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一個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

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關於古羌人的記載。

唐詩名中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名句,那您遠的詩意,留下了西北高原卷涼的感嘆。

如今天,只有在綠意盆然的四川才能找到羌族的蹤影,高聳的碉樓是他們聚居的標誌。

羌族,一個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


民族風情

人口分佈

羌族現有人口約30.6萬,主要分佈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州的茂縣是最大的羌族聚居區。此外,汝川縣、理縣、黑水縣和松潘縣等也有羌族居住。

羌族,一個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


族源歷史

羌族歷史悠久,可溯源於3000多年前的古羌人。他們中的一支約在春秋戰國時,從甘肅和青海地區繼續遷居於岷江上游一帶生息繁衍。一部分羌人後來同化於藏族,另一部分另同化於漢人,也有一小部分羌人,在唐蕃長期和戰不定的局勢下單獨保存下來,形成了今天的羌族。他們自稱“爾瑪”或“爾咩”(意為本地人),與漢、藏和回等民族雜居在四川。

羌族,一個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


語言文字·文化藝術

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分南北兩大方言。除茂縣的赤不蘇區和黑水縣的羌區為北部方言外,其餘均為南部方言區。羌族沒有文字,通用漢語和漢字。

羌族,一個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

服飾裝束

羌族服飾樸素美觀,獨具特色。男女都穿自制的白色麻布長衫,長衫外套一件皮背心(俗稱“皮褂褂”)用黑色和白色的布包頭,束腰帶,打綁腿。

婦女服裝略有不同,其服裝的領邊、袖口、腰帶和鞋子上常挑有圓圈紋、三角紋等幾何花紋圖案,衣領上常鑲有一排梅花形圖案銀飾。

羌族,一個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


居住環境

羌族大多聚居於高山或半山地帶,三五十戶為一寨的居多。他們的傳統住房是碉樓。羌族自古以來就有壘石建碉樓的習慣,直到現在,羌族人民依然壘築這種壘石的碉樓作為住房。在羌族村寨,至今仍留存有不少古碉樓。古碉樓多建在交通要道、山脊或村落中心,高十幾米到幾十米不等。一般是四角、六角或八角形,下寬上窄呈梯形,下牆厚1米左右。頂部蓋瓦或木板,有六七層至十三四層高,四壁築有槍眼。羌族人建造這種碉樓本是為了防禦外敵,後來逐漸成為他們的普通住房形式。除了雕樓外還有平頂碉房,一般分3層,上層儲物,中層住人,下層養牲畜。

羌族,一個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


生活風俗

羌族主要經營農業,農作物以玉米為主。被稱為“雪山大豆”的一種白豆,是羌族地區的著名特產。羌族人主食是大米、青稞、洋芋和蕎子,另外也吃小麥和玉米。常年食用白菜、蘿蔔葉子泡的酸菜和用青菜等做的醃菜。羌族人不大喜歡吃新鮮豬肉,他們將豬肉切成小塊,連帶毛皮燻幹做成“豬膘”,以放的時間越長,色澤越黃越為佳。羌族人還喜歡“咂酒”。這種酒是將青稞、大麥煮熟後,拌酒釀放入壇內釀成。飲時向壇中加入開水,用細竹管男女老少輪流吸,吸完再加水,至味淡後食酒糟。這種吃法俗稱“連渣帶水,一醉二飽”。

羌族家庭構成是一夫一妻制,婚姻一般由父母作主。歷史上羌族以房名為姓,故多複音,如“耿家已”和“何必志”等,後改成漢姓,取房名的第一個字為自己的姓。

羌族,一個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


宗教信仰

羌族的固有宗教是多神教,他們認為萬物有靈。其中天神、地神、山神、山神娘娘和關聖地君是他們最崇拜的5個神,他們在屋頂供奉白石作為天神。此外,每戶還有13個家神。

羌族,一個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


節慶活動

十月小年

又稱“羌族年”、小年。節期從農曆九月最末的一天到十月初三。節日期間,人們停止一切生產勞動,各村寨男女老少在家中,用當年的新麵粉做成小牛、小羊、小雞、小馬、小狗和麻雀等各種動物和馬鞍,以及其他圓形和半圓形等形狀的物品,用來祭祀祖先和天神。節日的第二天,各家邀請親友團聚。初三,老人帶上小孩,在屋頂敬神之後,到寺廟去敬佛。初一至初三,不外出背水,不做飯(只吃預先做好的熟食),火塘內晝夜不熄火。初三以後,人們開始聚集在一起舉行慶祝活動。

羌族,一個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


正月大年

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羌族因在十月初一過小年,所以正月年稱為大年。節日前,各戶殺豬,並將豬的內肚和肝等分送給親友。初一各戶不外出。初二開始拜年,先拜祖宗,再拜老人,然後帶上節日食品拜親友、鄰居。在大年裡,羌族男子還要舉行傳統推杆”比賽。

羌族,一個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


祭山會

又稱“轉山會”。在正月冬末、五月播種後、十月秋收結束後擇日舉行。節日時,人們穿著盛裝,帶著酒肉等食物,或騎馬,或走路,湧向祭祀地點敬頌祝辭、撒青稞和獻羊頭,祈求五穀豐登。

羌族,一個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