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著“小辮子”的洋務運動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內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民,以為吾中國之政教風俗無一不優於他國。所不及者惟槍耳、炮耳、船耳、機器耳。----梁啟超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戰爭以清朝落敗告終,大清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各國列強虎視眈眈,清朝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窮則思變,清朝有志之士變法圖強,開展了為期30年的洋務運動。

留著“小辮子”的洋務運動

1865年丁日昌在上海虹口購買了美國的旗記鐵廠,李鴻章併入原來的丁日昌的炮局和韓殿甲的炮局,加上容閎的新式設備,正式成立了江南製造總局,江南製造總局一開始只是製造子彈、槍支、火炮等。數年之後,其便開始製造大型艦船,“側海”,"威靖","鎮安"相繼問世。另外江南製造總局還肩負起培養現代化人才,傳播西方知識的責任。這無疑為鞏固清朝的統治貢獻了力量。隨後, 李鴻章籌辦了輪船招商局,啟用徐潤,唐廷樞採用官督民辦的方式進行運營,短短數年擊敗美國的旗昌洋行,英國的太古洋行。在收購旗昌洋行時,旗昌洋行開價220萬兩白銀,而招商局總資本也不過75萬兩,可謂是小魚吃掉了大魚。輪船招商局站穩腳跟後,李鴻章又開辦了開平礦務局,一年之內搶佔日本在天津的市場,天津進口日煤由1.74萬噸到0.54萬噸再到566噸,煤炭市場盡歸我手。

留著“小辮子”的洋務運動

然而,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卻以失敗告終,不能不謂可惜!李鴻章曾說過:中國文武制度,實施皆在西方之上,唯獨火器萬不能及。張之洞也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清朝出使德意志時只問船炮如何, 而其他國家出使學習的是學術及政治原理,圖謀改造國家。清朝高級官員不能意識到國家問題根源之所在,難怪德意志首相俾斯麥曾斷言:兩者的角逐,中國必敗。這一斷言果然在甲午海戰中被證實。洋務派人士思想上的麻木以及保守黨實力的強大最終沒有拯救日益沉淪的清朝,洋務運動的失敗也預示著大清的命運由此而終結!

留著“小辮子”的洋務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