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大事年表

趙匡胤(927-976)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河北涿州人,生於洛陽夾馬營,宋朝開國皇帝,後周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次子,生母為杜氏(昭憲太后),在位時間:960年-976年,年號建隆、乾德、開寶,廟號太祖。

宋太祖趙匡胤大事年表

顯德七年、建隆元年(960年)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逼後周恭帝禪位,建立大宋,改元建隆;每年徵調民夫疏浚漕河自備口糧,改為官給,併成為成制;廢除宰相坐議之制;趙匡胤親征,平定昭義之叛,後周節度使李筠投火自殺;擊敗北漢入侵;趙匡胤親征平定揚州之叛,後周淮南節度使李重進自焚身亡;荊南高保融去世,其弟高保勖嗣位;媽祖林默出生於莆田湄洲島。

同年,更改戌法,分遣禁旅戍守邊城;頒行權衡法,鑄造“宋通元寶”,並禁止百姓私自造幣,江南錢禁止流通到江北;南唐清源(泉州)節度使留從校投降大宋。同年,遷後周恭帝及符後於西嗊,冊封為鄭王,尊符後為周太后;尊生母南陽郡夫人杜氏為皇太后;賜皇弟殿前都虞候趙匡義名為趙光義。

建隆二年(961年)

占城國、三佛齊國、南唐、回鶻、女直國朝貢;改揚州行宮為建隆寺;疏通五丈河;禁春夏捕魚射鳥,制定竊盜律,頒佈私煉貨易鹽及貨造酒麴律,禁止邊民盜竊塞外牧馬;皇太后駕崩於滋德殿,諡號昭憲,葬於安陵;皇太后臨終令趙匡胤遺詔死後傳位其弟趙光義,並藏於金匱之中,史稱金匱之盟,又作金櫃之盟。

同年,以皇弟趙光義為開封府尹、趙光美行興元尹;南唐皇帝李景駕崩,子李煜繼位,遣使請追尊帝號,賜廟號元宗,諡號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周世宗實錄》編撰完成;契丹解利來降;李繼勳大敗北漢軍,俘獲遼州刺史傅廷彥;趙匡胤酒杯釋兵權,石守信等人出鎮地方節度使;趙普獻“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境兵”之策,作為強化中央集權的三大綱領。

宋太祖趙匡胤大事年表

建隆三年(962年)

擴建皇城;詔郡國長吏勸民播種,不得奴役百姓,犯大辟者由刑部複審;詔自今百官朝對,須陳時政利病,無以觸諱為懼;更定竊盜律,禁止砍伐桑樹、棗樹。甲寅,北漢寇潞、晉,守將擊走之。女直國、三佛齊國、回鶻、南唐、占城國、高麗遣使朝貢。荊南高保勖去世,其子高繼衝嗣位。

同年,贈兄光濟為邕王,弟光贊為夔王,追冊夫人賀氏為皇后;開通太行山運路;罷黜吳廷祚雄武軍節度使、滑州節度使張建豐。土蕃尚波入侵渭北,被秦州知州高防擊退;釋放南唐降卒老弱病殘者數千人歸國;北漢捉生指揮使路貴等投降;修武成王廟,以樞密副使趙普為樞密使;衡州刺史張文表叛,遷周鄭王出居房州,清源節度使留從校去世,時年57歲。

建隆四年(963年)

修畿內河堤。遣山南東道節度使慕容延釗率十州兵以討張文表,進而兵入荊南,高繼衝請歸附,湖南平定;《建隆應天曆》書成,頒佈《重定刑統》等書;北漢靜陽十八砦首領來降;契丹幽州岐溝關使柴廷翰等來降;禁朝臣公薦貢舉人;北漢聯合契丹進攻平晉,趙匡胤派洺州防禦使郭進等救援。

宋太祖趙匡胤大事年表

乾德元年(963年)

十一月,大赦天下,改元乾德;上趙匡胤尊號為應天廣運仁聖文武至德皇帝,百官皆封功加爵;皇后王氏崩,罷登州都督;折德扆大敗北漢軍於府州城,擒獲北漢大將楊璘;奉赤帝為感生帝。

乾德二年(964年)

以趙普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崇矩樞密使。趙匡胤親試製舉三科,不限官庶;北漢遼州刺史杜延韜、耀州團練使周審玉等歸附宋朝;禁止臣僚往來假借官軍互相饋送;追諡明憲皇太后為昭憲,皇后賀氏為孝惠、王氏為孝明;葬昭憲皇太后、孝明皇后於安陵;以趙光義為中書令,趙光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趙德昭為貴州防禦使。

