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拐點再不到,中小企業就要撐不住了

關注

2020 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讓各行各業均在不同程度受到波及,各行業的發展彷彿被按下了暫停鍵,面臨艱難處境。

在受到疫情影響之時,各行各業盡展眾生相,一批企業負隅頑抗;一批企業進行著自我變革;而還有一批企業還未來得及自救,卻已被淘汰,被取代。而在這其中,更受疫情衝擊的,是各行業中的中小型企業。

中小企業之殤

據統計,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達到 3000 多萬家,佔企業總數 90% 以上,貢獻了全國 50% 以上的稅收、60% 以上的 GDP、70% 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 80% 以上的勞動力就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中小企業撐起了我國經濟的半邊天。

而今,為了全面控制疫情,全國多地採取“封城”、封路、延遲開工等對策,這對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影響巨大。

據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北京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聯合調查,受本次疫情影響,85.01% 的企業現金無法維持 3 個月以上,近 30% 的企業估計疫情導致 2020 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超過 50%。

可見,在當下,中小企業正處在岌岌可危的境況,尤其依賴線下生產力的企業。

製造業:當“替代品”成為“常用品”

本次疫情危機暴露出我國製造業中小企業脆弱的抗風險能力,製造業的載體是貨,短期而言,儲備庫存能夠支撐一陣子,但隨著疫情期間的停工,長時間的斷供、斷貨將會導致客戶和供應和供應商的遷移。

武漢和湖北是全國交通的重要樞紐,成為疫情重災區後採取著最嚴格的管控措施。此外,湖北還是重要的工業大省,武漢是很多產業上游零部件產品的重要供應地,比如光通信、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等。

疫情拐點再不到,中小企業就要撐不住了


作為中國四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位於湖北省的整車廠有東風本田、神龍汽車、東風乘用車等 10 家。整車廠外,已公佈的湖北省汽車製造業零部件企業數超過 1000 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如法雷奧、博世和汽車天窗生產商 Websto 在武漢都設有生產據點。

而今,由於疫情的影響,湖北省製造業停擺,對產業的影響不言而喻。不僅如此,中小型製造業企業的“疫病”也已經通過全球產業鏈逐漸蔓延到國外。

按照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的說法,世界各地均有企業因中國企業斷供而停產,不得不四處尋找替代品。一旦“替代品”成為“常用品”,中國製造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將會鬆動,製造業將出現外流風險。如無法有效遏制這一情況,中國製造可能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由於中國零部件廠商的停工,韓國現代汽車在 2 月 4 日就宣佈了停工。現代汽車方面表示,由於在中國的線束製造商裕羅和京信暫停生產,現代汽車在韓國的 7 家汽車工廠將停工。

旅遊業:牽一髮而動全身

受疫情影響,自 1 月 23 日開始,民航局、鐵路局、文化與旅遊部等相關部門接連下發通知,在要求時間內可免費退票、停止團隊旅遊出行、停止包括出境遊在內的“機+酒”服務、景區停止營業、禁止群體性聚集活動……

這對旅遊行業來說,都是嚴重的打擊。

旅遊業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行業,千萬份無損退訂的背後考驗的是整個旅遊行業的整體支撐能力。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表示,2019 年中國旅遊業總收入 6.5 萬億元,按此估算,平均停滯一天,旅遊業即損失 178 億元,這一損失恐怕在短時間內是無法恢復的。

對此,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疫情讓整個旅遊行業陷入了停滯,影響會持續多久,難以預期。截止目前,海航、春秋航空、九元航空以及眾多中小型航空都開始實行零薪酬休假或調薪。不過,目前也仍有一些企業在支撐著,但如若疫情拐點遲遲未到,這些企業的營運也將顯得越發吃力。

2 月 2 日,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在發給員工的內部信中表示,目前華住的應對之策是不裁員、不鼓勵關店歇業等。但是,這一應對之策是以 2-3 個月左右疫情基本結束或者得到有效控制為假設的。

季琦補充稱:

