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葬文化中總有頭七一說,這是怎麼來的?

農夫老嶽


頭七、三七、五七

“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

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該於魂魄回來前,給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必須迴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覺,睡不著也應該要躲入被窩;如果讓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

從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為一個祭日,稱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計49天。民間傳說人有三魂七魄,死後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盡,七滿魄盡。

頭七、三七、五七最為重要,會有很多儀式,但是各地風俗不同。

為什麼是七

七,本意是切割,是了結的意思。最大的陽數,再進便為陰了,新的輪迴。

七,也是佛教用語,有圓滿的意思。

傳統文化裡,七,也有圓滿和“和”的意思,因為數字“七”是陰陽和五行之和。

按陰陽學說,七是由陽轉陰的分界,故人死後,每七天一祭,俗稱“七”,至七七四十九日,稱為“滿七”

一週是七天,也暗合這個意思。


瘋哥哥l


我是良知見在,一名哲學專業的文科男,懂知識,有理想,歡迎關注我。“做頭七”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其中的傳說很多,一般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於魂魄回來前,為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亦有說法認為,家人應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架“天梯”到天上;還有一種說法基於唐宋以後佛道文化的影響。佛教認為,除罪大惡極者立即下地獄,善功極多的人立即昇天,靈魂一般並不能夠馬上轉生。沒有轉生的亡靈不是鬼,是在死後至轉生過程中的一種身休,等待轉生機緣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後七個七期中,孝屬或親友如採能請僧人來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處。從死者卒日算起,喪家每隔七天就要舉行一次燒紙祭奠,共有七次,俗謂“燒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較重要,親朋也要送來些錫箔、紙錢和香燭。傳統的習俗禮儀認為人死以後,其魂魄猶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陰魂要回家一次,屆時,喪家把香燭酒食擺好,在地上鋪一層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檢驗死者回來的足跡。用一根竹竿,隔一尺貼紙餞一張,立在門口臺階上或插於死者落氣之屋的房簷下,據說陰魂見此就會進屋。用土罐裝一煮熟了的雞蛋避於房屋角,以此賄賂殃神(俗稱雞腳神),讓死者鬼魂在家裡多待一會兒。這時,一家老少躲得遠遠的,待規定的時間過去之後,先將一串爆竹丟進屋內,爆完才可以進家。滿百日和週年時,還要燒紙祭奠。在人死後的半年或一年時,再給死者做一次道場,就是做法事。“做七”期間的具休禮儀繁多:各地做法略有不同。在嶺南地區,舊喪俗中的第五個七天,必須由外嫁女回來,這一天的費用完全由外嫁女負擔,如果死者沒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孫女來做。人死後的第一個七天、第三個七天和第七個七天,叫作“大七”。在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習俗,就是說在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兒和媳婦們,每人各自提一隻燈籠,在規定的儀式中飛似地賽跑,爭取第一個跑回家,俗稱“爭英雄”,認為這樣死者靈魂能庇佑降福。因為人們認為人雖然死了,但靈魂仍然和活人一樣有情感。這些習俗當然只是一種歷史沿襲下來的傳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大多已經摒棄,但“做頭七”的禮俗在許多地方仍然盛行不褒。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





良知見在


頭七,是中國人的喪殯習俗,是根據死者去世的時間,再配合天干地支計算出來的日子及時辰,然習慣上大家都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頭七”習俗。

人死後的第七日其魂魄會回來家中以作最後的懷念,家人會為逝者準備其生前最喜愛的食物及物件以作最後的致意,中國人稱這天為頭七。 頭七,中國人的喪殯習俗,是根據死者去世的時間,再配合天干地支計算出來的日子及時辰,然習慣上大家都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於魂魄回來前,為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便須迴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覺,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窩;如果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亦有說認為到了“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應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到天上。


今古雜壇


在我國民間各地都有喪葬過頭七,只是因為各地風俗方式不一樣。按照風俗習慣,人們認為頭七就是人過世之後的第七天,是先人亡魂最後一次還陽回家看望親人之後就正式踏上黃泉路,在這天,死者的魂魄會回到家中,家人不得來回走動,最好就是躲在被窩裡睡覺。並且還要為死者準備好生前喜愛的飯菜,飯菜中是不可有牛肉和馬肉的,因為先人頭七魂是由牛頭馬面小鬼差護回家的,一旦出現,屬大忌。

