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要求老師不要管理他的孩子,混幾年,混一張初中畢業證書就行了,你怎麼看?

厚德福


這種情況在鄉鎮或者農村的中小學特別常見,很多農村家庭的孩子,父母對教育的認知程度不夠,沒有眼界和格局,更談不上為孩子的未來做多少籌謀,唯一的話術就是:只要孩子能學得下去,我們就是辛苦點,哪怕去要飯,也要供孩子上學。

但是在學習這件上,只有家長的發願還是不夠的,需要有方法,有指導,有應試的學習,有課外的拓展,有知識面的拓寬,思維深度的訓練,孩子才能在應試上有較好的表現。

而在鄉鎮或者農村,受到“讀書無用論”,讀書之後依然只能打工,再好的大學畢業之後也只是個打工仔的輿論環境有關,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就是能在十五六歲的時候拿到初中畢業證書,然後再花三兩年的時間“學門技術或者手藝”,到企業尋找一份工作罷了。

至於,孩子這一路走的多辛苦,家長自己無法預判,孩子更無力改變些什麼。所以,農村中小學的班主任特別不好當,一邊是不參與任何管理的家長,一邊是各種問題多多的孩子,相信很多的在鄉鎮工作的班主任會深有體會。

這些孩子們玩遊戲特別在行,玩“社會一哥一姐”的套路特別擅長,但是就是沒心思和精力來好好學習。

怪誰呢?怪環境?怪他們的父母?怪社會兩極分化?怪鄉鎮中小學教育力量不夠強大?還是怪他們的出生?

這樣第一盤棋,一個局,真的很難破解。唯有一聲嘆息!


九鬥學生心理


日前,我剛好就經歷這樣一起類似事件。孩子在我接任之前,早已無心向學。遲到,無故曠課,不交作業等現象非常嚴重,跟孩子談心交流,他是滿口答應,但轉眼間卻又是再犯。我多次跟家長交流意見,一開始家長還是很配合我的工作,但是之後也是跟我說只要混個畢業證書就行,畢竟孩子現在太小。

之前我還不太清楚家長的想法,昨天交流後,我也就明白了。


家長說這話的時候,實屬無奈。她說,現在我們的勸說已經不起作用了。現在又不是小學生,也不能用棒下出孝子的方法。畢竟孩子現在有自己的想法,用強的話只能適得其反。家長還舉例說明,孩子為了達到目的,採用熬夜不睡的過激行為。

家長也對我說,造成今天的局面,責任完全在於自己。不僅她自己這樣認為,親戚朋友也是。因為在孩子上初一時,家長放鬆了對孩子的管教,甚至是很少真正關注孩子的情況。加上孩子交友不慎,久而久之也就徹底厭學了。

而面對家長這樣的要求,我跟她說。作為一名班主任,孩子違反紀律,該管的我還是要管,一視同仁,最起碼要對得住自己的師德良心。同時,也不可能對孩子特殊對待,這樣對整個班風學風的影響不好。


對此,我一直都是奉勸家長,即使你平時工作再忙,也要經常真心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特別是交友方面,避免孩子誤入歧途。莫要等到事態不可逆轉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師者道


我認為是九年義務教育:有些家長認為反正孩子上學也不花錢,放在學校先養身體,初中畢業就行了,但這種自私的思維卻成為學校教學的最嚴重問題,嚴重影響了想好好學習的孩子,而老師和學校又無能為力。


這種家長一般是窮人家的孩子較多,當然也會有自認為自己的條件還很牛的‘爆發戶型’總之就是價值觀低下、素質和眼光低下的這部分家長所才能為的。


學校、老師都拿這類家長和孩子沒辦法,打不得、罵不得,孩子還惹事生非,還不能開除,必須得混到中學,嚴重影響了班級的好孩子學習,一個班級不用多,2個這種孩子,這個班級別夠受了。


我的建議是:即然這種家長都明確表態了“混’,那麼分類後統一編個“混子班”,只要在學校不惹事就行,隔離,別影響別的孩子:這樣家長也滿意了、老師和好學生也不愛影響了。



但有些家長一方面對自己的孩子放縱,另一方面還盡找學校-老師的事:不是什麼座位了-不關心了-偏向誰了-學習成績不好了,不要個B臉,‘種就是這個種,種在的土就是那片破土,你還想開出啥花嗎?那還是親的嗎?’