在正常情況下,華住門店僅一線員工的人力成本每人每月要 6000 元左右,10 萬員工,每月是 6 個億。假如疫情進一步惡化,或疫情時間超過 3 個月以上,華住在用工問題上有可能需要進一步調整,比如調休、部分上班、僅發基礎工資、暫緩支付社保養老保險等。


線下教育:沒來得及自救,就已倒下

疫情之下,雖然線上教育迎來了快速發展的契機,但對線下教育培訓機構來說,卻是沉重的打擊。

受疫情的影響,大量線下教育培訓機構被迫停課。並且,在日漸嚴峻的形勢下,線下中小教育機構們紛紛“慌了神”,試圖用各種途徑尋求“自救”——裁員、降薪,自我“瘦身”等,甚至有的機構還沒來得及“自救”就已經倒下了。

2020 年 2 月 6 日,兄弟連創始人李超在自媒體上公開發布了《兄弟連創始人給學員、員工、股東的一封信》,稱北京校區將停止招生,員工也全部遣散,上海和廣州校區獨立運營,已經從集團獨立出去,瀋陽、西安校區將更換品牌另立山頭,自負盈虧。

無獨有偶,深受疫情影響的還有教育機構松鼠 AI 。2 月 13 日,松鼠 AI 創始人慄浩洋在給全體員工開直播視頻會議時表示,當下的疫情不同於非典時期,2019 年松鼠 AI 總部加全國學校的銷售額已接近 20 億的規模,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場疫情帶來的影響就是生和死的改變。

為應對此次疫情的影響,慄浩洋決定,公司 80% 的員工工資或將被打 3.5 折,時間持續 5 到 6 個月。但同時,考慮到部分員工工資不高,將提供部分困難員工保底工資 4000 元(上海市最低工資 2400 元)

在慄浩洋看來,儘管松鼠 AI 在今年年初賬上有3.26 億的現金,而一場疫情的到來,為了活下去,必須瘦身讓公司有 2 年的資金儲備。同時,考慮到三個月沒有收入的最壞情況下,要把 60% 的同行都熬死,才能迎來疫情後的爆發。

餐飲業:每天都處在虧損狀態

2020 年 2 月 12 日,中國烹飪協會發布《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業影響報告》。報告顯示,相比去年春節,在疫情期間,78% 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達 100% 以上;9% 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九成以上;7% 的企業營收損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間;營收損失在七成以下的僅為 5%。

可見,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是十分嚴峻的。春節前,年夜飯被大量取消,餐飲業遭受一輪重擊。春節期間以及節後,相應國家號召,餐飲業大面積暫停營業,與此同時,在沒有收入的前提下,餐飲企業還要承擔起房租、人工成本。

據《華夏時報》測算,海底撈停業兩週的虧損就已達 11 億元,相當於每天近 8000 萬。其中,員工工資和門店租金佔大頭,約為 7 億元。公開消息顯示,自 1 月 26 日開始,海底撈在中國內地所有門店宣佈暫停營業。直到 2 月 15 日,海底撈才復工。

雷鋒網注:圖為西貝微博截圖

不只是海底撈,西貝餐飲也深受疫情打擊。據悉,西貝在全國 60 多個城市的 400 多家連鎖店均已停業,只保留了 100 多家外賣業務。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表示,往年春節西貝的整體營收能達到 7 億元左右,2020 年幾乎全部歸零,目前公司賬上的現金流扛不過 3 個月,並且有 2 萬多名員工將待業。

疫情拐點再不到,中小企業就要撐不住了


事實上,像海底撈、西貝這樣深受疫情影響的餐飲業還有很多:

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曾表示每天天一亮就要支付 250 萬元;

八合裡海記牛肉火鍋老闆林海平表示月虧 6000 萬,考慮賣房發工資;

眉州東坡創始人王剛表示一個月損失近億元;

成都大龍燚火鍋董事長柳鷙以現金流、應收和應付做估算,認為只能再堅持半年;

·······

總的來看,各家企業的發展境況都只是行業的縮影,按照鍾南山的說法,目前疫情拐點還未到來,但對中小企業來說,能夠繼續撐下去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雷鋒網雷鋒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