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如果给诸葛亮十吨土豆,那么季汉能否击败曹魏入主中原?

诸葛亮六出祁山,大部分失败的原因是粮食不足,而且运粮实在太困难。从汉中到关中,也就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骆谷道)、子午道等少数路可走,无论哪一条路都是翻山越岭,翻山越岭,翻山越岭。

三国时期如果给诸葛亮十吨土豆,那么季汉能否击败曹魏入主中原?

三国时期如果给诸葛亮十吨土豆,那么季汉能否击败曹魏入主中原?

粮食问题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败的条件之一,但远远不是国家统一的决定性因素。

其中涉及到政治、人口、人才、经济等综合国力。

1、在三国鼎立中蜀汉政权相对而言,形成气候晚于曹魏、孙权。夷陵之战后,军事实力远不及魏、吴。与才多将广,人才聚集的曹魏相较,差之远矣。

3、“兴复汉室”的口号早已没有多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东汉腐败政治在人民心目中早已完全丧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4、蜀汉朝廷宦官黄皓等专权,后主昏暗,后防空虚,纵使姜维在前线拼命作战,终难挽回危运,后主早已降魏做俘虏,进入安乐宫。

三国时期如果给诸葛亮十吨土豆,那么季汉能否击败曹魏入主中原?

5、北伐战事中,关键时刻用人失误,马谡失街亭,李严误军粮,失去大好战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失之难以挽回。

6、攻占陇右后,没有建立起牢固的政治、军事根据地,往往粮尽兵退,收地复失,陇右诸多有利因素未能充分利用。

7、屯兵戍边措施不力,前线军需供给不济,往往粮尽而还。与此,曹魏采取得力改革措施,经济发展,国力相之强盛。

综上述,总结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北定中原”关系中的成败教训明示,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富裕,民族要兴旺,事业要发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有强有力才干的人才队伍;兴利除弊、反腐反贪、惩治腐败;加强民族大团结;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合理用人;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否则,将终难如愿以偿。

三国时期如果给诸葛亮十吨土豆,那么季汉能否击败曹魏入主中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