同年,始設場榷茶,設置參政知事;遼國烏古部反叛;宋朝太子太傅、魯國公範質去世,時年54歲,贈中書令;周紀王柴熙謹去世;趙匡胤派潘美、王全斌、崔彥進、劉光義、曹彬等人率軍伐蜀,宋軍攻克夔州、興州等地,蜀節度高彥儔自焚,蜀將南光海被殺,指揮使袁德宏、韓保正、李進等被擒獲。

乾德三年(965年)

後蜀滅亡,末代皇帝孟昶降宋,被王全斌俘至京師,拜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秦國公。不久去世,時年47歲,追贈尚書令、楚王,諡號恭孝;齊國公侯益去世,時年58歲,贈中書令。同年,南宋始置義倉;高麗國、吳越、回鶻、于闐遣使朝貢;王全斌殺蜀降兵二萬七千人於成都,兵剋扣軍餉,後蜀舊部擁立全師雄為帥起兵反叛,斬殺宋軍大將鎬彥暉;趙匡胤急令駐川大軍平定;劍州刺史張仁謙濫殺殺降兵,被貶宋州教練;大遼室韋部起兵反叛。

宋太祖趙匡胤大事年表

乾德四年(966年)

增置三司推官,以京朝官充任;趙匡胤下詔求亡書,官民所獻之書,皆送史館查重,若史館缺藏則收之,獻書者送學士院面試,有才者任以官職;安國軍節度使羅彥瑰等大敗北漢於靜陽,擒獲北漢大將鹿英;契丹天德軍節度使於延超與其子來降;詔令蜀郡如有有不照顧生病父母者,按罪論處;臣官不得私養太監;詔諸郡立古帝王陵廟,禁吏卒以巡察擾民。同年,翰林學士竇儀去世,時年53歲,贈左僕射。

乾德五年(967年)

賞罰討蜀將領,王全斌、王仁贍、崔彥進三人平蜀後,貪贓枉法,濫殺降兵,降王全斌為崇義留後節度使、崔彥進為昭化留後節度使、王仁贍為右衛大將軍;曹彬擢為宣徽南院使,領義成節度使,劉義成改領鎮安節度使。同年,北宋北方山水三流派畫家李成去世,時年49歲;太尉李彝興去世,贈太師,追封夏王;禁燬銅佛像鍊銅;禁諸州輕小惡錢及鐵鑞(là錫與鉛的合金)等錢。

乾德六年、開寶元年(968年)

北漢睿宗劉鈞逝世,時年43歲,諡號孝和皇帝,廟號睿宗,養子劉繼恩繼位,兩個月後劉繼恩被供奉官侯霸榮刺殺,其弟劉繼元繼位;趙匡胤乘機派兵攻打北漢;安南丁朝建立,國號大瞿越,標誌著越南從中國獨立;同年,宋真宗趙恆,章獻皇后劉氏、潘皇后出生;文學家孫光憲去世,時年69歲;成德軍節度使韓令坤去世,追封南康郡王;盧多遜開始受寵。

宋太祖趙匡胤大事年表

開寶二年(969年)

遼穆宗耶律璟,契丹名耶律述律被近侍小哥等六人誅殺,時年39歲,諡號孝安正敬皇帝,葬懷陵;段思恭知靈州,拘謹回鶻使者,致使回鶻多年不朝貢;趙匡胤親征北漢,圍攻太原,北漢宰相郭無為勸皇帝劉繼元出降,被絞殺;魏仁浦去世,時年59歲,贈侍中,諡宜懿。

同年,趙匡胤在後苑設宴招待群臣,再次酒杯釋兵權,將參加宴會的節度罷鎮改官,以武行德為太子太傅,郭從義為左金吾衛上將軍,王彥超為右金吾衛上將軍,白重贊為左千牛衛上將軍,楊廷璋為右千牛衛上將軍。

開寶三年(970年)

趙匡胤下令西川各州縣官以戶口為準,裁減冗員,官員每月增俸五千,並令全國其它州縣官也應依西川為例,減官增俸;趙匡胤以宋潘美為賀州道行營兵馬都部署,率軍征討南漢,南漢岌岌可危;遼國六萬騎圍攻定州,趙匡胤命田欽祚率三千士兵前往抵禦,史稱“三千打六萬”。

