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讓娃和爸爸玩到反目成仇的遊戲,讓我看到了親子關係的真相

0-6歲的育兒百科全書

北美全職帶娃老司機教你輕鬆育兒套路

最近天天宅在家裡,不間斷的和熊孩子們相處,每天14個小時毫無喘息時間,讓老父親老母親身心疲憊,神經脆弱,易怒暴躁,為了家庭和諧考慮,我們決定增加一些額外的電子遊戲時間,一方面打發孩子,一方面也可以自己解解壓。

可是劇情走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急轉直下,迅速跑偏,這幾天的電子遊戲時間,突然變成了爺倆個的大型撕X現場,玩不到20分鐘就可以讓老爹暴跳如雷,兒子涕淚橫流,比彈鋼琴和寫作業的場面炸裂一百倍……知道的是在打遊戲,不知道的還以為這父子兩個有皇位要搶。

以前他們兩個一起打遊戲,還是很歡樂很和諧的,為啥最近搞成這樣呢?

一切都是因為他們換了一個全新類型的遊戲。

以前他們玩的都是對戰遊戲或者闖關遊戲,對戰遊戲很好辦,老爹稍微讓一讓,讓兒子贏的次數比輸的次數多一點點,就可以皆大歡喜。闖關遊戲就更好辦,容易的地方讓娃玩,娃一旦玩不過去,就讓老爹趕緊救場,然後娃滿臉崇拜的看著英雄老爹虐怪,彼此雙方都十分滿足。

可是這一次,娃爹做了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讓毛頭玩了一款叫做《塞爾達傳說之曠野之息》的遊戲,這個遊戲可以算是一款劃時代的神作,最神的就在於這個遊戲的“極度佛系”風格——沒有明顯的任務主線,玩家瞭解基本操作之後,就可以在一張極其廣闊的地圖上撒丫子亂跑,想去哪去哪兒,想幹啥幹啥,雖然遊戲中設置了四個神獸,13個回憶片段,120個神廟,999顆精靈種子以及其他無數個隱藏任務,但是你要不要去完成它們,按照什麼順序完成它們,甚至是否能夠完成它們,本遊戲都對此完!全!不!在!乎!

迷宮就在那裡,你愛進不進;怪獸就在那裡,想打還是想跑隨便;寶物就在那裡,但是拿不拿區別不是很大;公主就在那裡,現在去救還是兩年之後去救都沒問題,在這個遊戲裡,玩家沒有任何限制,要怎麼玩只憑自己喜好,出了新手村直接跑去幹終極boss也可以!

榨汁機先生在這個遊戲裡逛了好幾年了,對這個虛擬世界裡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謂是瞭若指掌,攢了一肚子的寶貴經驗想要傳授給兒子,本來他的設想是帶著孩子在這個神秘而又危險的世界裡享受一段奇妙旅程,但是剛出新手村,父子兩個就打了起來。

在孩子眼裡,老爹簡直是個事兒精,不停的在旁邊指手畫腳,自己想往東邊走,老爹不讓去,說東邊的怪太厲害,去西邊的才簡單;自己想去解神廟迷宮,老爹說這個A太難你先放著,先去解B更好;好不容易打到點數想要給自己升級加血槽,老爹不讓加,說加到耐力上更划算……當然,孩子強烈表示不想聽老爹的,老爹也不會硬攔著,只會撂狠話:哎,你不聽我的,一會兒被打死了可不許哭!

總而言之,無論娃想要幹啥,老爹總有一大堆“過來人的經驗”等著他,娃被煩得不行。

可是在老爹的角度來看,這熊孩子一直在幹蠢事,不是在做一些很沒意義的事情,就是不停的在作死,像個傻子一樣在遊戲裡毫無效率的浪費時間,只做他感興趣的事,不想增強自己的戰鬥實力,結果總是在犯低級錯誤,被小怪虐得死去活來。你給他建議吧,他不愛聽,和你哼哼唧唧搞對抗,不停的抱怨你出的主意糟糕;可放手不管讓他自己隨便玩吧,他沒多久就會把自己弄死傷心大哭,還會怪你不幫他……

總而言之,無論老爹說什麼,都會落下娃的一堆埋怨,簡直氣死人不償命!

孩子這邊內心又糾結又痛苦:聽老爹的吧,感覺自己像個提線木偶,毫無自由,完全喪失了探索遊戲的樂趣。可不聽老爹的吧,內心又知道老爹確實比自己強,不照做八成真的會吃虧,於是就處於一種極度擰巴的狀態:一邊要老爹在旁邊保駕護航幫忙出主意,一邊又要不停的指責老爹太煩管太多;一方面不由自主的按照老爹說的話去做,一方面又要不斷表明自己是被迫的,一旦玩壞了,就把所有的情緒都甩老爹身上——都怪你,剛才非讓我那麼做,死了吧!

