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所高校首設工智能專業,AI領域人才緊缺

35所高校首設工智能專業,AI領域人才緊缺


3月29日,教育部最新公佈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人工智能專業被列入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全國共有35所高校獲首批建設資格。專業代碼080717T(T代表特設專業),學位授予門類工學,人工智能專業至此正式成為本科專業。

35所高校首設工智能專業,AI領域人才緊缺


本次共有35 所大學新增了專門的人工智能本科專業,學期四年制。當然,這其中還並不包括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大數據、智能科學、自動化等方向。

35所高校首設工智能專業,AI領域人才緊缺

早在一年前,關於AI 是否成為本科專業就引發了不少話題。在當時的學科規劃裡,人工智能是歸屬於計算機科學的二級學科。2018 年3 月,南京大學成立AI學院,學院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方向)招收第一批本科生,總計80 人。4 月,西安交通大學在錢學森學院正式創辦AI 拔尖人才培養試驗班,並給出招生計劃。7 月,清華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26 所大學共同發佈了《關於設置人工智能專業建議書》,呼籲儘快設置本科人工智能專業。

可以說,第一批00 後真正趕上了全國範圍內AI 本科教育的好時機,設立AI 本科已是大勢所趨。早在2017年的同居數據中就顯示,人工智能平均月薪超過了2萬元,僅次於管理崗和數據開發:

35所高校首設工智能專業,AI領域人才緊缺

據人民網報道,早在2016年,工信部教育考試中心副主任周明就曾透露,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一些業內人士也表示,國內的供求比例為1:10,供需嚴重失衡。

應用逐漸落地,人才需求量大

大方向上來說,目前人工智能已經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從硬件到軟件,部分成型的產品已經面世,未來還將逐漸滲透到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每一個場景。

據《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統計,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國人工智能企業4040家,北京市人工智能企業1070家。但這還是隻專注AI業務的企業,而有AI業務的企業則已上萬家。資本方向, 2018年上半年,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融資規模達到435億美元,中國的規模達到317億美元,佔了全球的四分之三以上。

AI產業目前最大兩個問題集中在人才和商業之間。AI的應用勢必會與多個學科、領域、平臺和場景進行相互交叉,單一技術是無法形成一個巨大產業的。

教育部這次再讓35所高校增設人工智能專業,其實也是為了市場和國家AI戰略的考慮。就像當年的碼農專業,在2000年前後如雨後的春筍一樣,為中國的互聯網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促進了今天中國互聯網的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