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七宗罪:關羽、周瑜、張飛、龐統、董卓、夏侯惇、曹操的故事


人性七宗罪:關羽、周瑜、張飛、龐統、董卓、夏侯惇、曹操的故事


前言

在13世紀,西方人總結了人性的七宗罪,根據惡性的嚴重性順序從輕到重排列七宗罪,分別為: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暴食和淫慾。
它們在每個人的身上或多或少的體現著,作為一個人性格和內在的存在,下面,我們以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為例,帶大家走進人性原始7宗罪的世界。


人性七宗罪:關羽、周瑜、張飛、龐統、董卓、夏侯惇、曹操的故事


第一、傲慢

傲慢是優越感,指的是看不起人、對人不敬重。在歷史上,關羽末期做的兩件事情都將他自大狂妄的性格展露無遺:

第一、孫權給自己的兒子向關羽提親,關羽不僅拒絕了,而且還辱罵了孫權的使者,致使孫權大怒。


人性七宗罪:關羽、周瑜、張飛、龐統、董卓、夏侯惇、曹操的故事

影視劇中,前為糜芳、後為傅士仁

第二、關羽素來看不起同在一個陣營的糜芳和傅士仁,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糜芳任南郡太守、傅士仁將軍駐在公安、關羽鎮守荊州。

這一年裡,關羽北伐曹軍的襄樊,命令二人供給軍姿,但二人並沒有全力救援,於是關羽揚言說:“一定要懲治此二人。”糜芳和傅士仁心生恐懼,因為曹公又派了徐晃支援襄樊,關羽不能攻克,於是率兵退回。

而這時,吳將呂蒙襲取了荊州,傅士仁開城投降。糜芳開始堅守,但看到傅士仁投降後也開城投降了,此舉最終導致關羽被孫權殺害、一命嗚呼了。

關羽被後人封為武勝,其可以出入萬千軍馬中如入無人之境、取得上將首級,可見其人武功蓋世;曹操活捉關羽,賞以重金與候位、待之以禮節,但依然沒有違背桃園三兄弟的誓言,重新侍奉劉主,可見其肝膽忠義,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卻看不起他人、心無城府,導致慘死。在為人處世過程中,無論別人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有能力或沒能力,都要謙虛以待,不迎合7宗罪的傲慢之罪,方能逢凶化吉。


人性七宗罪:關羽、周瑜、張飛、龐統、董卓、夏侯惇、曹操的故事

第二、嫉妒

嫉妒是因為別人所擁有的資產或其他美好事物比自己豐富而惱恨他人,簡而言之因為別人在某些方面勝過自己而忌恨。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3氣周瑜,把周瑜活活的氣死了,留下了那句古今名句:“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1氣周瑜,在赤壁之戰的第二年,巧奪荊州;

諸葛亮2氣周瑜,周瑜用計設計劉備,沒想到被諸葛亮來了一個計中計,賠了夫人又折兵;

諸葛亮3氣周瑜,周瑜率兵攻打荊州,兵敗於諸葛亮,氣死在途中。

歷史上的周瑜氣度恢弘,為孫吳的肱骨大將,作者羅貫中添加一些故事情節,用於增加故事的精彩和傳奇性。人心的嫉妒在於看不得其他人優於自己,它的底層邏輯也是因為貪婪啊。缺少正確的思想觀念、而又心胸狹隘,便容易產生嫉妒之心,嚴重者會想方設法的打擊他人。


人性七宗罪:關羽、周瑜、張飛、龐統、董卓、夏侯惇、曹操的故事


第三、暴怒

暴怒同大怒,指的是狂暴而不受控制的憤怒情緒。《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說:“張飛可以敬愛有才能的人,但卻不能體恤和愛護普通士兵。”

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劉備起兵孫吳,為關羽報仇,出發前張飛讓他的將領張達和範強連夜趕造兵器,然後因為情緒鬱悶,喝酒後鞭撻張達和範強,最終被二人所殺,一代虎將就此隕落了。

畢達哥拉斯曾說過:“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張飛和關羽一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但最後卻是因為自己的暴躁和憤怒終結了性命。同時,這也告訴了我們每個人,學會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遠離人性七宗罪之一的暴怒。


