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带货”遭监管喊话,市场为何青睐网红?

本文来自Dots机构投资者社区,作者郑迪、徐子雯,经授权发布,部分内容来自凤凰网、新京报、迅升网络。

“十秒卖出上万件产品,2小时销售额2.67亿元……”

当前,各大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网红”凭借强大的“带货”能力,成为各路商家不断追捧的“宠儿”。随着互联网销售形式不断出新,出现的一些现场直播、网红代言等电商新业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业不容忽视。

10月17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的“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杨红灿表示,将对网红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重拳出击,“刷单”“假评论”等违法行为将受到查处。

“网红带货”遭监管喊话,市场为何青睐网红?

01

市场为何青睐网红

网红经济用一个简短的公式表达就是:主播人格化+选品能力+价格优势=粉丝买单。《2019年淘宝直播生态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8年加入淘宝直播的主播人数同比增长180%,2018年淘宝直播平台“带货”超千亿元,同比增速近400%。除淘宝外,当前在抖音、微博等平台上,“带货”同样如火如荼。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19年“6.18”电商大报告》显示,直播网购用户群体的人均使用时长和次数均高于移动电商全网大盘数据,其中有接近8成的直播网购用户消费能力处于中高水平。

“网红带货”遭监管喊话,市场为何青睐网红?

网红直播带货的优势有:

(1)意见领袖效应

在消费升级趋势下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下沉市场消费者依赖意见领袖的引导。根据QuestMobile报告显示,90后、00后成为移动购物行业的核心群体,占比超四成,他们购物欲望强烈,易受到诱导、产生冲动消费,线上消费能力明显高于全网总体。当商品的选择性变多,有意见领袖通过直播的导购,让一部分有选择困难症的消费者降低了选购时间成本,直播具备即时性、刺激性,可以不断刺激消费者抢购、跟风大众的心理。

(2)更直接的感官刺激

相较于之前传统零售冷冰冰的陈列,到火爆一时的电视购物,再到现在的网络直播。后两者都有更强力的感官刺激,主持人们通过富感染力(夸张的)和声情并茂的推介更能快速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当一枚吃货闲来无事正在觅食时,看到主播们边吃边称赞时,难免会有即刻下单的冲动。

(3)低价走量与更快、更敏锐的市场嗅觉

网红直播需要确保更低的价格来走量与加强粉丝黏性,但就算是带货能力再强的大主播,如果没有有超高的上新速度以及货品丰富度,也带不起销量。

02

网红带货质量问题凸显

网红带货如火如荼的同时,直播卖货出现商品质量问题越来越被网友关注。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前不乏“网红”与商家合作进行良性“带货”,但部分“网红”“带货”背后存在不少“坑”,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今年5月,董女士在微信公众号上发文投诉,她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位大妈推销虾干的视频,下单购买后发现,虾干与视频中“红彤彤的烤虾”大相径庭。仔细查看发现,虾干为“三无”产品。而董女士在平台申请退款时,该订单信息已不复存在。该短视频平台回应称,已下架涉嫌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广告,并暂停烤虾类商品广告上线。

“网红带货”遭监管喊话,市场为何青睐网红?

据调查,“网红”“带货”存在虚假宣传泛滥,产品质量不过关、直播数据造假成灾,暗藏灰色产业链、付款方式随意,退换货维权难等几大“坑”。且消费双方通过微信等方式私下交易,一旦产生纠纷,后期退换货无法保障,投诉维权将面临困难。此外,专家还表示,部分商家通过短视频等方式卖出一批劣质产品后便会将产品下架,以防消费者“找上门”,同样给维权造成困难。

03

专项行动关注网红食品

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三部门将在全国联合开展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杨红灿表示,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将对利用网络、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电视购物栏目等渠道实施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重拳出击。专项行动将高度关注“网红”食品信息,梳理违法犯罪线索。要求电商第三方平台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并对“刷单”“假评论”涉嫌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网红带货”遭监管喊话,市场为何青睐网红?

专项以食品安全为根本原则,对那些受众广泛的食品,进行重点排查,一旦发现不合格食品立即进行立案查处,绝不手软。此外,杨红灿表示,有关部门会依法对处罚信息向社会公开,对有问题、有隐患的食品予以及时曝光。“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心中有数,放心安全地享用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