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師和《金剛經》的故事,其為人也,是不是西遊記裡所演之人

我們都看過《西遊記》這部電視,也都聽說過《金剛經》這部書。但你知道玄奘法師真實的經歷是什麼嗎?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一聊真實的玄奘法師和《金剛經》的故事。

玄奘法師和《金剛經》的故事,其為人也,是不是西遊記裡所演之人

玄奘法師是唐朝人,原來俗名姓陳,名煒。因玄奘法師精通三藏,所以也被成為是“三藏法師”。法師在十歲的時候慈父就死了,成為孤兒。所以,他就前往洛陽淨土寺,投靠哥哥長捷法師。長捷法師是當時負有盛名的任務,每一次設法會都能吸引很多人前來聽聞講法。法師因為得聞佛理,併產生濃厚興趣,所以從小就立志在淨土寺出家為僧,法號叫“玄奘”。

玄奘法師和《金剛經》的故事,其為人也,是不是西遊記裡所演之人

出家以後,玄奘便潛心研究佛學,直到20歲時在成都具足戒後才離開兄長到處遊學。由於當時宗教派別很多,傳授的佛學知識各不相同,翻譯佛學經文也不同,玄奘法師就心生困惑,經過思考後遂下定決心前往印度求學。在印度求學期間,學習西域和印度各國語言,積極籌劃出國留學的計劃。最終在貞觀三年(629),偷渡玉門關,踏上了西遊取法的堅信之路。他一路單騎一匹馬向著茫茫戈壁沙漠前進,一路歷經千辛萬苦,翻峻嶺,越雪山,度險徑,在沒有口糧、水草難覓的情況下,終於在貞觀5年(631)進入印度,開始了訪問求學印度諸國,廣學聖教。最後達到那爛陀寺,從當時佛學泰斗戒賢論師學習唯識,以及瑜伽師地論等大乘佛法。在求學期間曾多次代表那爛陀寺參加宗教辯論大會,獲得榮譽無數。從此以後,名望大增,晉升為那爛陀寺的副主講,成為了印度佛學屆的著名學者。

玄奘法師和《金剛經》的故事,其為人也,是不是西遊記裡所演之人

玄奘法師留學印度十幾年,可以說是名滿五印,當時五印盟主戒日王等,十八大國國王皆把玄奘法師奉為國師,受到了很高的禮遇和供奉,並且懇請玄奘法師留下永不要回國。但是玄奘法師不為所動,不忘留學初衷和完備中土佛教經典之使命,誓將所學報銷於祖國。於貞觀19年(645)讚譽而歸,並帶回了遊歷三十多國所獲得的梵文版本佛經657部。

玄奘法師回國以後,唐太宗、唐高宗父子都給予了各種獎勵和幫助,鼓勵他從事譯經事業,召集全國富有學問和修養的高僧專門從事佛經的翻譯,共同展開史無前例的譯經事業。在玄奘法師的主持下,先後翻譯的佛經共計75部,總計1300多卷,最著名的當屬大般若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等。《金剛經》是75部當中文字最簡短,經義最精簡的一部。

玄奘法師和《金剛經》的故事,其為人也,是不是西遊記裡所演之人

玄奘法師是中國佛經翻譯界的權威法師,特比強調嚴謹的翻譯態度,忠誠於原文,但又簡單明瞭,在中國的翻譯事業上具有空前的成就。他在68歲那年,翻譯完《大般若波羅密多經》以後,因為積勞成疾而圓寂,玄奘法師一生在學問上力求真實,在宗教上悲憫眾生,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艱難險阻,都不屈不撓,獻身護教。他的著作、學術思想和理論,不但在唐朝放射光芒,而且一直照耀到現代,甚至是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