再有,可以對家長、孩子進行等級分類:制定出一套綜合的分類標準,今日頭條都有‘智能化的推薦-選優系統’,教育也做一個:比如包括家長的意願、家長的配合度、孩子的綜合表現等等,然後進行教育的大數據分類,這多人性化呀,一定以大數據為準嘛。



這樣就不會再為孩子的不寫作業、不按時上學、家長不配合、家長不想讓老師嚴管、滿足了混一混的家長,也滿足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學生。



未來的富人越來越富有、窮人越來越貧窮:不僅是物質,更多是在精神、文化、教育、價值觀上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這種基於大數據-全國教育大數據共享-分析-特定推薦機制,能讓更好的學生越來越好,讓混的學生又快樂地混,多好,這也許就是未來的人類發展趨勢嘛: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因為事實上,有些孩子、有些家長,這輩子就這麼回事了,何需在過多浪費時間和精力呢?



個人觀點,若不認同,無需多噴!


加關注,看更多創業投資營銷相關原創回答,點贊-留言,獲更多互動和社交:用別人的經驗,豐富自己的人生。

今日頭條孫洪鶴:互聯網創投、創業導師、品牌營銷、商業模式專家,《創業五部寶典》作者,每日更多原創請關注,若認同請點贊-轉發。


孫洪鶴


這樣的家長,一般是孩子自己管不了,想放到學校養個子,十四五歲初中畢業了,好出去打工。

其實到初中,就會有大批這樣的學生。初一不太明顯,到初二,有些學生基本熟悉了初中生活,就開始搗亂。這時候家長就會被頻繁叫到學校,帶學生回家反省。有很多家長自己管不了孩子,想把他塞在學校省事。

然而,一旦被頻繁叫去,就感覺發愁了。就會對老師說,我們也不要求孩子學習多好,就讓他混到初中畢業,有張畢業證就好。說白了,就是讓他在學校長個子。老師聽到這樣的話,是極其不喜歡的,學校不是幼兒園,不是為你帶孩子的。

孩子教育主要還是靠家長,你送來一個不學習的孩子,我們也培養不出一個學習的孩子。你用這樣的態度把他送來,他便會在這搗亂,擾亂別人學習,擾亂學校秩序。最終會給學校、老師帶來很大的麻煩,你說應該怎麼看?

還有一點就是,現在好多家長舍下孩子去打工,對孩子除了不讓他餓著凍著之外,什麼責任都不負。更別說教育,完全把教育寄託在學校老師的身上,孩子在缺愛的環境下,不會用心去學,會很容易變壞。


心靈聊齋


對 說出這樣話的家長表示深深的同情,他們 看似對孩子的教育已經無能為力了,才對老師說出如此無奈的言語!

家長個人對孩子已經 沒有辦法了,想讓孩子在學校裡, 老師和學校能給他們一定的約束,使他順利度過這段時間,到畢業了能出去工作的時候,去工作他自己能養活自己 就夠了。

這種消極的言語和行為可能會產生兩種不同的後果:

第一種是 孩子在學校裡 成長 ,他漸漸地明白 應該怎麼做?內心有了學習的慾望,向好的意識,那麼 在沒有父母壓力的情況下 ,慢慢的越來越好 越來越好。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在學校裡 物以類聚 人與群分,和同類情況的孩子結交越來越多,之間互相影響 越來越大,此種情況的孩子 會不斷的 惹是生非、製造事端,給學校給其他同學帶來很不好的影響,給自己和家庭也帶來的可能是羞辱。

從第二點來說,說出上述 言語的家 長 可以說是很自私的 一種表達,一種責任的推卸。

無奈也罷,推卸責任也罷,這都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具體到某個孩子、 具體的家長 還要具體分析。


快樂庭院


時代在變遷,上世紀8、9十年代,能讀書的家長都希望初中畢業考個中師或中專,早點畢業有份穩定的工作減輕家庭負但;不能讀書的畢業後早點南下廣東打工,過年時回來人模狗樣、神氣活現為父母帶來存款。

現在不同了,城鎮也好、農村也好,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已經不再希望孩子早點走出校門為父母分擾了,不管孩子能不能讀只要有得讀,不讀到個最後誓不罷休。苦點不能苦著孩子,累點不能累著孩子。還有個原因就是現在的父母孩子少了,負擔也輕了。

當然也就有些孩子因為各種原因讀書是一竅不通,家長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就權當把孩子在學校養大點再考濾擇業問題。所以這些家長就只要求混張畢業證就行了。事情看起來挺簡單的,問題是孩子只是不讀書還好,但往往無事就會生非,這些孩子往往就是大事不犯小事不斷讓老師和學校苦不堪言。非義務教育階段還好可以勸其退學,義務教育階段那就真是沒有辦法。

