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登月50多年過去了,到現在也沒哪個國家登上太陽?

眾所周知,不同於太陽系中的土星和其他行星,它們擁有多個圍繞其旋轉的衛星(金星和水星無衛星),而月球則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每一顆衛星,都會按照既定的運行軌道圍繞行星週期性運轉,比如總是以同一面面向我們的月球。

為什麼美國登月50多年過去了,到現在也沒哪個國家登上太陽?

不管是“后羿射日”、還是“嫦娥奔月”,這些充滿神話色彩的故事,便是太陽和月球這兩個星球在地球人心中特殊位置的體現。然而,距離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的土地已經過去50多年了,為何至今都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實現登陸太陽?

為什麼美國登月50多年過去了,到現在也沒哪個國家登上太陽?

其實,這是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從形體屬性上來說,月球和地球所代表的分別是衛星和恆星,我們也通過登月任務在月球上防止測量地震的儀器瞭解到,原來月球也經常會有地表震動發生,從而瞭解到它是一顆同樣具備分層結構的星球。

為什麼美國登月50多年過去了,到現在也沒哪個國家登上太陽?

而從構成物質的角度來說,擁有核、幔和殼這三個組成結構的月球,其月幔的體積佔據了星球的大部分。位置處於最外層的月殼厚度則保持在60到64.7公里的樣子,而溫度在1000到1500攝氏度的月核則有可能是榴輝巖這樣的物質構成。

為什麼美國登月50多年過去了,到現在也沒哪個國家登上太陽?

簡單來說,月球雖然並不適合生命居住,但星球上的環境對於登陸者而言還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而且,儘管星球之間的距離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改變,月球也會因為地球的自轉速度是逐漸減緩,而導致兩者之間的距離每年增加3.8釐米左右。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值,還是相對穩定地維持在 384403.9千米左右。

為什麼美國登月50多年過去了,到現在也沒哪個國家登上太陽?

而恆星太陽就完全不同了,別說登陸太陽,哪怕是距離靠近到一定的程度都會讓物體不復存在。雖然平時我們看著太陽已經感覺很刺眼,但它與地球之間的最大距離其實達到了15210萬千米的遙遠距離,太陽光從太陽的位置照射到地球表面需要8分18秒左右的時間。單憑如此遙遠的距離,別說太陽是否具備登陸的自然條件,僅僅是航天器運行所需要耗費的大量燃料就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

為什麼美國登月50多年過去了,到現在也沒哪個國家登上太陽?

與此同時,太陽光之所以會散發出光和熱,本質上是因為核聚變的效用,即便是當太陽達到100億年的壽命、內部所擁有的氫元素被徹底消耗殆盡,太陽的溫度只會不降反增。在太陽的大氣層,會突發嚴辦、黑子和日冕瞬變等事件,而X射線、強射電波和紫外線等均會出現在其以11年為一個週期的太陽活動過程中。不管是因為太陽風而產生的帶電粒子流,還是因為耀斑而產生的強短波輻射,都會對靠近太陽的物體形成致命的攻擊力。

為什麼美國登月50多年過去了,到現在也沒哪個國家登上太陽?

簡而言之,不管是目前人類的科學水平,還是未來的某個時期,登陸太陽這顆星球都是不切實際、且毫無意義的。我們應該明白,之所以人類會登陸月球,以及打算在之後的時間裡登陸火星,這些行動背後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瞭解生命是否存在。太陽的構成就決定了任何生命都無法在此類恆星上立足,而像火星這樣目前不適合生命居住,但有可能隨著太陽可居住範圍發生變化而變得可能宜居的星球,則在我們考慮登陸的星球列表之內。

為什麼美國登月50多年過去了,到現在也沒哪個國家登上太陽?

換句話說,我們的確不太可能達到可以登陸太陽的科學水平,並且,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只是給其他星球提供太陽光能量的母恆星。人類登陸月球的次數多達6次,並且都距離現在有幾十年的時間了,這並不是因為人類的科學技術沒有進步,也不是當年的載人登月任務本就是一場騙局。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都沒有停止探索其他星球的步伐,不管是太陽系之內的火星,還是太陽系之外的其他行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