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所当然-反省

  1. 理所当然是按照道理应当是这样的意思。但是往往很多人并不能感知到事情的道理,而只是依靠自己的情绪去要求。这就很容易让被要求的人内心当中产生一种极其愤怒和不平衡的感受,从而有可能将谈话进行到一种极端的境况当中,进行不下去。生活和工作当中处处是这样的例子,比如有些已经步入社会当中的啃老族对父母说的话-你生了我你就得好好的养着我。这就是内心当中没有感知到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自己的输入输出是完全需要依靠自己来解决的这个道理所引发的理所当然,如果不是因为你和你父母之间的亲情所在,你会在外面喝西北风;
  2. 接上一条。任何一个人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都应该对你们所交谈的事情的本质都有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在一定的层次上得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就上面那个例子,父母是生了你,但是他们把你养到心智成熟的那一刻(大概18岁左右)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任务,你从那一刻起你就要独自完成自己的输入输出和积累,至于你在这个过程当中会遭遇什么样子的痛苦,那是你成长过程当中所必须经历的痛苦,没有任何一个人需要为此负责。否则你父母这样要求他们父母所遭受的拒绝谁来承受,你吗?
  3. 大部分人所谓的困扰都是因为潜意识最浅层的情绪,观念,认同,信念所造成的,偶尔有一小部分人可以意识到这是因为潜意识的中层经历,印象,记忆,伤害所支配和决定的,只有极为少数的人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所谓的困扰的根源在于自己的遗传基因,也就是潜意识的最深层次。这个分布的规律不是你读多少书就可以意识到的,而是你要经历很多事情以后才能够感受到的,大部分人在经历到第二个层次的时候就已经年老体衰了,根本没有任何的精力和体力再去发掘和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了;这很无奈,但是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的解决办法;
  4. 很多人看了我写的关于读书的小短文以后就来咨询我有没有给他推荐的书籍,或者让我给他们判断一下他们自己的读书方法,但是我在要求他们交换这个意见的时候就彻底的不说话了。他们的心里观念很简单,不就是让你说几句话吗,怎么还有条件。其实我倒不生气,只是我更加的期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人能够明白你觉得别人的东西对你有好处,那一定是别人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出来的结果,你完全应该对这些东西付出自己的成本。如果你对这一个规律不明白,那么你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永远会以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去行事,这是很没有好处的;或许你现在还不能感受到,但我确定你过上几年以后你一定会知晓它的重要性,除非你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没有任何的反思;
  5. 修行的最终目的修的是你自己的心,而不是向外求一个所谓的正果。你一旦有了想法说想求得一个正果,那就是在用自己的得失之心来驱动自己的心,而无论是哪一个派别,其首要的要破除的心就是自己的得失之心。这是很多修行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一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你想一想你自己是在什么情况下有了修行的念头,一定是在经历了一些让自己内心不舒服的事情之后才会有的想法,你想要这个不舒服的感觉消失或者不影响你以后的生活,所以你想出来了一个修行的概念去执行,这其实就是在自己想办法折磨自己;其结果一定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6. 接上一条。那怎么办呢?你想一想修行这个词的意思,修正自己的行为。而人的行为是其内心感受穿透内心能量驱动思维模式产生言行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其本质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内心能量,内心感受是心的一种基本功能,不可能消除,那么你就只能去控制自己的内心能量的厚度了,绝大部分人需要去增强这种内心能量,越多越好。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决定了你自己的行为,也就达到了修行的最终目的。这从表面上看是修心,但从本质上看是围心;从认知层次的角度来说,你的内心能量是支撑你认知层次的主要力量,所以一旦你的内心能量增强了,你的认知层次到达一定水平以后你就会看透很多东西,那个时候你也就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
  7. 今天从早上7.30开始看书一直到下午5.30,中间就出去吃了一顿饭洗了一下车占用了30分钟,真的是足足看了有9个半小时的书。没什么目标或者太过于起伏的感觉,只是觉得不能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于是就用阅读来组成自己的时间成分,至少以后在回顾的时候不会因为一整天什么事情都没有做而产生一种生命不曾起舞的愧疚感。至于你说的有什么收获之类的,那就是我现在输出的一种积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必在意;
  8. 内向和外向只是对于你长时间行为特征的一种形容,一种描述。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都不改变你这个人,只是你要在你所从事的工作当中适当的调整一下,或者你直接将自己的工作和你本身的特性结合在一起,这样就不会有羡慕别人游刃有余的想法和念头的了。因为你行为上的改变是需要极其长时间的内心反应的,你只是在外表行为上的改变并不会带给你多大的效果,而且你会时时刻刻的担心自己的外界行为是不是外向,这很痛苦;所以解决的办法最好就是不要轻易改变你的内心感应,试图去找寻适应内心的氛围;
  9. 有时候做规划的时候要注意你要有一个大一点的规划,不需要特别细致的具体细则。很多人都会说如果没有具体的可以衡量的细节去把控,那么自己的规划最终是不能够落实到位的。但是我想问问你,你之前做的非常具体的规划真的都落实到位了吗?比如说一年读多少本书,赚多少钱,运动多少个小时。这里面有两个很容易搞混淆的事实,第一个是具体的实施步骤一定是随着自己的状态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你不断的调整才可以,而这种不断的调整势必会让你觉得烦不胜烦,最终也执行不到位;其次是大一点的规划是用心去决定你的行为而不是用标准的行为去影响你的心;
  10. 犹豫不决的人其原因很简单,就是不能够相信自己做出的行为会不会带给自己期望的结果。这其实很没有必要,因为如果你没有具体的行为发生,那么一定是没有任何的结果产生的。于是你自己的心里就会不断的在纠结自己要不要去做,或者哪里还没有想到,不保险。其实在你拥有了对这件事情足够的知识和见识以后,你不妨先走出具体的一步,再根据出现的结果来适当的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让你单纯的内心当中消耗转换为一种可持续进行的循环。走出这一点很重要;


理所当然-反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