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报复性”旅游准备好了吗?

4月3日,携程发布的《2020清明小长假复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向好、各地政府助力旅游复苏的背景下,旅游市场迎来复苏。广州、深圳、成都、上海、重庆、杭州、长沙、南京、西安和郑州成为出游最热的前十大城市。 《报告》认为,从清明小长假的出行情况看,旅游行业的复苏正在加速,预计“五一”会出现新的出行高峰。(据河南日报)

近期,有关各地提振消费的措施频上热搜,多地景区给出了半价甚至免费优惠。如郑州市鼓励全市A级景区实施门票减半或者免费等优惠政策,星级酒店降低住宿收费标准。并对年内招揽来郑旅游过夜游客的旅行社予以补助,单个旅行社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除了门票优惠外,还要让大家有时间玩,最近“2.5天弹性休假”再上热搜,无疑对想要出游的人来讲是一大好消息。当然这一系列举措将对区域内文化旅游业等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有效推动消费。

虽然各地均在想方设法促进文旅消费,但在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防范聚集性扩散风险仍是重中之重。4月5日,#黄山景区现场拥挤不堪#也冲上热搜,@中国黄山 连发3条微博请游客停止入园。黄山拥堵也有其客观原因,免费政策一经推出必然游客云集。但两万游客扎堆黄山的风险也不可低估。虽然分时预约和景区热力实时监测的技术都在一些主要景区应用了,但工具和技术不是万能的,还要看管理制度和人。

鉴于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恶化,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好转,国内旅游在五一以后、国庆节假期可能会有报复性增长。除了依靠政策加持和“门票经济”外,文旅企业还应主动求变,如何加速旅游业的智慧化进程,这需要全面整合景区资源,深入洞察游客的内心需求。如智能人体体温检测、虚拟景区线上游、实名制分时预约、给消费者量身定制产品等,疫情解除后,社会价值也将产生新的变化。绿色旅游、健康体验,将成为创新和发展重点。经此一“疫”,文旅从业人员要的是反思、经验,从而变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