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攻打明朝時,明朝的藩屬國朝鮮在幹嘛?為何不與明夾擊滅金

東亞變局

在十六世紀末期的東亞大地上,

發生了兩件改變未來東亞格局的大事

1)萬曆援朝戰爭

第一件是海洋彼岸的日本,結束了一百多年的戰亂,在豐臣秀吉的帶領下於1590年基本重獲統一。但此時的日本,分封諸侯之間利益分配不均,致使國內矛盾尖銳,豐臣秀吉為了緩解這一矛盾,削弱諸侯勢力,決定出兵朝鮮

日本經過百年國內戰爭的錘鍊,軍事能力空前強大。所以這次戰爭自1592年一開始,日本就一路勢如破竹,一個月便攻陷了朝鮮都城漢城(現韓國首爾),趕走了朝鮮國王。朝鮮被迫請求明朝出軍,萬曆皇帝派出了帝國精銳部隊——三萬多遼東鐵騎和三千戚家軍增援朝鮮,1595年雙方在平壤大戰,以日軍大敗後撤告終,而明朝也無力殲滅日軍,雙方開始和談。但是出於對和談條件的不滿,豐臣秀吉1597年再次攻朝,朝鮮國王再次求援,明朝先後投入七萬多軍隊,戰爭你來我往,直至1598年,豐臣秀吉病死,日本國內政局變動,明軍和朝鮮軍合力將日本人徹底趕出了朝鮮半島。歷時七年的

萬曆援朝戰爭(朝鮮稱:壬辰倭亂;日本稱:文祿・慶長の役)終於結束。

此役明軍傷亡3-6萬,日軍傷亡約8萬,朝鮮軍死亡31萬,朝鮮國內戰力基本被消耗殆盡,明王朝的軍力也受到了較為嚴重的損耗。這也為接下來要說的第二件大事埋下了隱患。

後金攻打明朝時,明朝的藩屬國朝鮮在幹嘛?為何不與明夾擊滅金

豐臣秀吉

2)女真崛起

在朝鮮激戰的同時,中國東北地區也迎來了鉅變,這便是我們所說的第二件大事。建州女真的首領努爾哈赤逐漸統一了女真諸部,並於1616年建立後金國,發佈“七大恨”討明檄文,嚮明宣戰。

大金國主臣努爾哈赤詔告於皇天后土曰:

我之祖父,未嘗損明邊一草寸土,明無端起釁邊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明雖起釁,我尚修好,設碑立誓,凡滿漢人等,無越疆土,敢有越者,見即誅之,見而顧縱,殃及縱者,詎明覆渝誓言,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此恨二也;明人於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歲竊逾疆場,肆其攘奪,我遵誓行誅,明負前盟,責我擅殺,拘我廣寧使臣綱古裡方吉納,脅取十人,殺之邊境,此恨三也;明越境以兵助葉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適蒙古,此恨四也;柴河三岔撫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眾,耕田藝谷,明不容留獲,遣兵驅逐,此恨五也;邊外葉赫,獲罪於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遺書詬言,肆行凌辱,此恨六也;昔哈達助葉赫二次來侵,我自報之,天既授我哈達之人矣,明又擋之,脅我還其國,己以哈達之人,數被葉赫侵掠,夫列國之相征伐也,順天心者勝而存,逆天意者敗而亡,豈能使死於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還乎?天建大國之君,即為天下共主,何獨構怨於我國也?今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為剖斷,此恨七也!

欺凌實甚,情所難堪,因此七恨之故,是以徵之。

後金攻打明朝時,明朝的藩屬國朝鮮在幹嘛?為何不與明夾擊滅金

時局圖

夾縫中的朝鮮

1)光海君搖擺不定

1618年,努爾哈赤攻佔遼東重鎮撫順,這一舉動強烈震動了明朝朝野,明朝開始全力備戰,準備剿滅後金勢力。同時,明朝政府也派遣使臣要求朝鮮一同出戰伐金。

朝鮮國王光海君陷入了兩難境地,這兩邊都不是他能惹得起的,一邊是動不動就來教他做人的殺神努爾哈赤,激怒了他,現在就要捱揍;而另一邊是多年以來一直教他們做人的大明王朝,現在不聽話,等大明騰出手來,他更要捱揍。

此時朝鮮國內民眾可不會權衡這些利弊,他們深知明王朝對他們的恩惠,所以覺得理應出兵助明,搖擺不定的光海君終於出兵。但是他卻下了密令指示朝鮮軍隊保留實力,不要與後金正面交鋒,最終導致朝鮮軍在薩爾滸之戰中被少於自己的後金軍隊擊敗。遇到這樣的對手,真是不知道該說努爾哈赤厲害還是運氣好呢!

