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文廟系列展5月布展完成

福州文廟系列展5月布展完成

福州古代教育展效果圖(市博物館供圖)

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

辦好一場會,搞活一座城。福州市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在福州市舉辦為契機,於去年底啟動了新一輪古厝提升行動。清明假期,古厝提升項目不停工。記者5日從福州文廟展陳改造提升工程現場瞭解到,該項目正加班加點全力推進,福州文廟系列展將於5月完成布展。

據介紹,系列展分福州歷代狀元展、福州古代教育展和祭孔禮樂文化展,將以圖文和多媒體相結合的形式,展示福州作為“海濱鄒魯”“文獻名邦”的風采。這是福州新一輪古厝提升行動“展示一批”的重點項目。

狀元展:展示“三科三狀元”“一榜三鼎甲”盛況

5日記者在現場看到,10餘名施工人員有的在修補屋頂,有的在疏通水溝。“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市文旅局在布展前,對展廳進行改造提升,主要是修補屋頂防止漏雨,以及疏浚地下水溝。”市博物館館長張振玉介紹說。

據瞭解,福州自隋唐開科取士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的1300多年間,共出了16名文狀元和8名武狀元,期間還出現了“三科三狀元”“一榜三鼎甲”等盛況。張振玉告訴記者:“我們推出福州歷代狀元展,不僅在於回顧福州歷代文、武狀元的事蹟,更在於為當下人才培養提供借鑑,同時也為福州建設文化強市梳理傳統文化資源,以期啟迪和教化當代學人。”

福州狀元展主要分四部分,分別介紹狀元源流、閩都文武狀元、狀元的產生及榮耀(唱名賜第、賜宴題名、釋褐授官),還將融入“三科三狀元”“一榜三鼎甲”等福州狀元文化元素。

教育展:展示“海濱鄒魯”風采

福州古代學校教育肇始於兩晉,初興於唐,全盛於宋,受挫於元,復興於明,衰落於晚清。從西晉後“衣冠南渡”帶來先進中原文化開始,福州早期教育開始興起;五代王審知興“四門學”,使福州文風大盛,享有“文儒之鄉”美譽;至宋代出現“三科三狀元”“一榜三鼎甲”,明代出現“三代五尚書”“七科八進士”,清代出現“五子登科”“六子科甲”等科舉盛況,福州歷史上的狀元(24名)、進士(3632名)人數居全國前列。

“在此展覽中,我們主要梳理和展示福州古代教育史發展的軌跡,發掘福州古代教育潛在的資源,豐富福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教育內涵,力爭使之成為濃縮福州古代教育立體形象的教科書。”張振玉說。

據介紹,此展主要分孔子與儒學思想、福州早期教育的興起、宋代福州教育的繁榮、元代福州教育的中落、明清福州教育的發展、福州古代教育的延伸——福州船政學堂、古代科舉制度等。

祭孔禮樂文化展:展示傳統禮樂集大成者

禮者,天地之序也;樂者,天地之和也。張振玉說,夏商周時期,出於鞏固統治需要,上層統治者重視禮樂的教化作用,進而演變成為全國性的禮樂文化。隨著儒家學說成為封建社會主流思想,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下詔“州縣以下皆立孔廟”後,全國先後出現上千座孔廟,祭祀孔子逐步成為中國禮制儀式中規格上層的吉禮,明清時期更是達到頂峰,被稱為“國之祀典”。祭孔禮樂是中國傳統禮樂文化的重要代表,可謂“中國傳統禮樂集大成者”。

此次推出的祭孔禮樂文化展,分禮樂的起源、祭孔禮樂樂器、祭孔樂舞、祭孔大典等。其中的祭孔大典將向人們系統展示迎神禮、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撤饌禮、送神禮等祭孔程序。

“祭孔禮樂文化展中,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示祭孔禮樂在世界各地的傳播與繼承。”福州文廟保管所所長林立傑說。

福州文庙系列展5月布展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