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要下半旗鸣笛默哀三分钟?家长可以这样给孩子讲解

我们刚刚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清明节,我国首次在清明节举行全国下半旗鸣笛哀悼仪式。在10点整,全国拉响防空警报,汽车、舰船、火车一起鸣笛3分钟,行人停步,军人脱帽,少先队员敬礼,祭奠在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

往年清明节学校一般都组织了烈士陵园扫墓活动,今年因为疫情我们被困在家中将近两个月,学校不能开学,孩子们只能在家里通过网络学习课程,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些内容给孩子讲解这次志哀仪式的原因和意义。


清明节为什么要下半旗鸣笛默哀三分钟?家长可以这样给孩子讲解

2020年4月4日,天安门广场下半旗,哀悼在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去世同胞


一、下半旗志哀

(1)下半旗的历史来源

1612年,英国“哈兹·伊斯”号船在探索北美洲通往太平洋的航道时,船长不幸去世。随行船员们将船上的旗帜从旗杆顶部下降一些距离,向船长致敬。当船回到泰晤士河时,人们见到桅杆下半旗,船员们解释这是为了悼念去世的船长。

到17世纪末下半旗志哀方式逐渐传到大陆上,为各国所采用,现在为世界上通行的一种志哀方式,当某个重要人物逝世后,下半旗表示哀悼。


(2)什么情况下半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规定,下列人士逝世,下半旗志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四)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


此次清明志哀就是在疫情导致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情况下,国家进行下半旗,哀悼在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去世的同胞。


(3)下半旗的历史时刻


世界重要领导人去世,中国降半旗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中国政府发布公告,自1953年3月7日起至3月9日在全国下半旗3天志哀。

1969年9月9日为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逝世下半旗

1970年11月9日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去世,中国降半旗致哀


联合国为周总理去世降半旗

1976年1月8日,我国伟大的总理周恩来去世,联合国为了纪念周总理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在联合国下半旗志哀,也是联合国为我国领导人去世第一次下半旗志哀


重大自然灾害降半旗


2008年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2010年“4.14”青海玉树大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

2010年甘肃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灾造成1557人遇难,284人失踪

全国和驻外使领馆都举行降半旗志哀。


1999年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纪念遇难记者

1999年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伤,激起我国人民强烈的愤怒。为祭奠在轰炸中遇难的同胞,我国降半旗志哀。


重大的疫情造成重大伤的不幸事件亡,比如此次

次疫情爆发以来,国内截至目前,已有59名医务工作者因疫情牺牲,3300多人在疫情中去世,我国于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降半旗志哀。


(4)如何下半旗

是先将国旗升至旗杆顶部,再下降至国旗上边与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的三分之一处的位置。


二、拉响警报和鸣笛


(1)为什么拉响防空警报和鸣笛?


防空警报平时用于抗灾救灾和突发事故情况下的灾情预报和紧急报知,战时用于人民防空,在城市受到空袭威胁时鸣响的提醒人们防空的警报。

此次拉响防空警报主要在于志哀和警醒作用。


汽车、舰船、火车鸣笛意义:

汽车、舰船、火车鸣笛是一种范围扩大的警报,通过全社会的广泛共同参与,提高警示,引起共鸣。


清明节为什么要下半旗鸣笛默哀三分钟?家长可以这样给孩子讲解

一艘船鸣笛驶过黄浦江


(2)为什么是三分钟?

因为防空警报的解除模式就是连续鸣响三分钟,表示危急情况暂时过去了

防空警报分为3部分:

预先警报:鸣响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空袭警报:鸣响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解除警报:连续鸣响一长声,时间3分钟

三分钟连续长鸣,是危急情况已经过去,解除警报的信号,也是追思在灾难中去世的英雄和亲人,同时也在悲痛中准备好恢复生产生活,为未来砥砺前行。


三、志哀中的相关仪式

我们在志哀时,还有脱帽,鞠躬,敬礼,默哀

鞠躬

鞠躬源自古代祭天仪式,祭奠中的鞠躬通常是脱帽并致以三鞠躬,庄重肃穆的哀悼过程中会一直保持鞠躬的姿态,以寄托哀思


脱帽

军人、警察,各种制服的人员,以及戴帽子群众,脱帽以志哀


敬礼

执勤中不便脱帽的军人,致军礼

少先队员致少先队礼


清明节为什么要下半旗鸣笛默哀三分钟?家长可以这样给孩子讲解

少先队员在天安门敬礼缅怀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默哀

车辆停驶

行人停步

在肃穆中缅怀追思,警醒未来


清明节为什么要下半旗鸣笛默哀三分钟?家长可以这样给孩子讲解

武汉地铁中市民在默哀


四、“志哀”还是“致哀”?


“致哀”是致以哀悼,通常有具体的指向,“致”是送达的含义,向……致哀,如清明节向烈士鞠躬致哀,某人去世向其亲人以语言或者书信等方式致哀等。


“志哀”是指哀悼活动,以某种形式在表达哀悼之情,“志”是铭记、铭刻的含义,参与人数和范围都要大很多,情况要更严重,方式也更庄重肃穆,比如:下半旗志哀,可能是全国性的。


结束语

给孩子们讲解清明致哀仪式背后的意义,是一种精神传承,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激发孩子的爱国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热情,让孩子在精神方面更加健全的成长。


清明节为什么要下半旗鸣笛默哀三分钟?家长可以这样给孩子讲解

一个孩子朝天安门方向敬礼默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