娃爹這邊內心也是十分糾結痛苦:幫孩子吧,他根本就不領你的情,他玩得好都是因為自己厲害,玩不好全都是你的建議有問題;可不幫他嘛,孩子能力遠不到可以平趟遊戲的程度,沒經驗一定要走彎路吃大虧,回頭把自己作死了又會怪你不作為……也是兩難,於是娃爹也處於一種極度擰巴的狀態:一邊氣急敗壞的說我可不管你,你隨便,一邊又忍不住不停的拋出建議;一方面反覆強調,你不用非聽我的,一方面又發出詛咒攻擊,你這麼做一定要倒大黴!

於是這兩個精神上痛苦糾結,語言和行為又極為矛盾擰巴的人,就這樣不停的不停的彼此攻擊和互相傷害,簡直無解。每次剛開始玩遊戲的時候都父慈子孝,發誓要精誠團結共渡難關,玩不到十幾分鐘關系就基本崩成渣渣。

眼看著這一幕幕大戲在身邊重複上演,我心中簡直陷入絕望,這種絕望和遊戲本身無關,而是對於未來我們親子關係的絕望。

因為這個遊戲啊,簡直像極了人生,這父子兩個現在的爭吵,簡直是孩子長大之後的預演!

人生並不是像超級馬里奧一樣的RPG闖關遊戲,每個人都要必須遭遇一樣的關卡和怪獸。人生更像是《曠野之息》這樣的開放式遊戲,看上去並沒有什麼限制,但是也有大大小小的任務擺在那裡:興趣愛好,學歷文憑,事業發展,婚姻孩子,買房置地……選擇做或者不做,選擇什麼時候按照什麼順序做,選擇堅持做到什麼程度,都沒有什麼不可以,無論選擇哪個任務,操作是高杆還是手殘都無所謂,反正怎麼過都是跌宕起伏的一輩子。

可是,我們當父母的在這個世上多活了幾十年,是遊戲的老玩家,積累了太多經驗,知道這個遊戲要怎麼玩才能不走彎路,更有效率,也知道,要如何做選擇,之後才能玩得更輕鬆,成功幾率更高。於是我們不停的和孩子嘮嘮叨叨那些“過來人的經驗”:

上個名牌大學一生都有光環

結婚對象一定要門當戶對

有一棟自己的房子人生才安穩

和同事領導一定要搞好關係

不要熬夜,身體健康最重要

……

和玩一個新遊戲同理,面對這些無聊的經驗,孩子肯定也既想反叛,又害怕玩砸;

和指導孩子玩遊戲同理,面對孩子的幼稚任性,父母肯定也既想放手,又害怕孩子吃大虧。

而且,更加殘酷的是,遊戲還能退檔重來,而人生只有一次。這無疑會讓父母和孩子雙方都更加的固執和糾結。

所以,真實人生當中的親子關係,一定是比毛頭和他爸爸之間的戰爭更加無解的死結,“我是為了你好”和“我不用你為我好”的爭端將永遠無窮無盡。

我終於意識到,在孩子這個開放的人生中,父母一旦選擇去當個指導者,註定永遠是個尷尬的角色,你的建議,讓孩子頓時找到了整個人生的背鍋俠,無論你管多還是管少,管一半還是管到底,全都是錯

一个让娃和爸爸玩到反目成仇的游戏,让我看到了亲子关系的真相

如果不去給孩子當這個指導者呢?你這攢了幾十年的遊戲經驗,能忍著不說嗎?你能把眼睛一蒙,隨便孩子在這個危險的世界裡亂闖,因為經驗不足、任性幼稚而把自己搞得慘兮兮嘛?

估計是個親生的就忍不住吧……

所以老父親和老母親就是要這樣不停的忍不住去管,熊孩子們就是要這樣不停的叛逆和反抗。代際衝突,可以說是親子之間的宿命。

這樣的矛盾是不是就永恆無解了呢?

也不盡然,我發現有一種情況是可以很和諧的:

之前毛頭一直在玩一款叫做minecraft的開放式遊戲,心態就超級棒,無論失誤多少次,死了多少回,吃了多少虧,他都能保持堅強和淡定,從來不會生氣更不會抱怨。

因為這款遊戲,他爸爸媽媽完全不懂。所以他知道,要想玩好只能靠自己,玩好了覺得自己棒棒噠,玩不好也不會怪父母。

而且,儘管沒有任何人的指導,他依然可以在這個很是複雜的遊戲裡玩得有聲有色,什麼都會,還能開開心心。

意識到這個事實,我越來越覺得,所謂父母心,大多數時候都是在瞎搗亂,瞎操心,孩子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需要你的所謂“經驗”。你告訴他越多經驗,反而讓他患得患失,猶豫糾結,無法做出真正忠於內心的抉擇,最後無論結果好不好,都會後悔和不甘心。

所以啊,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可憂完了也不落好,圖啥呢?都是執念,還是彼此放過,各玩各的遊戲吧。

可是我就是忍不住想要告訴他經驗怎麼辦?

唉,我不知道,只願這世界變化得足夠快,快到老去的我已經看不懂,我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就真的有救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