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石板路

我的老家有倆條石板路,是我們趕集、上學的交通要道,修的時候就主要考慮的是老百姓買賣東西和學生上學方便。其中一條石板路就從我們家後面路過,它承載著我小學六年無數個來回,也承載著這裡的人們不懈努力的歷程。

石板路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高溫天氣的夏天,因為老家的夏天屋內的溫度可以讓人晚上睡不著覺,後來有電視可以看天氣預報,知道我們當地的最高氣溫可以達到40度以上,那是高溫天氣,提醒儘量不要外出。但是,上小學的時候,中午學校沒有飯菜,當年也沒有學校周邊的農戶做後來全國都流行的小飯桌,所以中午12點放學必須回家吃飯,下午2點上課,基本是跑回家吃飯,吃完就走,到校基本沒什麼多餘的時間。因為家裡經濟條件有限,所以夏天的涼鞋都是幾元錢一雙的,高溫走在石板路上,塑料涼鞋都被熱軟了,感覺跑慢點要化了,所以夏天的路上看見讀書的孩子總是跑著走的,大人們說是娃兒身體好,我覺得應該是跟我一樣熱得跳。因為年紀小基本不會打傘或者戴草帽,覺得都礙事,中途有段小溪,巖腔(巖壁)可以歇一下,涼快涼快,每次都是分兩段,跑到小溪的時候歇一下,然後繼續跑,來回都是這樣。到現在,一到夏天覺得熱的時候,就想起當年中午跑回家吃飯的事,腳底都能感覺一股熱氣傳上來,看來是童年記憶太過深刻。

石板路也見證了我們的童年恩怨,要是一起上學的小夥伴嘔氣了,或者有矛盾了,石板路就會成為一個戰場,比如說一方的人站在路上不讓人過,必須道歉,或者打一架分個勝負,現在來說還有校園欺凌的嫌疑。不過過一段時間,戰鬥的雙方人員總會不斷的排列組合,直到畢業。

石板路也是我們娛樂的地方,高興的時候一路高歌,季節好的時候兩邊的野菊花我們也會摘一些,數花瓣的單雙數,算算自己的運氣。石板路兩邊可直接吃的往往逃不過我們的魔抓,所以農民們也不會種西紅柿、花生,特別容易引起我們邪念的植物,大多數都是蔬菜糧食,比如種的紅薯,特別是冒一點在地面上的很容易被刨走,然後走到溪邊洗乾淨,就開始入口。

石板路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日曬雨淋、長年累月也發生著變化,石板上出現坑坑窪窪,因為風化的原因,石板也會變小,後來家鄉修起了水泥公路,把原來的石板路截的七零八亂,水泥路要經過石板路的地方,石板路就消失了,沒有重合的地方還是保留,石板路就變成一段一段的再也不連貫了,走的人也很少了,慢慢的退出了人們的生活。但是每年回老家,我總要去上學的那段石板路走一走,很多石塊上也佈滿了青苔,遇上下雨很滑,但是走在上面,總會想起小時候,夏天頂著烈日跑回家吃午飯的情境,甚至恍惚間能看見石板路上當年的自己。

第一次帶著兒子一起走石板路,他很高興,一步一塊石板的走著,像是在做一個數數的遊戲,他說這石板路感覺像故事書裡的探險之路。聽了他的話,覺得有些感慨,當年我們唯一的交通要道,承擔著這個小山村發展歷程,這裡多少人用肩挑背抗改變著自己的家庭,努力的改變自己子女的命運,現在歷史的發展讓它退出歷史舞臺,再有人來走也僅僅是偶爾像我這樣戀舊的人的一點情懷,大部分的人都會去走那條寬敞平坦的水泥公路,人生不也一樣嗎?如有平坦寬廣的人生,誰會選擇曲折崎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