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神童,1歲就會背詩,15歲考入北大,25歲自殺留下9字遺言

導讀: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很多位博學多才的神童。比如宋代大文豪王安石在《傷仲永》一文中,就記載了一位宋朝的神童方仲永。

方仲永出生於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5歲以前沒人教過他讀書寫字,但是突然有一天,5歲的方仲永竟然哭著要讀書,父親沒辦法從鄰居家借來一本書給他,沒想到他不僅能夠讀懂,完事之後還寫了一首四句的古詩,並且寫下了自己的名字。村中的秀才讀了,連連誇讚詩寫的好,事情傳開之後,方仲永立刻成了十里八鄉人口中的神童。

他是神童,1歲就會背詩,15歲考入北大,25歲自殺留下9字遺言

其實不僅古代有神童,現代社會也不乏神童,比如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主人公,就是一位現代的神童。

他叫查海生,1964年出生於安徽省一個小山村中,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剛出生的查海生與其他小孩並沒有不一樣,但到了1歲的時候,他不僅學會了叫爸爸媽媽,甚至還能說很長的複雜句子,這在同齡的孩子中是從沒有出現過的,因此村裡人都說查家出了一位小神童。

隨著年齡的增長,査海生的聰明天賦越來越明顯,在4歲那年,他就代表村子去公社參加“背誦毛主席語錄”的比賽,並超過眾多成年人奪得了大賽的第三名,成為了公社的紅人。上學之後,查海生更是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不僅年年考試第一,他還自學高年級的課程,屢次跳級,並且在15歲那年就參加高考,一舉摘得安徽省文科狀元的桂冠,並以總分370分的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法律系錄取。

他是神童,1歲就會背詩,15歲考入北大,25歲自殺留下9字遺言

進入北京大學之後,15歲的查海生成為了全年級最小的學生,很多人都稱呼他為“少年天才”。雖然讀的是法律系,但從1982年開始,他喜歡上了詩歌,少年輕狂,放蕩不羈的查海生突然發現,詩歌中的感性和理想正是他所追求的人生真諦,於是他開始狂熱般的投入了詩歌的創作。

1984年,查海生創作了人生的第一首詩歌《亞洲銅》,由於他的詩歌質樸飄逸,讓人讀起來彷彿有生命般的靈性,所以受到了北大學生的追捧,並將他比作“當代李白”,與顧城和北島並稱“北大三大詩人”。在詩歌《亞洲銅》發表時,查海生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神童查海生就是中國當代著名詩人海子。)

他是神童,1歲就會背詩,15歲考入北大,25歲自殺留下9字遺言

雖然在學習和詩歌領域海子是天之驕子,但在面對現實生活和個人感情上,海子則是不折不扣的失敗者。大學畢業之後,19歲的海子被安排進入中國政法大學任教,可追求浪漫主義的海子,根本無法適應這種體制內的工作,在痛苦中煎熬了4年的海子曾想過辭職下海創辦報紙,但遭到了父親的嚴厲訓斥,因為在父親看來,大學教師是一個鐵飯碗,辭職下海是不理智的選擇。

不僅工作不如意,海子的感情生活同樣充滿了悲劇色彩,他在政法大學任教期間,愛上了一位女學生,她是海子詩歌的愛好者,後來成了海子的初戀女友,在海子的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她的影子。但在女孩畢業之後,就與海子分手各奔前程了,多年以後,兩人再次相見女孩已經結婚,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這對海子是致命的打擊。

他是神童,1歲就會背詩,15歲考入北大,25歲自殺留下9字遺言

他的好友西川回憶說:“愛情的失敗正是海子自殺的導火索。”那讓海子最終選擇自殺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據他的父親回憶,在事業和愛情上飽受挫折後,海子迷上了當時的“氣功熱”,在朋友的指引下,開始又練起了氣功。在寫給朋友的信中,海子痛苦的說道:“道教巫徒使我耳朵裡充滿了幻聽……他們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殺。”

1989年3月26日,年僅25歲的天才神童,詩歌作家,海子帶著四本書坐火車來到了山海關,在留下“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9字遺言後,躺在了冰冷的鐵軌上,遠處火車呼嘯而來,一代天才詩人就此隕落。“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成為海子永遠無法實現的願望,也成為讀者心中永恆的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