此後光海君不圖報仇,卻想通過和親來與後金促成和平,從而保全自己的地位,但是朝鮮朝野內很多人對明帝國依然充滿信心,覺得應該通過這次機會增強兩國友誼,畢竟有這樣的宗主國其實好處還是很多的。

2)仁祖政變奪權

1623年,失去民心的光海君被他的侄子綾陽君李倧以"倫紀已絕,宗社將亡,慨然有撥亂反正之志"為藉口發動軍事奪權運動趕下了臺,流放孤島。光海君再一次用親身經歷證明了兩面派終將獲得悲慘結局。

明朝一開始並不承認綾陽君李倧的合法地位,認為這是叛逆篡位,但是迫於後金的威脅日甚,急需要朝鮮的援助。而綾陽君李倧得國不正,也急需要明朝的冊封來鞏固政權。明朝最終以朝鮮出兵抗金為條件冊封綾陽君李倧為仁祖大王。

雖然冊封已成事實,但兩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明朝依然定性這次政變乃是"篡逆",只是出於"聯鮮制奴"大局,而權且未顧"綱常名義"。關於這次政變的屬性,中原王朝直至清乾隆年間編撰《明史》時才由"篡逆"改記載為綾陽君李倧順應民心,撥亂反正。

3)名義上的親明排金

關於仁祖反正的性質我們暫且不論,來說一說此後明、金、朝三方的關係。仁祖政變後朝鮮國內外交態勢很快由光海君時期的

搖擺中立轉向親明排金,但是仁祖當政後內部政權不穩,無力實質性抗金。所以依然只是口頭上親明,實際卻並未見什麼動作,甚至還幻想著不去刺激後金,唯恐迎來戰禍。

後金攻打明朝時,明朝的藩屬國朝鮮在幹嘛?為何不與明夾擊滅金

朝鮮王宮

倒向後金

1)丁卯戰爭

可是你想中立,別人卻不和你玩曖昧。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繼位後金之主。這也是一位雄主,鑑於努爾哈赤在遼東戰鬥多年,卻始終無法突破山海關,取得戰略性的勝利,繼位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627年,皇太極一面遣使與明朝守將袁崇煥請和,一面調轉矛頭髮動伐朝戰爭,一直以來幻想中立的朝鮮,根本就沒有戰爭準備,只能採取“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撤退到江華島,來保存實力。

在僅僅抵抗了三個月後,後金軍隊兵臨朝鮮京城,朝鮮便屈服了,接受後金“兄弟關係”,同意與後金互市,向後金提供物資。


值得一提的是,皇太極此次的戰略目標其實是拔掉毛文龍建立的東江鎮,解除對明作戰時的後顧之憂,可是朝鮮國內普遍認為毛文龍不是金兵對手,所以很快倒向了後金,並借道後金,幫助後金攻打毛文龍部,後金久攻毛文龍部,損失慘重卻無戰果,隨即想要撤軍。撤軍之前一想不能白來,便又遷怒於朝鮮,攻城掠地,燒殺搶掠,後來竟發展到想滅掉朝鮮的地步。朝鮮國王李倧在逃跑過程中,又嚮明求援,明天啟皇帝為彰顯天朝氣量,也為了戰略大局,遂派遣毛文龍部入朝增援,擊退金軍,再一次幫助朝鮮免受亡國之災。

而朝鮮國內卻普遍認為是朝鮮義軍擊退了金軍!

後金攻打明朝時,明朝的藩屬國朝鮮在幹嘛?為何不與明夾擊滅金

"東江鎮"治所在今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平壤市椴島

2)丙子胡亂

1635年,皇太極準備稱帝,遣使要求朝鮮斷絕與明朝的關係,承認金為其宗主國。早已對金頻繁索要物資不滿的朝鮮國王扣押金使,撕毀1627年丁卯戰爭時的城下之盟。

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建國號“清”,朝鮮國內抗金之志空前高漲,拒不承認。

"使彼虜得知我國之所秉守,不可以幹紀亂常之事有所犯焉。則雖以國斃,可以有辭於天下後世也"

皇太極大怒,遂派兵伐朝,朝鮮方面一邊積極備戰,一邊請求談判,拖延時間等待援軍,但是此時的明朝,內有天降大旱,農民起義,外有清軍虎視眈眈,而且幾位得力戰將皆已去世,內憂外患纏身,自顧不暇。雖然崇禎皇帝派總兵陳洪範調各鎮舟師赴援,但終究於事無補,為時晚矣。

此後,朝鮮便正式臣服於清,一直持續到甲午中日之戰後。

後金攻打明朝時,明朝的藩屬國朝鮮在幹嘛?為何不與明夾擊滅金

皇太極

後議

雖然前有日本侵略,削弱了朝鮮的有生力量,以至於後期與金交戰底氣不足。但是致使朝鮮兵敗,不得不臣服於清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朝鮮為保存實力,兩面討好,不敢堅定聯明與金正面作戰,最終錯失良好戰機。明王朝也對局勢判斷不力,未能採取有效措施,爭取朝鮮支持。以至於等到後來,明王朝內部腐敗,錯殺大將,農民起義等諸多原因致使無暇顧及朝鮮,最終雙雙亡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