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大蛇”,在紫禁城中隱藏600年,至今仍守護故宮,不離不棄

一條“大蛇”,在紫禁城中隱藏600年,至今仍守護故宮,不離不棄

引子

故宮,也稱“紫禁城”,作為中國歷史上幾百年的皇城,自然有著許多秘而不宣的故事。關於故宮的很多神秘故事,其實一直在坊間流傳,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而身為古代皇家建築的故宮,在風水佈局和建築特色上,也確實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

比如,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故宮之所以能安然無恙到現在,跟一條“大蛇”的守護,有著分不開的關係。六百年的光陰荏苒,正是這條“大蛇”庇佑故宮水火不侵,在歷史的長河裡風雨無畏地走到現在。這條“大蛇”,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真正的蛇,而是一條蜿蜒秀麗的河——金水河。從空中俯瞰,這條河流宛如一條盤旋的蛇,所以稱之為守護故宮的大蛇。

一條“大蛇”,在紫禁城中隱藏600年,至今仍守護故宮,不離不棄


01

“金水河”這個名字看起來非常普通,但其實也是大有來歷。中國古人,按照陰陽五行學說,把五個方位對應到五行上。其中金對應的就是西方,因此,從金水河的名字上,我們就可以看出,這條河是從西方流過來。“金水河”這三個字的含義就是,一條西邊流過來的河。

實際上,從高空俯瞰,我們也能很清晰地看到,這條河也是沿著故宮西高東低的地勢,從西北往東南方流去,像是一條靈蛇,守護著故宮的花草樹木和古建築

究竟為什麼說,這條河是故宮的守護者呢?其實這個說法絕不是空穴來風,這條形似大蛇的河流,真的在守衛故宮的過程中起著獨一無二的作用。

一條“大蛇”,在紫禁城中隱藏600年,至今仍守護故宮,不離不棄

02

金水河對故宮的守護,首先就在防火

眾所周知,故宮裡的古建築,大多都是木質結構,而故宮裡又人員眾多,用火需求比較大,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引發火災。在古代消防條件比較低下的情況下,用天然水源來滅火,幾乎成了唯一的選擇。相信大家在看古裝劇,或者閱讀歷史文獻的過程中,經常遇到皇宮失火的情節。

確實,故宮人員眾多,木質結構的建築又比較容易失火,一旦失火,遠水解不了近渴。而近在眼前的金水河,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水源,為保障故宮消防安全貢獻了獨特的力量。實際上在明清時期,故宮的幾次失火,都是多虧了金水河的水源才得以撲滅。金水河作為故宮消防守護者,是當之無愧的。

一條“大蛇”,在紫禁城中隱藏600年,至今仍守護故宮,不離不棄

03

金水河不但能幫助故宮防範火災,還可以排水,讓故宮“水火不侵”。相信居住在現代社會的大家,在下雨的時候也會經常因為路面積水和道路泥濘而頭痛不堪。而擁有幾百年歷史的故宮,卻很少有這方面的擔憂。究其原因,金水河作為天然的疏排水設備,可以保護故宮周全。

故宮的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西,下雨之後,積水都可以沿著暗河,流入金水河中,然後再由金水河排出宮外。故宮幾百年的歷史中,雖然經歷過大雨的洗禮,但是建築卻絲毫沒有因為積水浸泡而受到損害,金水河功不可沒。

一條“大蛇”,在紫禁城中隱藏600年,至今仍守護故宮,不離不棄

04

金水河,也就是俗稱的“御河”,一座城,如果沒有水的點綴,再雄偉也終究是失去了一絲靈氣。金水河不但擁有防火防水兩樣實用功能,在風水價值和人文價值上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覷。

自古以來,無數人文墨客都在金水河留下了動人的篇章。圍繞著御河,也發生了數不清的故事。但是舊時候,金水河作為御河,普通老百姓是不能接近和使用的。不過,現代社會,金水河也變成了人人可去參觀的一個景點。若有時間,去金水河感受一下碧波盪漾,飛珠濺玉,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條“大蛇”,在紫禁城中隱藏600年,至今仍守護故宮,不離不棄


結語

金水河如一條蜿蜒盤旋的巨蛇,守護了故宮六百多年。如今雖然物是人非,但是河流還是一如既往地守護著曾經的皇城。無論從高空俯瞰還是迫近觀察,其中透露出的絲絲靈氣和歷史滄桑鉅變中的永恆,還是讓人忍不住一探究竟。

參考資料:《元史·河渠志》、《日下舊聞考》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本文於今日頭條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