同年, 遼國北院宰相蕭思溫被盜匪殺害,追封楚國王;後唐前宰相韓熙載去世,時年60歲,贈左僕射、平章事,諡文靖;鎮寧軍節度使張令鐸去世,時年60歲,贈侍中;戶部尚書陶穀去世,時年68歲,贈右僕射。

宋太祖趙匡胤大事年表

開寶四年(971年)

南漢滅亡,末帝劉鋹被趙匡胤授為檢校太保右千牛衛大將軍,封恩赦侯;職役戶別立戶籍,頒佈令例,令各州通州負責租稅。南唐後主李煜之弟李從善來朝貢,被留作人質,李煜求遣返,被趙匡胤婉言拒絕;川班擊登聞鼓求賞賜,被斬殺四十餘人,其餘發配許州,川班遂廢。

同年,遼景宗詔置登聞鼓院,隸屬南面官,官長稱登聞鼓使;趙匡胤令內官張從信赴川監刻《大藏經》;詞人歐陽炯去世,時年76歲;吳庭祚去世,時年54歲,贈侍中。

開寶五年(972年)

南唐李煜下令貶損儀制,改“唐國主”為江南之王”,趙匡胤晉封李從善為泰寧軍節度使,並在汴陽坊賞賜宅院,暗示李煜入京降宋;廢除南漢媚川都,禁止採珍珠;宋禁私藏天文、圖讖、太乙、雷公、六壬遁甲等;禁僧道私習天文、地理。同年,南唐李煜中趙匡胤反間計,錯殺侍中林仁肇;陳國公張昭去世,時年79歲,著有《嘉善集》《名臣事蹟》等;北宋鎮國節度使袁崇鉅被罷官。

開寶六年(973年)

宋渠州(四川渠縣)李仙以迷信聚眾萬人起事,起義失敗被殺;改諸道州府馬步院為司寇院,廢除用牙校為判官斷獄之法,用新進士或相當之人為司寇參軍;交州刺史丁璉遣使入貢,趙匡胤冊封其為靜海軍節度使、安南都護、交趾郡王;趙普被罷相;封皇弟趙光義為晉王;詔令薛居正監修《五代史》。

宋太祖趙匡胤大事年表

同年,遼于越(官名)耶律屋質去世,時年58歲;周鄭王柴宗訓去世,時年21歲,諡恭帝,葬於順陵;武寧軍節度使高繼衝去世,時年31歲;翰林院學士盧多遜出使南唐,李煜上表願接受北宋冊封爵位,被拒。南唐內史舍人潘佑鑑於國運衰弱,上書李煜勸諫授李平為尚書令,被徐鉉、張洎誣陷謀反,潘佑、李平相繼自縊身亡。

開寶七年(974年)

趙匡胤遣使令南唐李煜入朝,李煜稱病不入,趙匡胤隨即命曹彬、潘美、曹翰等率十萬大軍征伐南唐,在採石磯架設浮橋渡江。薛居正等修《五代史》完成;文字學家徐鍇去世,時年55歲,著有《說文解字系傳》;慶州刺史兼青、白兩池榷鹽制置使,“姚白蟲”姚內斌去世,時年64歲。

開寶八年(975年)

宋軍圍困金陵,李煜派使者兩次求和未果;吳越王錢俶為慶賀寵妃黃氏得子而修建雷峰塔,又名”黃妃塔”、”西關磚塔”,為西湖十景之一;王審琦去世,時年50歲,贈中書令,追封琅琊郡王;太尉符彥卿去世,時年78歲。

宋太祖趙匡胤大事年表

開寶九年(976年)

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開封),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趙匡胤巡幸西京,欲遷都洛陽,被群臣諫阻;吳越王錢椒與妻孫氏、子惟濬奉命入朝,受到趙匡胤厚賞;曹翰攻克江州,大肆屠城萬餘人;令党進、潘美率兵征討北漢;高麗國王王昭去世。其子王伷權領國事;武寧節度使王全斌去世,時年69歲,贈中書令;趙匡胤駕崩,時年50歲。

太平興國元年(976年)

趙光義繼位,改元天平興國,上大行皇帝諡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冊封王伷為高麗國王;宋始置三司副使;遼遣使聘於宋;遼復南京禮部貢院;宋罷攻北漢之兵;高麗人金行成入學宋國子監。

趙匡胤重新恢復了華夏地區的統一,結束了自唐末五代以來長達近七十年的藩鎮割據混戰局面。飽經戰火之苦的民眾終於有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他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嚴於律己、崇尚節儉,致力改革五代十國以來的奢靡風氣,兩次酒杯釋兵權,加強了皇權,為宋朝的富強壯大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