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一個功成名就的俗人。

公元前333年,對於蘇秦來說,這一年應該是他最輝煌的一年。就是在這一年他成為六國共相,身掛六國相印。也是這一年,戰國時期的歷史走向,貌似突然變得簡單了。合縱連橫,誰能贏誰就是天下霸主。

蘇秦,就像一個成功的推銷員,他所兜售的商品,就是合縱。年輕時候的蘇秦,很早就拜在鬼谷子的門下,與張義是同門師兄弟。他學成出師後,一定也是胸懷大志,想成就一番事業的,然而命運卻開始捉弄他了。

他第一件事兒,就是回到了他的家鄉洛陽,那是周天子的都城。他首先想的是效忠自己的國家,也就是周朝。然而那時也沒人願意引薦蘇秦,再加上週朝衰弱,蘇秦報國無門,只好放棄。

蘇秦在家裡認真分析了天下列國後。認為秦國,是七國中最有實力,最可能一統天下的帝國。他決心投奔秦國,在秦國施展自己的才華,成就自己的壯志。蘇秦,將自身的家當全部變賣,換成豪車,名馬,名貴衣服和各種禮物。就是這樣,從洛陽向西進入秦國。

這種舉動,像不像一個現在的小老闆為了充門面,買豪車只是為來顯示自己的實力。認為這是一張名片,在合作伙伴或者融資機構那裡,可能會有種“認為他很有實力”心理暗示的作用。

蘇秦遊說秦國,希望秦國能兼併列國,稱王而治。但是秦惠文王認為當時的時機尚不成熟,且商鞅初死,其非常厭惡說客。所以,拒絕了蘇秦。蘇秦被拒後,錢財耗盡。狼狽落魄的返回了洛陽老家。家裡妻子不理會他,兄嫂對他惡語相加,真是在外事業不成,回家又眾叛親離。

但蘇秦是一個韌性很強的人,他在家裡繼續讀書,並且讀書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榮華富貴。據說,“錐刺股”說的就是蘇秦這時候刻苦讀書的故事。

公元前334年,蘇秦到燕國,等待了一年多才見到燕文侯。蘇秦遊說燕文侯,先從地理位置上分析了燕國與趙國的相依之勢,接著批評燕國的戰略錯誤:擔憂千里之外的秦國,卻不擔心百里之內的趙國;最後建議燕文侯合縱趙國結為一體。燕文侯認為蘇秦之議很有道理,允諾蘇秦"如果能以合縱之計維持燕國安定,願舉國相報"。於是資助蘇秦車馬金帛,前去遊說趙國。

蘇秦逆轉之路,就是由燕國開始的。在這一年的時間裡,蘇秦從趙國開始,跑遍了六國。遊說六國國君,闡明與秦國的利害關係,合縱六國抗秦。六國均被其說服,承諾拜蘇秦為相。第二年,也就是文章開頭說的公元前333年,蘇秦正式成為六國共相。

合縱成功後,蘇秦自楚北上,向趙王覆命。途徑老家洛陽,蘇秦的車馬行李,各國使者很多,氣派不減帝王。周顯王非常害怕,為他清掃道路,在郊外迎接他。蘇秦的親戚全都跪在路旁,不敢出聲。蘇秦問當年對他惡語相加的兄嫂,為何你不敢抬頭看我?其嫂回答,你現在是大人物,我不敢抬頭。蘇秦感慨的說了句:“使我有洛陽負郭田二頃,焉能配六國相印?”於是散發千金,賞賜這些親戚。

回到趙國,蘇秦被封為武安君。秦國從此不敢窺探函谷關以東,長達十五年。但是,合縱的六國並不是鐵板一塊,秦國同樣通過強大的外交手段,擊破這鬆散的聯盟。秦國派使臣犀首欺騙齊國和魏國,和它們聯合攻打趙國,打算破壞合縱聯盟。齊、魏攻打趙國,趙王就責備蘇秦。蘇秦害怕,便請求出使燕國,發誓一定報復齊國。蘇秦離開趙國以後,合縱盟約便瓦解了。

蘇秦,其實只是一個說客。他擔任六國共相,僅僅是為了抗秦。並沒有對六國百姓和民眾,帶來一點的恩惠。反而,衣錦還鄉,榮歸故里,狠狠扇了那些當年瞧不起他的人的臉。這錯了麼?其實沒有,並且也不是說蘇秦目光短淺。當初,他選擇秦國,就說明他具有過人的才智和眼光。他一定會認為秦國可以一統天下。但是,他為什麼放棄了呢?反而去做歷史潮流的逆行者呢?

有人說,蘇秦是認為這樣才具有挑戰性,才有成就感。我覺得,其實蘇秦是記仇的,並且睚眥必報的人。有這麼一個小故事,蘇秦功成名就後,賞賜曾跟隨他的隨從。有一個隨從卻遲遲沒有得到賞賜,這個人就去問蘇秦。蘇秦說:我並沒有忘記你,當年我投奔燕國時,窮困潦倒,你在易水邊幾次打算離開,所以我就是要最後一個賞賜你。

荀子這樣評價蘇秦:內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難,百姓不親,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說,善取寵乎上,是態臣者也……故齊之蘇秦,楚之州侯(令尹),秦之張儀,可謂態臣者也。誠然,這裡有儒家的自己明確立場。然而,這段話裡的幾個字:巧敏佞說,善取寵乎上,對於蘇秦,我個人認為評價的恰到好處。

合縱六國,沒有博學、才智、機敏、口才、果敢等等的素質,是絕對不可能達到的。然而合縱六國,貌似只是給蘇秦帶來了無上的榮耀,秦國也僅僅十五年沒有進攻山東六國而已,秦國不進攻的這15年裡,六國不但沒有大力發展國力,反而自己先亂了起來,蘇秦死後,燕國又合縱其他幾國,以樂毅掛帥攻齊。齊滅,齊王被殺。後齊國由田單復國,樂毅被燕王猜忌,逃跑至趙,燕國國力大衰。

合縱,僅僅是一時的鬆散利益聯盟。利益不在,合縱瞬間土崩瓦解。蘇秦的一生,無疑是精彩的。他只是一個功成名就的普通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