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師祖湘軍的艱難成長

請帶著以下問題開始今天的共讀:1. 太平軍和湘軍在戰略上的博弈;2. 曾國藩獲得了實權,可是湘軍卻依然前途渺茫。
兵家師祖湘軍的艱難成長


《孫子兵法》中,有一計叫“圍魏救趙”。這種戰術,在太平軍與湘軍的作戰中,頻頻被使用,太平軍使用起來,效果絲毫不遜色湘軍。其中,最有名的是太平軍的領袖李秀成,利用此法奪取了杭州城的勝利。

當時杭州守城的巡撫是羅遵殿,原來是胡林翼的手下,為官清政,為人中肯,也有才,可就是不會打仗,在作戰方面純粹是小白一個。當李秀成突然來攻城時,羅遵殿就慌了陣腳,連續出現指揮失誤,使得李秀成沒費什麼力氣,就把杭州拿下了。羅遵殿自覺愧對家鄉父老,二話不說,就抹脖子自殺了。李秀成沒想到清軍這麼不堪一擊,這麼輕鬆就拿下了一座城池。

但他的目的不是杭州,他這是要擾亂湘軍的眼目,胡亂打一下杭州,就悄悄撤出去攻打江南大營了。湘軍那邊,以為他們是想解安慶之圍,把大量的兵力都放在了安慶,於是江南大營慘敗。江南大營被太平軍擊潰的第三天,太平天國的精英就在南京召開了一次御前會議,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幹王洪仁軒,英王陳玉成都參與討論,如何去解安慶之圍。

這邊胡林翼、曾國藩也在積極討論對策。太平軍彼時已經在南京安營紮寨,自立為王了。

兵家師祖湘軍的艱難成長


要想拿下南京,就得先攻打安慶,所以他們把兵力都安插在了安慶,以期拿下安慶,直攻南京,搗毀太平軍的老窩。湘軍召開的會議,在歷史上叫“上巴河會議”,曾國藩、胡林翼最終安排了四路進軍之策對付太平軍。曾國藩和曾國荃(曾國藩的弟弟)帶領一路,由宿松出發去圍安慶;胡林翼帶一路人馬,由英山、霍山,從山間出兵去攻擊舒城;多隆阿、鮑超合作,去攻桐城;第四路,由李續宜(李續賓的弟弟)率領,從湖北、河南交界處進兵去攻打廬州。最後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曾國藩曾國荃圍安慶這一路,他們起了決勝的作用。

正是因為他們的英勇善戰,視死如歸,才使得湘軍後來能夠成功拿下安慶,攻下南京。

前面講過,曾國藩在清皇帝的壓制下,雖取得不少的戰爭勝利,但是卻被皇帝剝奪實權。

沒有實權的曾國藩寸步難行,在弄不來軍餉,軍隊士氣大跌後,無奈辭官回家鄉為父親守孝去了。守孝期間,他冷靜了許多,在家修身養性,苦讀聖賢書。

在湘軍連連受挫,國家又陷入危難之際,皇帝請他出山,他不講任何條件,老老實實地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軍營中。他的行為,得到皇帝的喜歡,皇帝看在眼裡,喜在心上,但卻還是未能給他正式的“名份”。

曾國藩人雖然返回了軍隊,但是沒有官銜,軍隊的籌餉問題依然是個難題,有一段時間,他都是帶著軍隊在外面流浪,並沒有作出什麼實際的成績。胡林翼、左宗棠就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湘軍遲早要被毀了。

於是一方面多次上奏摺,請求皇帝給曾國藩名份;另一方面,找到當時在皇帝面前比較吃香的肅順,請他幫忙給皇帝進言。皇帝終於動心,下旨,任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掌管江蘇、江西、安徽一帶。

有了具體的官銜,曾國藩就可以拿到軍餉,拿到軍餉,就可以大展拳腳了。

但是,有了權力,有了軍餉,不代表就一定能打得贏仗。祁門山跟李秀成的一戰中,曾國藩就輸得比較慘,他被圍困好幾天,差點喪命,還好被鮑超給解救了出來。

戰事正在吃緊的時候,胡林翼病逝了。


兵家師祖湘軍的艱難成長



胡林翼病逝後,曾國藩專門上奏摺,跟皇帝講述了胡林翼重要的豐功偉績:第一,安慶之戰,運籌帷幄,主持大局;

第二,調和將帥之間的矛盾,讓湘軍內部情同手足;

第三,任地方長官時的管理能力,天下第一。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我們明天再講講湘軍的艱難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