不讀書不要緊,但不能干擾別人學習。作為家長來說不能抱著這種態度,孩子在接受教育的階段就應該讓孩子安心的學習,配合學校一起把孩子教育好。


勵志人生3328


手機這種情況大多數出現在鎮裡或者鎮裡下的中學,家長的定位就是讓孩子認識字會算數就可以讓孩子出去打工了,但是大多數說出這樣的話的家長都認為孩子不是學習的料,同時可能這個孩子在班級的學習成績也不是太好

我相信如果孩子在初三時使勁孩子還能把成績提起來的,我相信,如果孩子的成績上來了,那麼家長也會改變這種想法,世界上沒有哪個家長會讓愛學習的孩子輟學的,除非家裡實在擔負不起孩子學費或者其他費用


但是現在大多數農村都開始注重孩子的學習教育問題,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很多農村的小學沒有學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於農村的家長把孩子送到鎮裡,或者縣裡去上學了,為了讓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有一種情況是誰也阻止不了這樣的孩子輟學的就是孩子,自己已經沒有心思在學校待著了,也沒有心思在學校學習了,其實這樣的孩子我已經不介意他在學校混初中畢業證,因為這麼做,會影響班級,其他的學生



高考曲老師課堂


除了少數實在沒心思讀書的孩子,家長為生活壓力所困,無法兼顧,實在拿他們沒辦法,剩下的大抵都是貧困地區的農村家庭,因為窮得沒辦法供書教學了,才會有這種想法,現在誰不知道讀書是孩子脫離貧困的最好途徑啊!

為什麼是讀到初中文憑?

一,因為這是義務教育能拿到的最高文憑,再往下讀,按照普遍想法,如果成績稍微差點,就需要財力支持參加各種補習班了!

二,這個年紀有一定文化底子,加上基本成年有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外出拜師謀一門手藝,以後實實在在的可以靠一門手藝賺錢養家活口,比大學畢業後啥都不會,只能靠老闆招聘,再重新進行職業培訓獲取從業經驗要穩一些。

三,雖然初中畢業看上去起點低一些,但是如果能憑自己的興趣,好好的學習一門手藝,將這門手藝發展成自己的特色產業,在現在追求手工特色化的個性需求中,還是有一線生機的,總比和機器人去競爭要好很多。

四、因為有一定教育底子,有能力自學新的知識,如果勤勞肯幹,加上善於利用網絡經濟銷售當地特色產品,不失為一種出路。

總之,只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勤勞聰慧,懂得利用手上資源,或者因按自己興趣學某項手藝技能,肯學肯幹並大膽創新,就算初中畢業,也一定比在大學裡玩遊戲混日子強百倍。



大河向北


的確有這樣的家長。這樣的家長對教育孩子的態度顯然是消極和不正確的。但也可能是有根源的。

一方面,是對管教孩子沒有耐心。

孩子可能是比較淘氣,且自控能力很差,總是惹事生非。家長在反覆教育過程中,收效甚微,對自己和孩子都喪失了信心。而且因為缺乏耐心,可能會急躁,導致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於是便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



第二,推脫責任

成年人的世界裡各有其苦,大家都在為了生活勞碌奔波。但是養育孩子是你不可推卸的責任。既生之,必育之。但,生養容易,教育難。

可是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卻沒有目的,不講究方法,只是隨心所欲。以工作繁忙為理由,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

要知道,即使你的工作再忙,還有比教育孩子成長更重要的事嗎?父母是有期限的,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就那麼幾年,錯過了,便永久不可挽回。希望每個家長都清楚,孩子的今天決定的是孩子一輩子的前途和父母后半生的幸福。

所以,教育好孩子才是父母終生的事業!

第三,對孩子比較瞭解

這樣的孩子可能頭腦不夠靈活,家長對此很瞭解,便想著讓孩子順其自然發展吧。

其實這樣的想法也是不積極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生命個體,家長應主動結合老師,因材施教,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發現和培養孩子特長。

總之,家長是沒有理由對孩子的成長放任自流的。

我是桃子,中學英語老師,致力於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英語教學研究。

桃子栗子


如今社會,還有這樣的家長,也是讓人震驚的。這孩子遇到這麼不負責任的家長,很讓人同情。但是作為老師,職責是教書育人,也不會眼看著孩子瞎混而無動於衷吧!



最無知的家長是自己不管教孩子,還不讓老師管教,真是可悲可嘆!家長既然有言在先,老師也很難做,不管良心不安,管了家長有可能來鬧。如果這孩子上課不影響他人,還是不要過多管教吧。如果自己不學習,還違反課堂紀律,影響其他人學習,那老師是有權利並且必須管教的。



如果家長是不明理的家長,孩子能聽得進良言,還是適度管教,老師才能做到心安。形形色色的家長,各種各樣的要求,老師表示很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