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職場有這種想法的人,下場就是如此

原文:《資治通鑑》唐紀八,初,蕭薦封德彝於上皇,上皇以為中書令。及上即位,為左僕射,德彝為右僕射。議事已定,德彝數反於上前,由是有隙。時房玄齡、杜如晦新用事,皆疏而親德彝,不能平,遂上封事論之,辭指寥落,由是忤旨。會與陳叔達忿爭於上前,庚辰,、叔達皆坐不敬,免官。

譯文:起初,蕭瑀向高祖薦舉封德彝,高祖任命他為中書令。到了太宗即位,改任蕭瑀為尚書左僕射。封德彝為右僕射,二人商定將要上奏的事,到了太宗面前封德彝屢次變易,由此二人之間產生隔閡。當時房玄齡、杜如晦剛當權,均疏遠蕭瑀而親近封德彝,蕭瑀憤憤不平,於是上密封的奏章理論,辭意淒涼,由此觸犯聖意。適逢蕭瑀與陳叔達又在太宗面前含怒爭辯,庚辰(二十五日),蕭、陳叔達皆以對皇上不恭敬的罪名,被罷官免職。


深度解析:職場有這種想法的人,下場就是如此


解析:職場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很多人都認為職場為什麼大家不能和平共處,各幹各的事和和氣氣一起共事多好啊,為什麼要勾心鬥角互相攻伐呢?那樣不是很累嘛,這個社會就是這樣,樹欲靜而風不止,不是你不想,就代表別人和你一個想法。你永遠不知道你什麼地方得罪了其他人,更何況有利益的地方,鬥爭更是複雜,大家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背後都在使用各種手段除掉對手,資源就那麼多,不爭利益怎麼可能自動砸到你頭上呢?即使有砸上的可能,那也不是餡餅而是陷阱。蕭瑀自認為推薦了封德彝,封德彝就需要感恩戴德,時刻銘記在心,大家共同發展,但封德彝不這樣想,而是利用了他的這種幼稚想法,借刀殺人蕭瑀被免職。封德彝是如何做到的?

1、失去信任

蕭瑀天真的認為是他舉薦了封德彝,就誤認為封德彝感激他,而且把他當朋友看待,當唐太宗讓他二人,一個為左僕射,一個為右僕射時,蕭瑀覺得他和封德彝,即是同事,也是朋友,而且是他推薦了封德彝,他們兩個的關係就不用說了。二人商定將要上奏的事,可是到了太宗面前封德彝多次改變,是封德彝故意拿他做試探太宗的意圖,而後迎合太宗,取得太宗的信任。封德彝要麼是提前揣摩了太宗的意圖,故意誘導蕭瑀提出相反的意見,或者是封德彝比清楚太宗的意圖,是利用了蕭瑀打頭陣,試探清楚太宗的意圖,然後提出迎合太宗的意見,取得了太宗的認可。多次之後,蕭瑀在太宗面前失去了太宗的信任。

2、引發反感

蕭瑀多次被自認為是朋友的封德彝所坑,心裡特別的難受,又沒有辦法給其他人說,要是給其他人說,其他人會覺得是他自作自受,識人不明,無法給其他人訴說。覺得只能偷偷的寫信告訴唐太宗,覺得領導可以給他做主,實際上這是政治幼稚的表現,已經在領導那裡失去了信任,再在領導面前說其他人的壞話,領導就會覺得他是個小人,而且還不斷的給自己找麻煩,所以引起了唐太宗的反感。

3、最後補刀

引起領導的反感還不夠,還需要最後再添一把火,要激怒領導,讓領導在有情緒的時候,直接一擊必殺。如果只是讓領導反感,而沒有後續,間隔的時間太長,領導的氣也就慢慢消了,那麼之前的一切努力都白費了。所以封德彝肯定私底下,做了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應該是私底下借用蕭瑀的名義說了一些陳叔達比較隱私的事情,讓陳叔達極度的不爽,所以在開會的時候,陳叔達和蕭瑀大吵大鬧,讓唐太宗很不爽,情緒上來之後,就把他們兩個人的官都給免了。

職場是沒有朋友的,不要在職場和任何人談感情,職場談感情只會被別人利用,在別人的眼裡,也覺得是個傻逼。蕭瑀如何不是把封德彝當朋友,他的隱私怎麼會被封德彝知道呢?在任何時候捅自己最狠的永遠是你身邊的人,因為你有太多的隱私被身邊的人掌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