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们,把老人的捐款,还给他们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此次疫情中,发生了不少感人的事迹。


然而有一件事,却让我感觉心头一酸。


重庆一名87岁高龄的老人,捐出毕生积蓄20万。


她说,这笔钱她已经攒了30多年,现在,是这笔钱发挥价值的时候了。


然而她家的居住环境是怎样的呢?


请你们,把老人的捐款,还给他们


老人多年来一直独居,没有自己的房子,只是租住在一个老旧门市内。


房内的墙面都是用塑料棚和广告纸糊成的。


一个狭窄的木板床上放着一床薄被和杂物。


就是这样的一个“家”,还是靠她平时摆摊小百货补贴家用才得来的。


老人的生活很节俭,舍不得为自己多花一分钱。


问起为什么要捐款?


老人说:“国家有难,我不能做旁观者。”


1

很多年轻人可能还不懂老一辈的“节俭”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我讲一个我奶奶的例子。


小时候家里穷,爷爷去世得早,是我奶奶一个人把我爸爸拉扯大。


后来,即使生活条件好了很多,我的奶奶依旧舍不得花我爸给她的生活费。


据奶奶的邻居说,我奶奶总是起的很早。


因为早起菜场里人少,并且可以在地上捡到许多菜农丢弃的菜叶子。


无论我和爸爸劝诫多少次,她也几乎没花钱买过青菜。


她说,剩菜叶只是因为形状不好看才被丢弃的,洗洗也能吃。


无论以后生活条件怎么样,做人也不能忘本。


所以我一看到这位重庆老人,就想起了自己的奶奶。


她们从苦日子里熬过来,她们一辈子都以最低的生活标准度日。


她们度过了国家最困难最艰辛的时刻,


即使生活条件变好了,她们也会觉得总有国家需要我的那一刻。


所以她们更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2

这样的例子远不止一个。


杭州一名69岁的环卫工为抗疫捐出10万元积蓄,卡里只剩13.78元。


这名环卫工名字叫做戚宝光,是一名管道疏通工人,2012年退休。


他把这些年辛苦攒下的10万元悉数捐出,最后卡里只剩十三块七毛八分钱。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戚宝光的电话响了。


有居民家下水道堵塞,他又立刻带上工具赶了过去。


请你们,把老人的捐款,还给他们


1月30日,成都一名68岁的老人,走进政府值班大厅。


他放下一个袋子就往外跑。


边跑还边说:把钱留给武汉....


当工作人员打开袋子里一层又一层的包裹后,里面是一叠钞票,共计10071元。


后来这名老人被找到,他叫李学明,是一名环卫工人。


10071元是他从事环卫工作5年的积蓄。


请你们,把老人的捐款,还给他们


1月3日中午,有两位耋耄老人走进磐安派出所,掏出一叠崭新的现金捐款。


请你们,把老人的捐款,还给他们


原来一早,这两位老人就从村里出发到镇上去取钱。


因为节俭,他们不敢坐车,徒步走了半个多小时。


他们走了两家银行,取完三张存折里所有的整钱,才凑齐这一万元的捐款。


而这一万元,是他们夫妇多年攒下来的退休金。


临走的时候老人还有点自责,说道:本来以为能多凑点但今天去取只有这么多了,别嫌少...


请你们,把老人的捐款,还给他们


而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很多....


请你们,把老人的捐款,还给他们


请你们,把老人的捐款,还给他们

请你们,把老人的捐款,还给他们


这些捐款的老人中,有的是环卫工人,有的是拾荒老人,甚至有的是双目失明,刚刚脱离贫困线。


他们自己都没有过过几天好日子,他们还没有享受过生活,却愿意倾其一生的来捐款。


哪怕这个捐款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3

我不知道你们看了这些新闻是什么感受。


这些铺天盖地对老人的赞扬,我没有感受到一丝热血,反而觉得有点悲哀。


用知乎@猫妹的话来说:真正感到悲凉的并不是老人的捐款,而是过度消费老人善良的病态宣传。


不是不能宣传,善举当然值得被肯定。


但是不要把舆论风向变成“倾家荡产捐款才值得被宣传”。


善良是无法用价格来衡量的,不管是10块还是10万,都值得被赞扬。


当善良被排序、被计较,甚至开始撺掇更多弱者去牺牲,那才是真正的可悲。


我也并非觉得贫困老人,就不能捐款。


我们甚至可以就收一小部分。


既尊重了老人关爱国家的美好愿望,也不会影响老人的实际生活。


但至少,在接受捐款之前,是否应该先调查、问询一下老人的实际经济情况?


那几张看起来轻飘飘的百元钞票,背后承受着的,却有可能是老人一辈子的生存倚仗。


你永远也无法想象,在这一次捐款之后,老人吃的是什么、住的是什么,他们到底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请你们,把老人的捐款,还给他们


武汉少了一万不会被耽误救治,中国少了一万也不会变得羸弱。


但是贫困老人失去了这一万,如果生一场病,很可能就无法获得救治。


拾荒老人失去这一万,又得在寒风瑟瑟中,找寻多少废品?


我的大学老师,曾经和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的媒体,总是喜欢歌颂弱者的苦难,歌颂弱者的牺牲,来彰显某些不切实际的伟大。


伟大的牺牲为什么不能出自于强者?


而那些弱者真正需要的,不是空心汤圆式的歌颂,而是真心实意的关怀。


4

一个文明的社会,老人的善意应被理解更应被妥善处理。


例如,山东省桓台县一名87岁的孤寡老人到村委会捐款,被工作人员劝回。


这种人性化的处理方式,既不会影响善意的传播,也保障了老人的日常生活。


又例如一名80岁的老人颤颤巍巍拿出5万块退休金去捐款,指挥部专门派了人去她的家里对她进行表彰,并婉拒捐款。


北京日报里说:


慈善是为悲伤的人或事作贡献,但只有悲情不是慈善,慈善的意义也不是放大悲情。


尽力而为、尽己所能才是表达慈善的合理方式。


西塞罗说过一句话: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如果我们连老年人的基本生存都无法保障,那还谈什么盛世繁华?


所以,比起宣传这些倾家荡产去捐款的老人,我更希望大家关注和关怀游走在社会边缘的老人。


使鳏寡孤独,老有所依,皆有所养。


2020年了,我们的祖国很强大。


我们有充足的资金、足够多的英雄,去打赢肺炎这场仗。


还是让老人留着这些钱,好好活着吧!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