秀之間已經近乎圖窮匕現了,為了在劉秀還未徹底壯大之前將其剪除,更始皇帝派使者封劉秀為蕭王,並想讓劉秀攜眾將回長安,劉秀當然不會回去,於是劉秀與更始皇帝的分裂擺上了檯面。劉秀經過幾年的征戰和不斷地學習,已經做到了能屈能伸,審時度勢,不再與劉玄虛與委蛇,而是趁勢而起,龍騰九州。

公元前25年,劉秀稱帝,建國號為“漢”,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此時天下仍然群雄割據,經過十二年的東征西討,劉秀才最終統一天下。在此過程中經歷的兇險如果沒有大智慧、大毅力和大勇氣是無法安然度過的。

光武中興,劉秀不是“位面之子”,幸運的背後是堅韌和努力


大一統後的東漢百廢待興,劉秀勤於政事,剛柔並濟,開創了一代“光武中興”。劉秀在對待功臣問題上,堪稱君臣關係的典範,對有功之臣許以高官厚祿,“雲臺二十八將”全部封侯,並沒有為了穩固統治而亂殺功臣。他注重權力的分化,對一大批功臣不授實權,但讓他們享受榮華富貴,頤養天年。對才幹出眾的功臣,委以重任,但又加入新鮮血液加以制衡。這樣處理功臣的方法極具創造性,既維護了劉漢江山,又搏得善待功臣的美名。對劉氏子孫的分封上也吸取了前朝“七王之亂”的經驗,對受封諸王的封地面積加以限制,使他們對中央再也沒有威脅,進一步鞏固了中央集權。劉秀是一個善於學習的人,他能從前人的經驗中優中選優,再進行創造性改良,這才使得他的統治得到了進一步地鞏固。

光武中興,劉秀不是“位面之子”,幸運的背後是堅韌和努力

雲臺二十八將


鑑於西漢末年吏治腐敗,才導致王莽篡權,民不聊生,劉秀特別注意整頓吏治,對於犯法的皇室、外戚、功臣等權貴進行打壓。強項令董宣便是這一時期被光武帝樹立起來的典型,為了處決殺人的湖陽公主家奴,不惜以頭撞柱,在天威之下拒不低頭。光武帝劉秀為了樹立典範,不但不罰,反而重賞,這樣東漢初年的風氣為之一新,勳貴犯罪大大減少。

因為西漢末年的連年大戰,民生凋敝,十不存二,劉秀吸取前朝經驗,與民生息,偃武修文,不輕易開啟戰端。田賦恢復三十稅一,在全國興辦學校,獨尊儒術,民間儒風日盛,並重用文人賢士,修文編史,教化萬民,大漢文風盛行。

光武帝晚年時吸取了漢高祖劉邦的教訓,為防止外戚專權,果斷廢掉了皇后郭聖通所生的兒子劉強的太子之位,正是因為郭對通有呂雉的狠辣。後來改立陰立華所生的東海王劉陽(後改名為劉莊)為太子,才有了東漢開國八十年的承平。

光武中興,劉秀不是“位面之子”,幸運的背後是堅韌和努力


縱觀光武帝劉秀的一生,並不是一出生就帶著主角光環,更不是什麼“位面之子”。他一生都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摸索,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以超乎常人的頑強和毅力才開創了“光武中興”,為大漢再延國祚一百九十五年。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是一葉落盡秋,一位教育領域創作者,我的文章都是原創,希望我能用自己的表述激起您內心的一絲波瀾。如果我的古代名人史給了您一些成長和教育上的幫助,請留言、點贊、加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