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战役归来,看哭了多少人。

有一种铭记,叫感恩;有一种感动,叫大爱传承。

白衣天使战役归来,看哭了多少人。| 有一种恩情叫铭记。

在昨天欢迎英雄回来的各种仪式里,有一去不回的英雄,也是平安归来的英雄,在这两者里,谁都希望他们是后者。

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他们剪去长发,穿上防护服,与时间赛跑,在死神手中抢人。

白衣天使战役归来,看哭了多少人。| 有一种恩情叫铭记。

郑州人民医院护士刘璐从一头秀发到光头再到平头。为了节省时间,节省防护设备,她剪掉了心爱的长发,又长出寸头的短发。

女生都是爱美的,很多医护人员也剪掉长发。你们是天使最美的模样。

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是英勇无畏的战士。他们除了战士这个角色,在生活中也是很优秀的。

他们是孩子的父母。

3月24日,河南平顶山第3批援俄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平安返平。魏秋瑾医生出发前与7岁半的儿子约定:武汉生病了,需要妈妈去照顾,你在家帮妈妈照顾好弟弟。

白衣天使战役归来,看哭了多少人。| 有一种恩情叫铭记。

现在妈妈回来了,儿子举牌迎接,你照顾好了5号,我照顾好了弟弟,我们都做到了。

董卿说过一句话,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做什么的人。

魏秋瑾没有食言,她做到了,孩子也做到了。

白衣天使战役归来,看哭了多少人。| 有一种恩情叫铭记。

凯旋仪式现场拥挤的人群中,石丰豪1米8多高的大个子很出挑。但是站在50多米外的母亲姜艳远远看去,只能看到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分别50多天的母亲和儿子,都没能找到彼此的身影。

直到17岁的石丰豪用尽全力地呼喊了15声“妈”。

15声“妈”,声声动情。这一幕也成了3月30日凯旋仪式上的“最大泪点”。

石丰豪的妈妈姜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儿子平时是个很“爷们儿”的男孩,当时确实有点“情绪失控”。“他是太想妈妈了。14天后我得好好抱抱儿子!”

经历疫情,我们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到来,终于在见面的日子母亲相互拥抱。那是爱的呼唤。

他们是父母的孩子。

白衣天使战役归来,看哭了多少人。| 有一种恩情叫铭记。

一声“爸”蕴含了女儿的多少心酸苦辣,经历了多少生离死别痛苦;同时也体现了完成任务的喜悦,与父亲重逢的感慨!英雄见到父亲的那一刻泪奔了,只是在一线有泪不轻弹!

害怕病毒,但还是选择逆行,那一刻的泪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胜利的欣喜。

白衣天使战役归来,看哭了多少人。| 有一种恩情叫铭记。

四川援鄂医疗队医护李施颖在武汉支援了38天,婆婆给她发了38个红包。医疗队返回四川隔离后,婆婆的红包仍未间断,她说一直要发到李施颖回家,安安全全看到她。

一个个红包,里面装的不是钱,而是承载的爱,是婆婆对儿媳的爱和关心。

一个网友说:感动,可以感觉到这个婆婆是多么的希望她的儿媳妇是平平安安的。

这样的婆媳堪称教科书式的关系羡煞旁人,网友纷纷表示:别人家的婆婆。多么希望自己有一个这样的好婆婆。

他们是妻子(老公)

1月28日早上7时许,四川省第二批、广元市首批派往武汉的医疗援助队伍出发。送别现场,一位丈夫带着哭腔大喊:“赵英明,听到没有,平安回来!你平安回来,一年的家务我包做了!”据悉,这位男士的名字叫蒋昊峻。

白衣天使战役归来,看哭了多少人。| 有一种恩情叫铭记。

女主角赵英明也在武汉回应:“老公,我一定平安归来,还要监督你做一年的家务!”她还说“回家后想给家人一个大大的拥抱”。

白衣天使战役归来,看哭了多少人。| 有一种恩情叫铭记。

2020年4月3日,四川援助湖北医疗队第二批撤离队员解除隔离,“老公承诺承包一年家务”赵英明也在其中,她的丈夫蒋昊峻手捧鲜花,带着儿子早早守候在现场,赶来迎接她回家,一家三口幸福相拥。

老夫老妻的爱情平平淡淡,年轻人的爱情轰轰烈烈。

疫情期间,浙大四院护士陈颖和男友“隔着玻璃门和口罩的亲吻”感动了万千网友。

白衣天使战役归来,看哭了多少人。| 有一种恩情叫铭记。

3月20日上午,这对有情人终于圆了结婚梦,把延迟了 36 天的“大事”补办了,这对“90 后”小夫妻兑现了疫情期间许下的浪漫爱情承诺。

婚礼可以延期,但爱永远都在。你在一线守护大家,我在背后守护你。

别怕,你的左右有我。别急,疫情结束,我们一起回家。

他们也是战士,是我们的守护神!

白衣天使战役归来,看哭了多少人。| 有一种恩情叫铭记。

还记得那张“落日余晖”的照片吗?让很多人大呼“人间值得!”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照片中的老先生病情已大为好转。他曾是一位乐团小提琴手,刚住院时病情较重,心情也格外低落。在医疗队的细心诊疗照料下,逐渐开始康复,和医护人员的关系也越发融洽,还恢复了音乐家的劲头,每日唱歌。

白衣天使战役归来,看哭了多少人。| 有一种恩情叫铭记。

3月30日,老人得知医疗队要回上海,还特意拉了一首小提琴表示感谢。千言万语,让音乐来传递情意。

向阳而生,逆风飞翔,乘风破浪,归来如往。这是一个孩子写给妈妈的一首诗。

白衣天使战役归来,看哭了多少人。| 有一种恩情叫铭记。

她的妈妈是武汉儿童医院的医生。2月6日播出的《我把外公和妈妈都借给你》,16岁的武汉高中生陈琪方用一封公开信表达了对患者的鼓励,对医生家人的牵挂和战胜疫情的信心。如今疫情防控向好,武汉重启在即,琪方借给患者的外公和妈妈也还回来了。

好家风的传承,不是通过文字、也不是通过传颂,而是长辈们贯穿始终、表里如一的实际行动,而后人则是通过用眼睛看、用心去感受,来将这种家风的传承深深映入自己的脑海,并且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挺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品质,张扬着强大的精神力量,给病患和家属带来希望,给亿万人民带来感动。

我们向医务人员致敬,致敬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致敬他们“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的责任担当。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怎样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

我想借用医护人员的言行证明: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不单单是说一句“我爱你中国”,而是挺身而出,为祖国而战!他们是优秀的教科书模式。

他们是无数白衣天使的缩影,他们是战士,他们是父母,他们是儿女,他们是妻子(丈夫),如今,终于迎来如约而至的春天,也看到他们回来了。他们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家,他们也被定格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家里。

作为一个湖北人,在湖北生病的那一刻你们与我们在一起,同生死,共患难,我们已把你们当成生交。我们记住这份交情,如果今生还不了这份情,也让讲给我们的孩子听,让他们记住这份交情。如果有一天,你们需要帮助了,我们也会义无反顾。

爱,是还不清的,但我们都不会忘记。

此篇献给援鄂的医护人员,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