人性七宗罪:關羽、周瑜、張飛、龐統、董卓、夏侯惇、曹操的故事

影視劇中,龐統劇照


第四、懶惰

懶惰是指人們想方設法的減少腦力和體力勞動,比如怕麻煩、拖延、依賴、從眾、不願意思考等等。

在歷史上,劉備統領荊州時,給予龐統州從事的身份,讓他代理耒(lei,讀三聲)陽縣令。因為龐統不理政事,被免了官。後世認為他好吃懶做。

事實上,懶惰是龐統表現上的行為,後來魯肅和諸葛亮上書劉備,說:“龐統不是百里之才。”後龐統的一生也在劉蜀立下了功勳。真正的成功人士都沒有太懶惰的,反過來同樣,正是因為惰性太大往往造成了一事無成。人們要儘量的克服人性的黑暗面——七宗罪的懶惰。


人性七宗罪:關羽、周瑜、張飛、龐統、董卓、夏侯惇、曹操的故事


第五、貪婪

貪婪是指對物質和精神的過度或不合理的追求,而不知滿足。比如,貪婪的表現有投機、佔小便宜、僥倖心理、獵奇等等。

在歷史上,董卓是破性毀滅性的貪婪,公元189年,董卓帶兵進皇城時,侍逢京城皇都大亂,於是他趁機廢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並自為相國,獨攬朝政。董卓為權時,民不聊生、生靈塗炭,導致天下很多人都要討伐他。

董卓心中惶恐不安,公元190年2月,董卓脅迫漢獻帝劉協遷都長安,同時焚燒了洛陽宮室,發掘洛陽附近的一切陵墓,盜取其中的寶物。192年4月,被呂布等殺死了。

《伊索寓言》裡說:“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想要獲取更多、不計手段的獲取更多是人性七宗罪中的貪婪。我們要儘可能的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儘可能滿足自己的慾望。

人性七宗罪:關羽、周瑜、張飛、龐統、董卓、夏侯惇、曹操的故事


第六、暴食

暴食是超過自己正常飲食量的吃東西、也作貪吃。

在《三國演義》中,夏侯惇跟隨曹公和征討呂布,在戰亂中被呂布的部下射中了左眼,隨即把箭拔出來,卻不小心把眼珠也帶了出來,大喊:“父精母血,不可棄也”所以夏侯惇一口吃了下去。此舉被作者羅貫中稱之為“拔矢啖睛”。

在真實的歷史上,雖然夏侯惇也被呂布的部下射中了左眼,但它沒有吃自己的眼睛。孔子說:“食、色,性也。”我們注意適量的飲食,不要順應了人性七宗罪中的暴食。


人性七宗罪:關羽、周瑜、張飛、龐統、董卓、夏侯惇、曹操的故事


第七、淫慾

淫慾即色慾。在東漢末期,曹操表現的人性七宗罪的淫慾是比較突出的。

在公元197年,曹操討伐張繡,張繡不敵率眾投降。但曹操垂涎張繡嬸嬸鄒氏的美色,欲納為姬妾。張繡面子上掛不住了,用計連夜奇襲曹操大營,致使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將典韋冤死,而曹操本人也在此戰中身受創傷。

凡事都是過猶不及,如果因為多度的色慾而擾亂大局、摒棄理性,定會遭遇負向的結局。


人性七宗罪:關羽、周瑜、張飛、龐統、董卓、夏侯惇、曹操的故事

第八、結語

我們知道人性的七宗罪分別為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暴食和色慾。在心理學上,傲慢代表的是自戀型人格、嫉妒代表的是偏執型人格、暴怒代表的是攻擊性人格、懶惰代表的是迴避型人格、貪婪代表的是反社會型人格、暴食代表的是邊緣性人格、色慾代表的是表演性人格。

人性的這七宗罪在反應人性黑暗面的同時、也在本質上揭示了人性的慾望,這其中的每一個慾望都是人生中的一個深淵,看到了深淵、便能迴避黑暗。與此同時,七宗罪的反面便是正向的:

傲慢對應的是自信;

嫉妒對應的是進取;

暴怒對應的是專注;

懶惰對應的是安逸;

貪婪對應的是希望;

暴食對應的是成長;

色慾對於的是戀愛。


參考文獻:

《三國演義》

《三國志·魏書》

《三國志·蜀書》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