時辰到了之後,死者必須返回陰間,還有眾多地方,在家中燒一個梯子狀的東西,寓意是死者以此走到天上。

總之在歷史上,因地區文化的的不同,民族習俗各有較大差異。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喪葬文化的習俗不同,還有些地方,認為過世的人,會變成各種各樣的東西,頭七那天來到家中,因此人們如果看到活物進入家中,千萬是絕對不能去趕的,更不能隨手便打。否則讓死者之魂看到,會捨不得離開,從而影響投胎轉世。

給亡者過頭七,是歷史流傳的習俗,相信科學的人和現代的年輕人,會認為是無稽之談和迷信,因為人人都知道人死如燈滅,什麼都沒有了,那來的魂魄。其實專家告訴你,頭七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在我國的古代,科學沒有現代發達,人有時候會出現假死的狀態,也就是留點機會看看他是不是假死的狀態,也就是留點機會看看他是不是真死,但是實際上,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在頭七的時候,早就入土為安了。

還有一種歷史說法,頭七的由來是因為扁鵲,醫治一位太子的時候,因為太子已經死亡,扁鵲便說七天之後太子會醒,而扁鵲當然知道,太子只是醫學上的假死。只要經過治療,肯定會醒的。雖然說如今頭七已經不能看出死者是否真的死了,因頭七的時候,死者早已下葬,就是假死也沒人知道,但是死者要停屍三日,在這期間,人們就可以分辨的一清二楚。


徐國華


頭七,是一種古代留傳下來的喪殯習俗。

習慣上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該於魂魄回來前,給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

喪殯習俗盛行於儒家文化,孔子講究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種習俗起源應該是在周朝甚至更早,盛行於戰國後期,然後隨著後來儒家道家佛家的發展在這裡面有加入了更多的一些東西。現在的一些講究應該跟孔子那個時候的禮儀有許多的不一樣的地方,因為孔子是敬鬼神而遠之。而現在卻是敬畏鬼神而近之。

最初頭七的儀式應該是與人出生時有關。降生七日多戀父精母血,出生三年不免父母之懷。而一些祭奠儀式上講究有始有終。又說人去世後七日還要講究回陽間看看以免投錯胎。後來隨著西晉時期佛家盛行以及道教的一些講究,讓這個儀式添加了更多的一些迷信色彩。像在家中燒一個梯子一樣的祭物和在桌面上灑灰,這些都是屬於道教儀式。

任何的儀式都是傳承與發展。所以現在的東西形式肯定跟以前的形式有些不一樣,但是它的本質都是一樣的,就是告訴我們。不要忘祖。同時也是讓我們思考一個人生的終極目標,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字字之名


中國喪葬文化中會有頭七,三七、五七等風俗,是依據逝者死去的時間再加上天干地支綜合算出來的,一般都是死後第七天!

其實,這些喪葬祭拜的這些風俗,多來自於佛教文化。佛教認為七這個數字是一個輪迴,在死後的每七天之內,都可以找到下一世的緣分,所以每逢七日就要進行祭拜和超度,如果在七個七天以內沒有找投胎轉世的路,就只能變成孤魂。

但是萬事萬物都是有變化的,在之後的歷史中,這個習俗進行了演變。人們都認為死者的靈魂會在死亡的第一個七天,也就是“頭七”那一天回到生前的家中。在那一天,親人們需要對亡靈進行祭拜,包括燒紙錢和備下飯菜。

有了紙錢,亡者可以打賞給他帶路的鬼差們,等到了孟婆橋上,還可以用這些銀錢買一碗孟婆湯,忘記今生的苦痛和對家人的思念。而給他備下的那一頓豐盛的飯菜,也可以讓亡靈在走上黃泉路的最後一刻吃上一頓飽飯。寓意這一生也有了個善始善終的結局。

那麼在一個人死去之後,他的親人們難道不會對他抱有懷念之情,他也不會想念自己的家人嗎?當然會。想念又如何?但在習俗中,頭七這一天,即使亡魂回到了家中,也絕對不能看見自己的家人,不然便會留戀塵世,不捨自己的家人,從而影響到鬼魂的投胎轉世。

相對的為了讓亡靈有更好的下一世,他的家人需要在燒好紙錢備好飯菜之後躲起來,不能讓他碰見。

雖然讓亡魂和自己的家人無法相見,不能最後解那一點思念之情,聽起來有些殘忍,但是在習俗的觀念之中,這樣殘忍的行為是為了讓這些亡靈們有更好的歸宿,這一行為的實質也就是愛。



步六孤氏


有,就是死者去世後的第七日,死者魂魄會頭七回家,家人應該在魂魄回來前,為死者準備一桌好飯菜,家人必須迴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