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正一帆懸 ——天津濱海新區印象

乘坐高鐵出北京南行,約一個小時的功夫,就到了天津市濱海新區。

倒退40多年,做夢也想不到這裡會矗立起一座現代化的繁華新城。

上世紀70年代,我就知道天津的東部有叫塘沽、漢沽、新港的地方,也就是濱海新區的一部分前身。因為我們那個小村裡,有位我叫張榮叔的長輩,常年在塘沽那一帶曬鹽。他中等偏上的個子,臉膛黑裡透紅,一笑便露出焦黃的一排牙齒。每次回老家,他總是穿著現在只有下雨天才穿的黑長筒膠鞋,見了人就嘿嘿地笑著。

有一年,正上初中一年級的我從老家隨探親休假的張榮叔,到天津市區的姨姥姥家串親,幾經輾轉先到了張榮叔在塘沽曬鹽的地方。那真是一片不毛之地啊!放眼望去,鹽灘枕河臨海,坑塘窪澱密佈,隱約看到遠處有星星點點的百姓在張網捕魚,近處是張榮叔的同事們在置灶熬鹽,一個個穿著藍色勞動服,頭蒙得嚴嚴實實,身上沾滿泥水。西北風吹來一陣沙塵,貝殼堤上的蘆葦搖曳著發出嗚嗚的響聲,風經過鹽鹼灘時,捲起一團團白毛,吹得人睜不開眼睛。

聽張榮叔說,追根溯源,天津是靠著海鹽與漕運,從沼澤與荒灘上發展起來的城市。整個城市的演變,無不帶著濃濃的海鹽白晶滷氣,打著河海之間點點飄忽夢幻般漕運白帆的烙印。6000多年以前,漢沽塘沽一帶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隨著冰川變化,這一地區發生了大規模的陸進海退。經歷了海浪築堤、河流造陸的過程。直到後來的宋金時代,由海變陸的演進過程才完成,形成了灘塗低平、鹽鹼荒蕪的水鄉澤國地貌。

曬鹽工人的生活極苦。常年住在用砂石泥土和蘆葦草壘的房子裡,日曬雨淋,風餐露宿。就連張榮叔他們鹽場的領導們也沒有多好的待遇,那時去政府部門開會,沒有什麼像樣的交通工具,都是騎著小毛驢兒去。儘管在那樣簡陋的環境下工作,體力勞動強度頗大,收入也很微薄,但張榮叔在我們那個村子裡,也屬於在外邊工作的有頭有臉的人物。

而今天,當我置身濱海新區鱗次櫛比的城市樓群,眼望著一條條寬闊整齊的海濱大道,直通宏偉闊大繁忙的天津港,感受到濃濃的現代城市氣息時,去哪裡尋找當年鹽鹼灘的影子呢?相信即使當年的老塘沽張榮叔還活著,再回到故地也會懵頭轉向的。因為,作為濱海新區功能區之一的天津經開區,其比肩樓宇林立廠房繁花碧草底下覆蓋的,就是原來地處塘沽長蘆鹽場三分場三十三平方公里的鹽鹼灘塗。

(據濱海新區的朋友介紹,天津濱海的鹽業,早已不是原始意義上的曬鹽製鹽了,而是形成了由58家企業組成的大型現代化鹽業物流集團。地處漢沽街的濱海新區眾星工業鹽銷售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就涉及工業鹽、飼料添加劑銷售,食用鹽加工、包裝、銷售,洗浴鹽、預包裝食品銷售,對外貿易經營,飼料科技研發,飼料添加劑加工等業務,年創利潤數千萬元。)

城因港而立,港因城而興。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天津港,也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天津市和濱海新區的決策者站在未來看現在,著眼聚焦海濱城市、港口城市和產業城市的特點,科學謀劃佈局,突出綠色發展、聚集發展、向海發展的理念,做到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高點定位、濱海特色。經過不懈努力,濱海新區進一步提升了港口功能,完善港口配套產業,優化通關環境,提升開放程度,以共榮共贏的港口經濟發展新態勢,實現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這次濱海之行,我們參觀了天津東疆保稅港區。這是天津為解決發展空間,超前謀劃,利用航道疏浚出的淤泥填海造陸,不僅解決了自身發展需要的空間載體問題,也為城市留下了更多的土地資源。總面積30平方公里的東疆保稅港區於天津港的東北部拔“海”而起,上演了現代版的“精衛填海”。據說要建成這樣的港區,累計需要吹填泥方近3億立方米。如果將這些泥方築成一道1米高、一米寬的堤壩,全長約30萬公里,能環繞地球赤道近8圈。他們還全力打造“智慧港口”,使港口成為帶動濱海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資源,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推動力。現在,天津港建成了全球第一家通過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實現全部單元3D實時全景顯示的碼頭,也是全球首家通過技術改造進行全堆場軌道橋自動化升級的集裝箱碼頭。如今的天津港,年貨物吞吐量已超過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600萬標準箱大關,連續多年名列全球港口排名前10位。正是看中了天津港的對外優勢,空客A320等世界500強、高帶動力項目和中關村科技園、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智能機器人等前沿項目最終落戶濱海新區,為區域發展帶來了強勁活力與商機。隨著“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我國北方第一個自貿區——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設立,港口功能得到極大延伸,也為濱海新區的城市發展帶來更美好的前景。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濱海新區注重走生態文明發展之路,致力於建設綠色生態屏障,潛心攻堅渤海綜合治理,強力推進生態保護新區,妙筆繪製綠色發展新篇章。昔日荒涼的鹽鹼灘完全改變了模樣。藍天、碧水、綠樹的規劃一步步變為現實。從城區到郊野、海岸,從道路綠化到市民公園,從小巧精緻的街心公園到規模宏大的綠色生態屏障,濱海新區的綠化建設已經形成點、線、面結合的格局。潺潺流水、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怪石點綴的不同景觀隨處可見,實現了三季看花、四季常綠的目標。在走生態文明之路的過程中,濱海新區全力推動大氣、水、土壤等汙染防治,重點攻堅渤海綜合治理,既注重眼前,又著眼長遠;既打攻堅戰,又打持久戰;既建設城區園林景觀,又注意為城市發展留白、留綠、留樸。綜合防治、精準施策,確保生態工程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

