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此诗可以照见当今,我们没有丢失土地却丢了文化!

南宋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文人士子,关于他的历史记载特别少,生平也不详,是否考中过进士、是否做官都不可得知,但是他有一首看似平淡,实则寓意深长的诗留给后人,他就是林升,据记载,他的这首诗《题临安邸》是首墙头诗,或者叫题壁诗,原本是没有题目的,《题临安邸》是后人根据实际情况而加上去的。

据《西湖游览志馀》卷二说:“绍兴、淳熙间,颇称康裕。君相纵逸,耽乐湖山,无复新亭之泪。士人林升者,题一绝于旅邸云云。”

杭州在南宋叫临安,是南宋的都城,话说林升这一天住在首都的一家旅店,这也说明他不在都城做官,否则就不用住旅店,他看到都城的奢靡之风太重,大家早已把南宋的灭亡抛在了脑后,他感慨万千,悲愤之中,用毛笔在墙壁上题了这首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此诗可以照见当今,我们没有丢失土地却丢了文化!

诗中通过渲染西湖美景与繁华,讽刺当朝统治者歌舞升平的腐败风气,1127年,北宋灭亡,金兵俘获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史称“靖康之耻”。宋室迁都临安,南宋的朝政之中,分为主和派和主战派,陆游就是主战派,收复失地、北定中原是主战派毕生的梦想,主和派则养尊处优、胆小怕事,主和派占上风是南宋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的内心,林升如果做官,必定是一个正直的好官。

山外青山楼外楼

“山外青山”,第一个“山”是指北宋的河山,第二个“山”指南宋的河山,“楼外楼”,第一个“楼”是北宋的楼,第二个“楼”是指南宋的楼,“楼”泛指房屋建筑。这里的言外之意是此地非彼地,这里已经不是北宋了,北宋的山河与土地已经落入敌手,现在是北宋土地以外的土地了。第一句并非描写杭州的实景,是在警醒当朝统治者,看看吧,我们脚下踩着的土地不是北宋,是南宋啊!

《题临安邸》,此诗可以照见当今,我们没有丢失土地却丢了文化!


西湖歌舞几时休

这里用“西湖”指代都城,更指代当朝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歌舞”是指他们奢靡的享乐生活。“几时休”,这是呐喊式的拷问?这是无可奈何的哀叹!长期昏庸、腐败生活的社会风气,何时能停止,何时能清醒?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暖风熏得游人醉

“暖风”表面是指春风,实指容易令人上瘾的奢靡享乐之风,这个“熏”字用得很传神,这里没有用“吹得”或者“刮得”,而用“熏得”,“熏”是缓慢的过程,如温水煮青蛙,人们已经麻木了,这里也刻画出了腐朽之风之长久,腐败之风渐渐侵蚀了他们的心,如一个喝得伶仃大醉的人,脑袋已经不清醒了。“游人”并不是指旅游的人,是指生活在南宋的人们,主要是指这些当权者,相比北宋而已,现在生活的南宋,我们每个人都不属于这里,我们是游人的身份,应该早日收复失地,还于旧都才是正道。

直把杭州作汴州

汴州即为汴梁、开封,北宋的都城,“杭州”是南宋的都城,通过两个都城的罗列对比,瞬间增添了纵向的历史感,给当朝统治者当头一棒,让人不禁想起北宋灭亡的过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国土破碎的惨状。

《题临安邸》,此诗可以照见当今,我们没有丢失土地却丢了文化!

本首诗表面是在写景,实则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警告和讽刺,此诗中颇有陆游的风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留在北宋失地的老百姓们天天盼望着南宋的军队早日能返回来,打败金兵,夺回失地,而南宋的达官贵人此时却在过着安逸享乐的生活,真是强大的反差,令人心之不能承受!

这首诗同样适合反观我们当下的社会,我们虽没有丢失土地,我们却丢失了比土地更重要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