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風口下的B2B上市公司還好嗎?

產業互聯網風口下的B2B上市公司還好嗎?

又是一年芳草綠,也迎來了上市公司年度大考的日子,各個垂直賽道的B2B上市公司陸續披露了2019財年年報,交出了他們過去一年的成績單。B2B內參梳理了包括A股、港股、美股等8家B2B上市公司發現,在產業互聯網的風口下,增收不增利依然是B2B上市公司待解的難題。此外,在市值方面,B2B上市公司普遍不高,個別企業股價甚至經歷過山車的變化,市值從千億跌倒如今的不足百億,淪為“仙股”。

  • 盈利難題仍待解

2019年產業互聯網概念大熱,風口之下,各個賽道的公司不僅在一級市場逆勢綻放,兩家垂直B2B賽道公司國聯股份、摩貝化學還先後登陸上交所和納斯達克資本市場,為B2B上市公司擴容。不過2019年產業互聯網的熱度並沒有傳導到二級市場,整體呈現出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

產業互聯網風口下的B2B上市公司還好嗎?

備註:以上數據來自公開財報、媒體報道及官方公眾號,部分上市公司(生意寶、上海鋼聯)已發佈未經註冊會計師審計的業績快報(或預告),尚未發佈正式公告。其中市值為4月2日收盤數據,港股、美股公司市值按當日匯率換算。

首先來看營收方面,大多數B2B上市公司都有不錯表現,除生意寶負增長之外,其餘公司都保持了不錯的增長幅度,其中1藥網、國聯股份分別增勢最快,分別同比增長121.3%、95.93%。摩貝、慧聰集團也保持了40%的增長。其中上海鋼聯是唯一營收過千億的上市B2B公司,卓爾智聯以728.89億元排名第二。

在淨利潤方面,國聯股份表現最為搶眼,營收高增的同時,淨利潤也同比增長69.34%至1.59億元。此外,從財報中可以發現,兩家美股上市公司仍處在虧損中。據公司財報,儘管1藥網交出了目前為止最好的“成績單”,但是其營收大幅上漲的同時,依舊處於虧損之中,2019年1藥網淨利潤為-5.02億元,虧損幅度進一步加大。另一家美股B2B公司摩貝淨虧損1.9億元,較同期虧損額收窄。此外在增速方面,卓爾智聯、科通芯城淨利潤遭遇大幅度下滑,與同期相比,分別下降92.93%、62.4%。

值得一提的是,慧聰集團在2019年虧損3.77億元,為慧聰集團自2014年由創業板轉主板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根據慧聰集團2014年以來的財報顯示,2014年至2018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88億元、0.53億元、1.82億元、2.68億元、2.76億元。

對於虧損的具體原因,慧聰集團則表示,第一,在整體宏觀經濟形勢下,集團高毛利的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毛利由人民幣12.67億元減至人民幣9.29億元,下降約26.7%;第二,基於部分業務單位未能達致預期業績(包括但不限於北京慧嘉元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未能達標)以實現二零一九年度的業績目標,本集團就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計提撥備人民幣2.97億元;第三,本集團加大資源投入,持續推進產業互聯網的戰略迭代及交易場景的建設。

  • 市值冰火兩重天

B2B上市公司不僅要承受“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市值更是心頭之痛。

中國的B2B電商在2015年進入了發展新階段。Analysys易觀智庫報告指出,這一年,B2B電商行業開始從幕後走向臺前,成為風口,獲得更多資本和市場的關注。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B2B市場交易規模10.7萬億元,同比增長13.83%,電子商務B2B業務規模234.2億元,同比增長21.85%。

也是在2015年,不少B2B電商公司股價達到了峰值,包括A股的生意寶、上海鋼聯、*ST歐浦,港股的科通芯城、慧聰集團。

但在躁動的資本市場,風口來得快,去得也快,上述B2B上市公司在2015年攀上股價高峰後,無一例外,都遭遇了滑鐵盧。

如慧聰集團近兩年的股價更是呈現大幅下跌。港交所數據顯示,近兩年,慧聰集團的股價從2018年4月4日的收盤價5.09,跌至2020年4月2日收盤價的1.27,下跌75%。

卓爾智聯也是面臨同樣的情況。2011年,卓爾發展(卓爾智聯前身)登陸港交所,常年維持在1港元/股以下的水平。低迷的局面直到2015年講起“轉型故事”才開始扭轉,並在2018年攀至11.73港元/股的巔峰,市值超過千億,成為武漢首家市值破千億的企業。大起之後是大落,2018年4月之後,卓爾智聯股價持續受壓,股價和市值一夜回到解放前,從千億蒸發至如今的不足百億,淪為“仙股”。

在B2B上市公司的一片哀鴻遍野的跌聲中,國聯股份可謂一股清流,自去年在主板上市以來,公司股價和市值一路上漲,截止發稿前,市值已超140億,位列8家B2B上市公司榜首。此外,受益於良好的業績表現和未來的業務佈局,資本市場對國聯股份的未來也持樂觀態度。

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整體看起來,B2B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但在產業互聯網的風口下,B2B電商行業未來的前景仍然樂觀,因為像淘寶、京東那樣的B2C、C2C模式發展已經非常成熟,而B2B目前還只是發展期,仍未進入成熟期。

來源 | B2B內參

作者 | 王虎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