在天津市區和濱海新區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般的天津港保稅區空港經濟區,處於濱海新區與天津市區對接的最前沿,也是從市區和機場進入新區的綠色長廊的主通道,打造了包含七彩花田、溼地水系等特色景觀在內的獨特生態環境。夏日裡,一片片向日葵絢爛開放,在陽光照耀下明媚動人;一排排綠樹像港區衛士,鬱鬱蔥蔥,充滿生機活力。

而在不遠處,官港森林公園湖在林中,煙波浩渺,水天相接,成為市民休閒的好去處;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薊運河營城段蘆葦溼地、黃港一庫和二庫、北塘水庫等溼地,都是濱海新區的生態寶地。每年秋天,有10多萬隻鸛類、鷺類、雁鴨類鳥兒南遷途中,來這裡休養生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就是民生”的理念在這裡有了生動、成功的實踐。

我在濱海新區一條主街道的宣傳欄前,遇到一位中年女攝影愛好者,她正在把自己近年拍攝的濱海新區東疆港區、生態谷、故道河、惠風溪等風景圖片,張貼到宣傳櫥窗裡,從她自信而又幸福的臉龐上,能夠讀到她對這片土地的熱愛。鏡頭裡,有繁忙的港口碼頭,有遼闊靜謐的溼地,有彎曲環繞的河流,有鬱蔥茂盛的叢林,有翩翩飛翔的各種鳥兒……眼前的景色,與數十年前這裡一片荒蕪蕭疏的景象形成了鮮明對照。在這裡,我看到了一個把鹽鹼荒灘變成綠色宜居新城的奇蹟。

在濱海新區,我第一次走近了大型郵輪。一艘艘豪華別緻的郵輪,如同一座座漂浮在浩瀚大海上的美麗宮殿。據介紹,天津郵輪母港,可滿足目前世界上最大郵輪靠泊,是當下亞洲規模最大、設計等級最高的郵輪母港。美國皇家加勒比、意大利歌詩達郵輪、海航郵輪、公主郵輪、渤海郵輪公司相繼開闢了以日韓為主,時間為5-10天的母港運營航線。眾多國際知名郵輪公司也相繼開通了訪問港航線,成為國際各大郵輪公司闢建亞洲航線的重點港口之一。海上航行的樂趣很多,可以與海鷗對話,和浪花交流,還可以游泳、跳舞、健身,打高爾夫球,上面還設有免稅商店、各色餐廳、藝術畫廊等。真想有機會,乘坐上豪華郵輪,到遠海異國瀟灑走一回。

從郵輪母港出來,我還遊覽了國家海洋博物館。這是一座佔地15萬平方米、場館總面積8萬平方米,集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於一體的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海洋博物館。館內藏有復原後的“宋元福船”,陳列著令人歎為觀止的長達9.4米的鯨鯊、7.8米的白鯨等珍稀海洋動物的標本。博物館主體3層,局部4層,共設6大展區、15個展廳,包括海洋人文展區、海洋自然展區、海洋互動展區、海洋科普展區、海洋生態展區、海洋活體展區和高端合作展區等。博物館極具知識性、趣味性,信息量大,覆蓋面廣,互動性強,讓人流連忘返。

隨著經濟崛起和城市發展,濱海新區文化旅遊業日漸興盛。他們提出的目標是:深耕京津冀,拓展環渤海、輻射三北地區,整合旅遊資源,突出海洋特色,規劃精品路線,建設親海旅遊岸線和生活岸線,塑造濱海旅遊新名片,努力將濱海新區打造成時尚休閒的“海洋都市旅遊目的地”。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天津濱海新區恰似一艘正揚帆遠航的鉅艦,劈波斬浪,前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潮中。

2020年春節於北京

責編:麗英(電話:010—654200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