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企業構建精益供應鏈管理的思路要點

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益至講壇的本期內容。我們專注於分享傳播精益理念,歡迎大家加入到益諮會,一起學精益,勤思考,讓精益行動起來!


- 1 -


智能製造時代,製造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需要具有更多的市場要素、技術要素和服務要素。如果缺乏精益管理思想的供應鏈建設引導,智能製造僅僅是生產模式的轉變,無法形成商業模式的創新與升級。


- 2 -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相對於傳統供應鏈,在智能製造時代,製造企業的供應鏈運營不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救火模式,更多強調系統優化與全供應鏈的績效,而不是局部優化的部門績效,強調“牽一髮而動全身”,完全協同性。


同時將更加看重相對於客戶服務滿意度的精準性、有效性。製造企業更加具有時代感和存在感,不再是躲在代理商後面或者企業銷售部門後面被動“提供”產品,而是主動分析、主動服務。


這時將會更多地邀請客戶進行體驗式的開發、測試客戶要求,進行符合客戶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模式整合,以保證該產品或服務客戶對於的“黏性”,從而反過來促進產品和服務的迭代升級。供應鏈也就能進行自我反饋、自我補償,從而智能化迭代升級。


工廠企業構建精益供應鏈管理的思路要點


- 3 -


傳統的精益生產理論強調只有製造才是增值的,那是產品時代的思維。在智能供應鏈管理時代,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時代了,強調的是有效訂單交付,也就是OTD,那麼增值的是實現客戶價值。


因此精益供應鏈物流強調的是有利於實現客戶價值,由此而言,物流的包裝、搬運、運輸、配送、信息等都是增值的。於是有了如下邏輯:不僅僅生產才是增值的(物流、研發當然也是)、不是所有的生產都是增值的(過量生產就是浪費)。


有利於完成OTD的有效交付的物流與供應鏈過程都是增值的。實際上,在企業供應鏈過程中,生產佔據了5%的時間,卻承擔了95%的壓力,而這些壓力應該可以通過供應鏈智能化來化解。


從精益生產開始,拉動精益物流、精益採購、精益配送等等,全過程都必須是精益精準的,並且是在運營標準的基礎上聯動展開,達到量化管理,並在管理過程中不斷減少甚至消滅“標準-計劃-執行”之間的差異,形成一體化控制體系。


並且更加強調以製造企業為切入點的平臺功能,只不過這個平臺功能不再是單一維度,而是具有立體性,涉及到產品生命週期、市場、供應商、工廠建築、流程、信息等。    


- 4 -


而所謂的精益供應鏈,不再是以某個單一功能實現為目標的暫時性項目,而是打造製造企業服務能力的綜合系統,使企業具有“聚核”功能,從而提升核心競爭能力。該平臺不但需要有良好的智能供應鏈基礎,更需要良好的智能化信息平臺。


不再是站在企業內部來考慮如何滿足客戶或者銷售部門的“訂單要求”,而是站在客戶端思考“客戶需要什麼樣的服務”。此時或許沒有了銷售部門或者代理商,而是直面客戶或者潛在客戶。總之,在精益供應鏈上,不再是企業的某人或者某個部門在思考,而是整條供應鏈在思考。


精益供應鏈管理是一個複雜、動態、多變的過程,未來將更多地應用物聯網、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更傾向於使用可視化(而不是此前精益生產通用的信息展示板)的手段來顯示數據,採用移動化的手段來訪問數據,也更重視人機系統的協調性,實現人性化的技術和管理系統。


企業通過供應鏈向有效增值鏈提純的全過程管理、信息集中化管理、系統動態化管理,將實現整個智慧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進而提高生產效率,提升價值鏈協同效率,縮短滿足客戶訂單的時間,從而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使得全球範圍的供應鏈管理更具效率。


工廠企業構建精益供應鏈管理的思路要點


- 5 -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大家對開展供應鏈管理工作有什麼看法?或者有什麼工作心得?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聊聊。另外,如果覺得此文讓你小有收穫,可以搜索“益至諮詢”與我們進行互動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