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伟大的悲剧》同步课文知识讲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伟大的悲剧》同步课文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高清课堂:英雄何为(上)】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他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但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著称。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其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而写成的。因原作篇幅过长,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前面写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准备和出发去南极的部分,而主要保留了他们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全文的主旨、斯科特的精神、精彩的语句,大多集中在这一部分。

知识积累【高清课堂:英雄何为(上)】

1.拽(zhuài):拉。

2.坚持不懈(xiè):坚持不松懈。

3.战栗(lì):颤抖。

4.癫(diān)狂:因精神病引起的言语或行为失常。

5.毛骨悚(sǒng)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6.角(jué)逐:泛指竞争或竞赛。

7.怏怏(yàng)不乐:容不满意或者不高兴的神情。

8.凛冽(lǐnliè):刺骨的寒冷。

9.忧心忡忡(chōng):忧愁的样子。

10.充沛(pèi):充足而旺盛。

11.毋(wú)宁:不如。

12.吞噬(shì):吞食。

13.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14.厄(è)运:困苦的遭遇。

15.踉踉(liàng)跄跄(qiàng):走路不稳。

16.羸(léi)弱:瘦弱。

17.告罄(qìng):指财物用完。

18.无垠(yín)

19.胆怯(qiè)

20.销蚀(shí)

21.步履(lǚ)

22.遗孀(shuāng)

23.千辛万苦

24.风餐露宿

25.夜不成眠

26.精疲力竭

27.闷闷不乐

28.耀武扬威

29.扬扬得意

30.姗姗来迟

31.疲惫不堪

32.畏缩不前

33.鲁莽大胆

34.念念有词

35.精打细算

36.白雪皑皑

37.海市蜃楼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伟大的悲剧》同步课文知识讲解


考题例析

1.(2015•山东济宁中考)参考下面的例子,从“海、路、思、记、忘”中任选一字,根据其字形特点写一两句有意蕴的话。

示例:灯——黑暗中一丁点儿的火星,也可以点燃希望的明灯。

出——努力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就会找到出路。

2.(2015•四川德阳中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一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 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②我只是一个欣赏者, 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

③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 ,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A.抚弄 但是 余晖 B.挑逗 而且 余晖

C.抚弄 而且 辉煌 D.挑逗 但是 辉煌

解析:1. 本题考查字形,并根据字形的特点写有意蕴的句子。答案示例:海——接纳每一滴水,成就了大海的辽阔。∥路——人生之路,在我们各自的脚下。∥思——思想,心田上开出的智慧之花。∥记——记住自己说过的话,做一个守信的人。∥忘——连心都死亡了,那是真正的遗忘。

2.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答案是A。第①题,抚弄,抚摸摆弄;挑逗,指挑动逗引,招惹,有贬义性。结合语境可知选“抚弄”。第②题,结合前句“只是”即可作出判断。第③题,由下句“微光”以及本句“投射”,可知应选“余晖”。此类题目要求结合语境作答。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课文写的是英国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在历尽艰险到达南极点后发现南极点已被他们的竞争对手捷足先登,绝望的归途中一个个悲壮地死去的过程,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理清结构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伟大的悲剧》同步课文知识讲解


写作特色

1.令人难忘的细节

比如,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再如,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最后,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这样的情节,相信会感动所有的人!

2.强烈的赞誉之情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一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有时作者直接站出来议论“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些直截了当的议论,是作者行文时实在无法压制自己感情的表现,使人想起报告文学的表达手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伟大的悲剧》同步课文知识讲解


把握重点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1)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如果将此事置于一个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2)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4)无私的爱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4.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既是“悲剧”又为何“伟大”?这是否矛盾?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为什么这是“最伟大的悲剧”?【高清课堂:英雄何为(上)】

这不矛盾。斯科特之行虽然是一出悲剧,但他们顽强走向困难并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为集体甘愿牺牲个人的精神、接受失败的科学精神、忍受失败的屈辱甘为胜利者作证的胸怀、热爱祖国亲人的人生态度、为集体荣誉而甘于献身的探索精神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失败”这一结局的,而这恰是“悲剧”之外的“伟大”体现。这也是作者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书写这悲壮一幕的原因,斯科特等人在悲剧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是人类精神的骄傲,会给后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四个方面:(1)斯科特探险队与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了——失败之悲;(2)斯科特要忠实地去履行为阿蒙森一行胜利者作证这一冷酷无情的职责——作证之悲;(3)斯科特他们在归途中全部牺牲——死亡之悲;(4)“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但世人对他们的怀念和对他们离去的悲痛是深切的——世人之悲。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5.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1)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他们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败,且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2)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气概:他们于归途中和死亡抗争,直至悲壮地倒下仍然无怨无悔。

(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们团结协作,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如奥茨为不拖累同伴而毅然“向死神走去”。

(4)无私的爱:如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还惦记着别人:朋友、妻小以及祖国和人民。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伟大的悲剧》同步课文知识讲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