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這5個規矩6歲前要立下

在《家庭教育》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規矩,不活潑叫做呆板。”

“熊孩子都是被慣出來的”,若家長將來不想養出個“白眼狼”,那麼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做好立規矩這個環節,越早幫助孩子立下規矩,孩子現在乃至將來都會按照這個模式走下去,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第一步。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這5個規矩6歲前要立下

耶魯大學研究證明:3~6歲的孩子是性格、習慣培養的關鍵期,因為3歲的大腦已經發育完成了60%,在6~9歲的時候發育完成了80%,因此,在3~6歲之間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是很重要的。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這5個規矩6歲前要立下

我們總會看到這樣一句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它簡單明瞭地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規律。

從3歲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可以看出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孩子的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

家長若能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立好規矩,那麼這些技能都會幫助他更好的獨立生活,不過,很多父母知道立規矩的好處,但不知道如何去引導孩子,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立規矩的方法!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這5個規矩6歲前要立下

父母想要建立規定,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01.要對孩子明確規定

決定給孩子定規矩的時候,家長必須要表達明白,讓孩子知道規定的強制性!

比如:與其你說“我希望你在8點之前穿衣、洗臉”,不如直接要求他“8點之前,你必須都收拾好了!”

同時你的語氣、眼神和肢體語言一定要保持嚴厲,一旦你有說有笑的,孩子還以為你跟他玩鬧,你接下來的命令孩子都不會聽進去,甚至還會跟你對著幹。

孩子由於年齡比較小,很多時候分不清楚父母的話是命令還是願望,有時候會很委屈,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此時,父母更不要心軟,每天這樣的命令,孩子會慢慢養成一種好習慣。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這5個規矩6歲前要立下

02.先學會表揚,再去立規矩

父母給孩子立規矩之前,要先學會去表達自己的孩子,很有有不少人疑問,簡單的表揚還不簡單?

其實,你在給孩子立規矩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瓶頸,不可能家長說什麼,孩子就聽什麼的,這時候,學會多表揚孩子,讓他們的內心得到滿足和信任,又能為其“完成目標”而增加自信心。

父母表揚孩子的時候,要注意表揚具體的事情,某一種行為,千萬不要泛泛的去誇獎孩子,比如,當孩子幫你倒了一杯水,你可以說“寶寶知道心疼媽媽了,謝謝你幫我倒水,你真棒!”而不要去簡單的說:“孩子,你真厲害!”這樣的誇獎屬於無效表揚。

當我們想讓孩子參與我們定下的規則時,家長就應該在過程中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肯定,這樣孩子才會更有信心去做好這些規矩聽媽媽的話。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這5個規矩6歲前要立下

03.寧可溫柔地說上20遍,也不要大聲訓斥1遍

父母立規矩的時候,肯定會發現:你溫柔地跟孩子說了20遍要比你訓斥孩子無數遍管用的多!因為當孩子情緒穩定的情況下,他會很願意去執行父母下達的任務,這個時候定下規矩,對未來是很有幫助的。

孩子內部秩序感和父母立下的規矩發生了反應,從而讓孩子真心去完成每一件事情,因此,家長一定要找對方法,千萬不要和孩子的秩序感作鬥爭,這隻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這5個規矩6歲前要立下

04.規矩並非越多越好

父母想要給孩子立規矩之前,你一定要考慮情況給孩子立哪些規矩,哪些規矩可以不用立。

因為規矩並非越多越好,如果你給孩子立下太多的規矩,不僅執行起來複雜,而且還會打亂孩子正常的生活,最終導致你定的規矩都是白費。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這5個規矩6歲前要立下

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這5個規矩6歲前要立好!

1、公眾場合不要大吵大鬧

我每次商店的時候總能看到這種情況,有一些孩子因為媽媽不給買喜歡的東西大哭大鬧,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會覺得很頭疼,最後,家長為了自己的面子,只能給孩子買了。

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孩子會將哭鬧當做武器,一旦父母不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情,那麼就會立馬大哭大鬧。

對此,家長一定要定要這個規則,如果孩子能夠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就給予孩子獎勵,但如果你告訴孩子,他還一味的哭鬧,父母就要制定懲罰的措施,讓孩子明白大聲喧譁是不禮貌的行為。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這5個規矩6歲前要立下

2、見到認識的人要禮貌打招呼

見到熟人、長輩打招呼是最基本的行為規範了,所以家長從小就要教會孩子什麼是尊敬!

見到認識的人禮貌打招呼不僅可以加深雙方的關係,還能夠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從小懂得禮貌的孩子,未來肯定不會差到哪裡去。當然,父母千萬不要去強迫孩子做這件事情,因為有些孩子天生比較內向,你要讓孩子有一個過程,要不然只會適得其反。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這5個規矩6歲前要立下

3、別人的東西不可以隨便拿

孩子小時候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分不清楚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所有隻要是自己喜歡的玩具,他們總會伸手去搶,認為自己拿到手就是我的了。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幫孩子建立“自己”和“別人”的界限,然後再定下規矩,這樣會幫助孩子更好的區分“你的”、“我的”,明白不是自己的東西是不能動的,當孩子可以區分這種概念,他未來才能懂得去尊重其他人。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這5個規矩6歲前要立下

4、自己事情自己做

父母從小孩子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畢竟,你不能照顧孩子一輩子,如果孩子從小對父母過分依賴,等到孩子長大走向社會,就會承受各種壓力和問題,這時候家長是很無力的。

因此,你只要從小鍛鍊孩子獨立能力,孩子才能學會一個人去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若家長不知如何引導,我們可以利用繪本去引導孩子,繪本中高質量的圖與文,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溝通能力、觀察能力等等,繪本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難以估量的。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這5個規矩6歲前要立下

《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一套書共12冊,12個成長主題,幫助2-5歲孩子孩子養成自理懂事的好習慣,塑造健全的人格。通過小浣熊一家四口的生活,用榜樣的力量來引導孩子。

5、做錯事要主動道歉

不少家長是因為心疼孩子,有時候孩子明明自己做錯了,但只要一哭家長就原諒,這樣下去,孩子會認為自己就算犯錯也沒有關係。

因此,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除了教育他之外,還可以去要求孩子學會道歉,如果父母錯怪了孩子,你也要學會向孩子道歉,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孩子才會去遵守規矩。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這5個規矩6歲前要立下

《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

一套10冊,這一套故事在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的基礎上有又添加了日本,意大利,美國等國家世界級大師代表作。

耶魯大學:3~6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關鍵期,這5個規矩6歲前要立下

通過溫馨又生動地故事來告訴孩子10個好品格,愛心、樂觀、友情、自信、分享、勇氣、機智、親情、誠實、善良。

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套裝共10冊) 親子經典睡前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