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科學飲食,寶媽孩子更健康

博士媽媽說:

“骨開十指或剖腹七層”是我們聽到的關於生孩子的描述。

從懷孕到生子,媽媽身體上的付出和犧牲是無法想象的。

生完孩子後,媽媽既要分泌乳汁哺育嬰兒,又要補償分娩時的營養損耗,促進機體各項功能儘快恢復,因此,哺乳期的媽媽比非哺乳時期需要更多的營養

媽媽的飲食情況將會直接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以及自己的身體恢復,所以,寶媽們需要把自己的飲食重視起來。

寶媽自我恢復篇

首先我們來看看,產後從飲食上如何對媽媽的身體進行修復呢?

1.肌組織的修復

宮體肌纖維、腹直肌、胃部肌肉等的修復。

關鍵原料蛋白質

2.上皮內膜組織再生

生完孩子之後的子宮內膜,血肉模糊,舉個例子形象一點說就相當於拿手使勁扇自己,連扇300下皮開肉綻的狀態,所以產後一定要注重子宮內膜的修復。

子宮內膜的修復跟維生素A的關係密不可分,VA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上皮組織細胞以及上皮內膜組織細胞的修復。

關鍵原料維生素A

哺乳期科學飲食,寶媽孩子更健康

3.血管組織的恢復

關鍵原料維生素B+鐵元素

4.膠原組織的修復

我們不能通過食用膠原蛋白而直接補充我們人體自身的膠原蛋白,因為膠原蛋白質是不完全蛋白質不能被我們人體所吸收利用的

比如我們常聽說的豬蹄、雞爪、阿膠之類的,實際上是無法補充我們人體的膠原蛋白的,而真正能補充合成人體膠原蛋白的關鍵原料是優質蛋白質+VC

5.抗氧化、抗衰老

生孩子之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媽媽的衰老,補充VC可以抗氧化抗、衰老。

哺乳期科學飲食,寶媽孩子更健康

所以產後媽媽,尤其坐月子期間的總體飲食原則,大家記住這五個字:蛋鐵ABC

  • 優質蛋白質:肉、魚、蛋、奶、豆類;
  • :紅肉(豬牛羊瘦肉)及內臟和血類;
  • VA:深色蔬果(紅色綠色黃色)比如:南瓜、胡蘿蔔、西紅柿、菠菜、油菜、西藍花、芒果、木瓜等,以及動物內臟;
  • VB:紅肉、糙米麵(原麥、原米)、堅果、粗糧等。需要注意的是烹飪食物的時候,一定要無鹼烹飪,加鹼之後VB會被嚴重破壞;
  • VC:柑橘類、莓類、獼猴桃、櫻桃、鮮棗等。

根據蛋鐵ABC的原理進行一日三餐的搭配,可以幫助媽媽們恢復到產前的青春貌美哦~

母乳寶媽飲食篇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母乳媽媽們如何飲食可以讓可愛的寶寶更加健康強壯呢?

“生命早期1000天”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生長髮育的“機遇窗口期”,生命早期1000天是指從女性懷孕的胎兒期(十月懷胎280天),到寶寶出生之後的兩歲(720天),這個時期影響著兒童期體格生長、智力發展和疾病抵抗力以及是預防成年期慢性疾病的關鍵窗口期。

生命早期良好的營養狀況,將是對寶寶健康的最佳投資之一,對寶寶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

哺乳期科學飲食,寶媽孩子更健康

上圖為中國營養學會給哺乳期媽媽的飲食建議,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礎上,增加了5條關鍵推薦

① 增加富含優質蛋白質及維生素A的動物性食物和海產品,選用碘鹽;

② 產褥期食物多樣不過量,重視整個哺乳期營養;

③ 愉悅心情,充足睡眠,促進乳汁分泌;

④ 堅持哺乳,適度運動,逐漸恢復適宜體重;

⑤ 忌菸酒,避免濃茶和咖啡。

哺乳期飲食原則:

1. 提供充足能量,飲食可以選擇3+3模式

哺乳期每天需要總能量是1800kcal+500kcal,比非哺乳期增加500kcal。

600×3+200×3:一日三餐當中每一餐的能量是600 Kcal,三次加餐,每餐的能量是200 Kcal。

600 Kcal舉例:

① 一碗標準的小碗蘭州拉麵是500 Kcal,可以再吃個雞蛋就差不多是600 Kcal;

② 平常所用的直徑10釐米的碗冒出來2釐米的米飯一碗,四個菜,每個菜大概一兩左右,一兩的菜量相當於快餐盤格子大小的菜量;

③ 300-400毫升的稀飯+一個拳頭大小的饅頭+三個菜差不多600 Kcal;

④ 素餃子25-30個約600 Kcal,肉餃子20-25個約600 Kcal。

200 Kcal舉例:

① 1個拳頭大的蘋果+100毫升的酸奶;

② 250毫升的小碗粥+拳頭大的饅頭或者兩片吐司麵包;

③ 300毫升的去皮去油的狀態下的湯+50克左右的肉;

