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和紫娟:为何分别跟了宝玉和黛玉后随之改名?


袭人和紫娟:为何分别跟了宝玉和黛玉后随之改名?

林黛玉进贾府

大家知道:袭人和紫娟原本都是贾母跟前的丫鬟。按照书中所写,袭人“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而在林黛玉进贾府一章,又有“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至于“鹦哥”跟黛玉之后为何改名为“紫娟”,书中并无交待......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两人易主后为何都改了名字呢?笔者以为:自然与她们所跟主人身份的变化有关......

袭人和紫娟:为何分别跟了宝玉和黛玉后随之改名?

丫鬟鹦哥

首先来说宝玉。红迷朋友们知道:带脂批的《红楼梦》八十回原稿有正反两读的功用,即:正读是一本小说,反读是一部明清更替之际的“野史”——而贾宝玉在小说中的身份是国公府一个喜欢吟诗作赋的贵公子,他之所以把丫鬟的“珍珠”之名改为“袭人”,是因为她姓花,因南宋诗人陆游在其《村居书喜》一诗中有“花气袭人知骤暖”句。所以,为她更名为花袭人,表现的正是他的文学天赋和爱好;而在反读一面的“野史”中,贾宝玉又被隐喻为一枚源自秦帝国的“传国玉玺”,可随小说中故事场景的变幻而幻化成为不同历史时期的皇帝、太子等。按照汉字的组合:“袭人”又可拆为“龙衣人”。她作为陪伴在宝玉身边的一号大丫鬟,暗示的正是贾宝玉在“野史”中为身穿龙袍的皇帝身份。

袭人和紫娟:为何分别跟了宝玉和黛玉后随之改名?

黛玉与紫娟

说完了贾宝玉,再来看林黛玉。黛玉在小说一层,是一位来自东南扬州的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女儿。因为母亲离世来到京城投奔外祖母,却无意中得遇了生死恋人贾宝玉......可她凭直觉感知到:二舅母王夫人并不喜欢自己。这在那个婚姻大事须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的社会大环境中,总有一种前途渺茫的预感。加上不久后父亲也病世,她成了一个身世飘零的孤女,因而在贾府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此终日自怨自艾,以泪洗面。所以,笔者以为:贾母将丫鬟“鹦哥”送给黛玉后之所以改名为“紫娟”,一方面是因为黛玉曾在潇湘馆养了一只鹦鹉,会学她吟诵《葬花辞》中的诗句。而鹦鹉即“鹦哥”,重了丫鬟的名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紫娟”一名可使人联想到"望帝啼鹃"的典故:相传"望帝"是周朝末年蜀国的国君,名叫杜宇。曾禅位隐退,后因国亡而死——魂魄化鸟,暮春悲啼,叫声犹如"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直至口中流血也不停止。所以,蜀人称此鸟为“杜鹃”,因此有“杜鹃啼血”之说——后来的诗人常把杜鹃悲啼与人的凄凉境遇作比。如文天祥诗中就有"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的名句。

这样看来:丫鬟“鹦哥”之所以改名为紫鹃,难道不正与林黛玉凄凉的身世与凄苦心境暗合,而林黛玉逝后的归葬原籍又与杜鹃鸟“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叫声对应?书中奥妙,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乙卯本

百二十回程高本《红楼梦》

《红》海无涯,欢迎评论、转发、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