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改朝換代之原因

從禹建立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開始,歷代王朝都躲不過改朝換代的命運。每個帝王都希望自己的王朝千秋萬世,秦始皇就是典型,他叫始皇帝,繼位的叫秦二世,明白了吧。但結果是悲催的,秦朝是大一統王朝最短命的,十五年而亡,真是被歷史開了個玩笑。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中國歷史朝代更替的原因。

中國歷史改朝換代之原因

一、傳統文化

1、道家的“物極必反”思想

老子的《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其原因就是《道德經》在揭示宇宙本源和運行規律方面高屋建瓴,博大精深。時至今日,其理論也沒有過時,反而更加備受推崇。《道德經》認為宇宙運行的第一規律是:“反者道之動”。這也是萬事萬物演化的第一規律。物極必反,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事物陰陽轉化。一個王朝經過孕育、發展、輝煌、沒落,最終必然滅亡,新的王朝則會興起。如此循環往復。

2、儒家的“道統說”思想

戰國時期儒家亞聖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孟子認為,上天是有情的,君主的權利是上天授予的,君主必須遵循天道造福百姓。如果違反了這個天道,上天就要降下災禍以示警,如果屢教不改,就要改朝換代。

西漢的大儒董仲舒提出“三統”學說。董仲舒認為朝代更替是因為“三統”運行產生的影響,“三統”即黑統、白統、赤統的循環,每個朝代都依循一統。例如夏朝代表黑統,商朝代表白統,周朝代表赤統,依此順序循環往復。孟子、董仲舒的學說雖然形而上(對天道的分析有想當然的成分),但我們要明白這些思想的另一個意義,就是為了告誡統治者:“您的權利是很大,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但您的悠著點,您懂得…”

有人認為道統說有迷信的成分,不足為據。其實它最重要的意義是為後世的朝代更替提供了理論依據。有句老話說:“師出有名”,中國人最講究“正名”。道統說賦予了改朝換代的合法性。我們看到,導致漢朝滅亡的黃巾起義,他們的宣傳口號就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漢朝的道統完了,馬上要被新的道統代替。後來的改朝換代,新王一定會在道統的承接方面做足功課。

思想是重要的。我們的近鄰日本也有千年文明史,但沒有改朝換代。因為他們的思想是死忠天皇。這當然有好處,就是凝聚力強。不過也有壞處,如果天皇一條路走到黑那是要讓百姓挨原子彈的。

中國歷史改朝換代之原因

二、當代理念

1、生產力與思想文化的發展

根據馬克思主義學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在生產力發展取得重大進步時期,就需要新的社會關係與之相適應,這就會造成朝代的更替。但這一理論可以解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換、繼而向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社會轉換的問題。無法解釋我國朝代更替頻繁的問題。我國有二千多年的封建史,照著這一理論,從大秦到大清有一個朝代就可以了。

我國曆史上有兩個思想文化爆炸的時期,一是先秦時期,另外就是清末北洋時期,一個是自身積澱造成的,另一個是外來刺激造成的。思想文化的發展也是朝代更替的重要原因。

把思想文化發展和生產力進步放一起分析,原因是上述兩個思想文化爆炸時期也對應著中國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轉化的時期。

2、自然災害與異族入侵

根據科學研究,明朝末年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自然災害頻繁,在李自成起義的山西地區,連續十年歉收,百姓揭竿而起者眾多。

同樣是明朝末年,東北方的女真族再次興起,連年邊患。內憂外患之下,大明王朝沒能撐住。西晉、兩宋的滅亡也源於外族入侵。

我們把自然災害和外族入侵放在一起,原因是這些因素是不可控的,也是統治者的無奈。不過,除非小行星撞地球的小概率事件,否則這些只是朝代更替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性原因。偉人的那句:“打鐵自身硬”要謹記。

3、統治者無能

每一個朝代,開國及前期帝王一般都有艱辛的奮鬥史,有一定的社會底層經歷,知道百姓的不容易,懂得勵精圖治,這就是所謂的明君。傳到後來的帝王,生在安樂窩,哪裡知道世事艱辛。要麼殘暴,要麼驕奢淫逸,要麼缺心眼而被臣僚矇蔽,這就是所謂的暴君、昏君、庸君。這時百姓不堪其所擾,腐敗,土地兼併等問題嚴重,階級矛盾尖銳而不可調和。覆滅在所難免。

通過上述分析得出中國歷史改朝換代之原因:“既有思想理論依據,又有生產力發展、思想文化進步、天災、異族入侵等客觀因素,也有君主無能的主觀因素”。

中國歷史改朝換代之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