④ 每日堅果一袋大概150 Kcal再加個玉米。

哺乳期科學飲食,寶媽孩子更健康

2. 提高優質蛋白的攝入,有助於提高乳汁質量

哺乳期每日蛋白質攝入總量是80克,比孕前增加25克,優質蛋白佔50%以上。

優質蛋白來源:肉、蛋、奶、豆類及其豆製品

80克相當於:每天一個蛋+每天一斤奶+每天60克紅肉(五個指頭並在一起的量)+60克白肉+每天一份豆製品。

注意:總蛋白質攝入量不超過100克,若蛋白質缺乏時及時選擇補充劑補充

3. 適當增加維生素A的攝入

維生素A不僅對於寶媽產後子宮內膜的恢復有幫助,也是寶寶生長髮育不可缺少的營養素。

少量維生素A可以通過乳汁傳遞給寶寶,尤其是產後2周內的初乳富含維生素A,隨著成熟乳的產生,維生素A含量會逐漸下降,所以哺乳期媽媽維生素A的攝入量可影響乳汁中維生素A的含量。

哺乳期媽媽每天對維生素A的需要量是1300μgRAE,比非哺乳期增加600μgRAE。

維生素A來源主要是動物肝臟,一週可以吃1-2次動物肝臟,85克豬肝或者40克雞肝都可滿足。

4. 增加碘的攝入

乳汁中缺乏碘,會影響到嬰兒智力的發育,除了增加碘鹽之外,還可以吃海帶、紫菜、扇貝、蝦等富含碘的食物。

哺乳期媽媽每天對碘的需求量是240μg/d,比非哺乳期增加了120μg/d。

一週吃1-2次海產品即可滿足。

哺乳期科學飲食,寶媽孩子更健康

5. 增加鈣的攝入

乳汁中鈣每天排出量約為300mg,如果母乳中乳汁鈣含量不夠,就會動用媽媽骨骼中的鈣來滿足乳汁中的鈣含量,這也是我們經常說為什麼媽媽這麼偉大,她們會優先保證嬰兒的營養需求,這樣就會導致媽媽缺鈣。

媽媽缺鈣就會出現腰痠背痛、抽筋等等一些症狀,所以我們建議寶媽在哺乳期要特別注意補鈣

哺乳期媽媽每天對鈣的需求量是1000mg/d,比非哺乳期增加了200mg/d。

鈣的食物來源:牛奶、酸奶、奶酪等奶製品,鈣含量高而且易吸收,每天奶量可達500ml,則可以獲得大約540mg的鈣。再加上其他豆製品、綠葉蔬菜、雞蛋等等,基本可以滿足每日所需。

如果寶媽飲食不均衡,可以諮詢醫生使用營養補充劑的方式來進行補鈣

哺乳期科學飲食,寶媽孩子更健康

6. 不宜喝茶和咖啡,忌菸酒

菸酒中的尼古丁和酒精會通過乳汁影響到嬰兒,茶、咖啡中的咖啡因有可能通過乳汁傳遞給寶寶,造成嬰兒興奮,影響生長髮育。

7. 媽媽每天的水系統

乳汁的分泌量跟媽媽每天攝入的水量有很大關係,所以我們建議在哺乳期多喝湯水,但是湯水的營養密度不夠,湯水過多會影響其他食物的攝入,會造成營養不良等營養問題。

因此喝湯也是有講究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① 每餐湯食不小於200毫升;

② 每天3-4次加餐,需補充湯食,200-300毫升,魚湯、海鮮湯、排骨湯(瘦)、牛羊肉(瘦)湯、菌菇湯、水果湯、發酵湯(醪糟湯)等都可以;

③ 每天1000-1200毫升的喝水量;

④ 一天湯水總量保持在2100毫升-2300毫升;

⑤ 不要喝油膩的湯水,容易引起寶寶脂肪消化不良性腹瀉。

簡單總結一下,媽媽們記住哺乳期這些飲食原則

  • 飲食多樣化、高蛋白、鈣豐富,含鐵豐富、足夠的新鮮蔬果與海產品;
  • 保持心情愉悅、足夠的睡眠時間、適量運動,不僅能夠幫助提高乳汁的含量和質量,同時也有利於寶媽自身的恢復及親子關係的培養。

傳統坐月子誤區

1. 產後要大補

不宜用人參等大補食物,均衡營養、合理膳食。

2. 認為湯比肉有營養

多湯水、少油膩,肉比湯有營養,喝湯也要吃肉。

3. 大量吃雞蛋

不宜多吃,一天吃1-2個即可。

哺乳期科學飲食,寶媽孩子更健康

4. 不能吃水果蔬菜

一斤蔬菜半斤果,保證一半綠葉菜,如果擔心水果偏涼,可以稍微熱一下即可。

5. 小米紅糖最補鐵

動物性食物鐵吸收率低,可食用紅肉、肝臟類、血等動物性食物,吸收利用率更高。

1.《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哺乳期婦女膳食指南.

2.《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特殊人群營養.

:文內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