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有人感觉年味淡了,有人忍受着孤独|生活需要一颗透彻的心

今天已是小年了,除夕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电视里,广播里,大街小巷年味越来越浓了;就连今天早上《新闻联播》竟改成了“吃播”,让人惊喜连连,还是上了微博热搜。


过年,有人感觉年味淡了,有人忍受着孤独|生活需要一颗透彻的心

可是,面对这到来的热闹新年,有人欢喜有人忧。有的人内心早已麻木,感觉年味越来越淡,无所谓过这个节了;也有人不敢打开电视,就怕那过年热闹的场面,因为有种生活是越热闹越孤单。

过年,在中国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它调动起了全国十几亿的人神经,让人体会快乐,也让人思索生活;让有的人过得迷茫,也让有的人越活越透彻……

过年,有人感觉年味淡了,有人忍受着孤独|生活需要一颗透彻的心


一、过年,“穷”成了不愿回家的理由

小张望着银行卡里的余额,存款依旧少的可怜,已经工作快三年了。想着当初毕业时的雄心壮志,想着回家要面对亲朋询问和期待的目光。他开始感觉过年充满着无趣。

周围的同事几乎都选择了不回家过年,因为工资可以三倍,而且也是因为过年正是他们最忙的时候,他们是酒店的餐厅服务员。每年望着餐厅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工作的忙碌会小张忘记了是在过年,也许这种充实冲淡了小时候过年的期盼。


过年,有人感觉年味淡了,有人忍受着孤独|生活需要一颗透彻的心


记得工作第一年时,他和家人商量不回去过年了。父亲给他微信上回复:“钱够花吗?刚工作都会有些不顺心,要是缺钱,你就说。我给你打钱,买车票。”

看到信息,小张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吧嗒吧嗒,几滴落在了衣服上,呆呆地望着手机足足有五分钟,他简单地回了一句:“我挺好的,是因为太忙了。”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他感觉到了自己的改变。自己已经再也不是那个任性的孩子了,自己开始学会体味生活的艰辛,这不能回家的新年,也意味着真正长大的自我。

过年不能回家,但家还是要回的,毕竟有父母的思念在。他选择了年后错开时间回家,那样车票不再难买,人也不再那么拥挤,而且出行的费用也降低很多,只是过节的气氛淡了很多,一年年感觉越来越淡。


过年,有人感觉年味淡了,有人忍受着孤独|生活需要一颗透彻的心


二、亲戚间的虚假问候,成了道德绑架;长大了的我们,过年变得越来越心累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过年已经再也不是尽情满足物质需求的年代了。所以大人和孩子,都感觉过年已经没有那么渴望了。

平时工作完了,都是宅在家懒得出门。而过年却要面对拜年熙熙攘攘的亲戚,心理还真有些抵触。亲朋间总是有问不完的工资多少、结婚对象什么样。也有人攀比着收入,攀比着住房大小。有些人过年聊天,完全成了炫耀时刻,物质丰富起来的今天,有些人的精神越来越空虚了。

所以,聊不了几句,孩子或者大人就开始抱着手机,宁愿冲着手机乐呵呵地笑。留下无奈的老人摇头叹息:“这一年年变化太快,我们都老喽,跟不上形势喽。”的确,比起单调的亲朋关心的唠叨声,手机里的搞笑和吸睛新闻更显得有趣很多。过年让人变得心累。


过年,有人感觉年味淡了,有人忍受着孤独|生活需要一颗透彻的心


三、过年,让有的人,感觉越热闹,内心越孤单

契科夫说:人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珍惜。

过年也成了如此。而那些过年时坚守岗位的人,对不能回家过年,却有着太多的期盼。那些军人、消防员、医生护士、坚守岗位的工人,看着电视上热闹的过年场景,内心是倍感孤独的。他们也在心中无数次相盼着,哪一年能回家和家人过一个团圆年呢?

最近热搜上一个不能回家过年的话题火了,一位山东的妈妈因为孩子没法回家过年,给孩子邮寄去了饺子原料,还画了详细包水饺的教程,引来无数人羡慕,面对这样的亲情也让人感动的泪奔。


过年,有人感觉年味淡了,有人忍受着孤独|生活需要一颗透彻的心


收到水饺原料的孩子,看到一个个小面团都已经均匀的分好了,只要擀面杖滚圆就是一张饺子皮,那一盒盒各式的饺子馅咸淡都已调拌好,而且需要的面粉和擀面杖等工具也都备好。面对这一份豪华冷藏的邮寄水饺,孩子心里温暖而又心酸,激动地流着泪对朋友说,这是吃过最贵的一次水饺了。


过年,有人感觉年味淡了,有人忍受着孤独|生活需要一颗透彻的心


母亲平时省吃俭用,买菜都讲半天价;而现在甘愿花费660多元来邮寄这份水饺,无非就是想让孩子尝到家的味道。因为他从小喜欢吃水饺,而今年他没法回去,母亲不想让他太想家。这寄去的是一份母亲浓浓的牵挂,也是母亲对过年的一份仪式感,过年就是要让孩子吃上自己包的饺子。

年味从未变淡,变淡只是你的一份心情;过年需要仪式感,生活的仪式感能重新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过年,有人感觉年味淡了,有人忍受着孤独|生活需要一颗透彻的心


四、过年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有着祖先传承的精神内涵

余秋雨在《中国文化为何长寿》一文中曾说:世界上各种文明大体分成三大类型,即游牧文明、航海文明和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航海文明都具有一种天然的侵略性,而农耕文明要完成从春种到秋收的一系列复杂生产程序,必须聚族而居,固守热土。

华夏子孙因为拥有长江和黄河,所以农耕文明成就了我们的辉煌,那份沉淀而成的“厚土意识”,也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素养。所以我们更懂得爱家,也更会想家,对家的眷恋之情也特别浓重。

所以每逢春节,“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成了大家的共识。人们通四面八方,都急切的往“家”赶着,哪怕路上再挤再累,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过年,有人感觉年味淡了,有人忍受着孤独|生活需要一颗透彻的心


过年最让人敬佩的是那些生活再苦、压力再大,也都满脸笑容的人,因为他们更懂生活。古人就曾教导我们“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生活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今年生活的不容易,但只要我们能保持一颗乐观的心,这新的一年,或许将是改运的一年。

“过年”就在这种孕育希望,期盼梦想中开始了。这样的过年,更像是对生活的一种仪式感,一种寄托希望的仪式。用这种仪式,告诫自己我们从未放弃努力,我们一直在让生活更好。

大家在新年里贴上吉祥话的春联,贴上满是财宝的年画,说着满口的祝福,看龙灯、扭秧歌、放鞭炮,在一片喜气洋洋中把旧的痛苦冲淡了。


过年,有人感觉年味淡了,有人忍受着孤独|生活需要一颗透彻的心


五、写在最后

过年是我们的传统,但在现在各种洋节的冲击下,因为它们主题鲜明,反而让春节在孩子们的心中变得很淡了。春节仪式感的缺失,正是其中原因之一。

家是给我们温暖的地方,我们在外受苦受累,但一回到家,我们就感觉温馨。


过年,有人感觉年味淡了,有人忍受着孤独|生活需要一颗透彻的心


现在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变得忙碌,好多人只有春节才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所以,在这最温馨的日子里,我们为何不放下那些欲望的牵挂,用心去过一个喜气的春节。

最重要的是,春节让我们知道了,再多的磨难已是从前,寒冬马上就要过去,新的春天、新的希望正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