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雲十六州割讓後,黃河以北再無險可守,為什麼大宋還要定都開封

時間:公元960年

地點:陳橋

事件:黃袍加身,大宋成立

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隨後帶領大軍直奔開封,隨後後周小皇帝禪位趙匡胤,定都開封,自此開啟了長達167年的北宋新朝代。

可是為何定都開封呢?

自從石敬瑭那龜兒子把幽雲十六州連同十六州上的土地,人口,房屋,牲畜,草木等等一切的一切全部拱手送給了異族人契丹,從此自秦王朝至今的萬里長城再也不是可以防禦外敵的保護城,自黃河以北再也無險可守。

而中原政權與契丹爭奪幽雲十六州的戰事基本沒有停止過。

幽雲十六州割讓後,黃河以北再無險可守,為什麼大宋還要定都開封

可是明明知開封有如此大隱患,為何大宋還要還要定都開封而不是選擇地理位置更好的洛陽或者開封呢?

這需要從幾方面考慮了:

首先,長安和洛陽經過多次戰亂人禍早已衰敗。

又要說道,後梁開國皇帝朱溫,這傢伙當初為了自身利益屠了長安官僚,擄了長安皇帝,最後為了裹挾百姓跟他一起去開封,拆了皇宮,焚了城池,讓這個千年古都從此破敗。

洛陽同樣在後唐時期經過幾次動盪,石敬瑭帶領契丹大軍攻破洛陽,後唐末帝攜傳國玉璽焚樓自盡。洛陽經過洗掠也已衰落。

其次,開封身處南北要衝,地理地理位置優越,航運發達,經過幾十年發展城市比較完善。

開封水路四通八達開封人口眾多糧食財物全靠水運運輸。另外重要的方面是大宋立國之前已有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幾代王朝在此定都,經過幾十年的經營開封早已是一座集政治,軍事,經濟為一體的現代化大都市。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朝廷內部矛盾重重,遷都涉及範圍太廣,難以推行。

趙匡胤常年主持對外作戰,內政基本交給他兄弟趙光義,等想遷都是國家形式已經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

幽雲十六州割讓後,黃河以北再無險可守,為什麼大宋還要定都開封

公元976年在趙匡胤回洛陽祭祖時就提出遷都洛陽,可是這個提議剛一提出自己最為信任的起居郎也列出一大推理由反對遷都。趙光義更是連連扣頭,以死相逼,“王叩頭切諫”!太祖只好耐心安慰解釋:“我之所以要將都城西遷,沒有別的目的,就是要憑藉險峻的地形來阻擋敵人,藉此裁掉大量的軍隊,仿效周朝、漢朝的辦法,來治理天下罷了。”(吾將西遷者,無它,欲據山河之勝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也。——《續資治通鑑.卷十七》)是因為趙光義的一句話:“在德不在險”。

幽雲十六州割讓後,黃河以北再無險可守,為什麼大宋還要定都開封

好一句“在德不在險”啊,企不知就是這一句話害了大宋,害了子孫後代。“晉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太祖精準的判斷!

大宋開國後,太祖趙匡胤南征北戰,陸續平定後蜀,南平,南漢,南塘,收服吳越,整個南方政權也已平定

幽雲十六州割讓後,黃河以北再無險可守,為什麼大宋還要定都開封

在北面遠交近攻一面與契丹修好,另外一面消滅北漢政權,逐步想收復幽雲十六州。然而雄才大略的趙匡胤早已知曉開封的地理位置固然交通便利,“

引入泗,連於淮,至江都而入海……”!

在此定都註定繁華,然而北面開封以北除了黃河基本無險可守,北方大遼一直虎視眈眈,此外為了應對外敵開封附近陳兵百萬,其開銷可想而知。

趙匡胤高瞻遠矚,遷都一方面為了據山河之險以御外敵,一方面可以通過遷都打破朝局內的困局,削弱趙光義的權利。

然而趙光義羽翼已成,再想動手已為時已晚矣,最終遷都成夢,一代明主也是力不從心!

從洛陽離開前太祖再次來到父親的陵前,抱著父親的墓碑痛哭流涕,久久不肯離去:“父親……終生不得再朝拜於此矣!”

而後立於城樓之上,挽弓塔箭將兒時的玩具石馬盡力地射向遠處,然後對左右說:“朕生不當居此,死當葬於此矣……此箭所停處,即朕之皇堂。”

太祖回去了,再一次回到繁華的開封,然而就在

當年11月14日在燭光斧影中黯然逝去。享年49歲!一代英雄夢,幾度歲月秋。江河封千里,獨有此情忠。

果然在隨後的歲月中北宋政權迎接一波又一波的外族威脅,契丹,西夏,金朝,蒙古,一次一次的外族踏破北方河山,直取中原繁華,公元1127年,歷經167年後的大宋在靖難之變中北宋繁華落盡,雲煙飛逝。

幽雲十六州割讓後,黃河以北再無險可守,為什麼大宋還要定都開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