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訐、竊取與諜戰 自動駕駛“暗戰”多年

攻訐、竊取與諜戰 自動駕駛“暗戰”多年

有時候,現實往往比電影更加傳奇。幾十年前諜戰大片裡的橋段,也會在今時今刻反覆上演。

不久前的3月20日,持續了3年優步前高管安東尼·萊萬多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竊取谷歌自動駕駛技術機密文件一案有了新的進展,優步前高管萊萬多斯基已承認他竊取了谷歌的機密文件。隨著案件細節與結果的公佈,自動駕駛領域企業的一系列“商業諜案”漸漸浮現在人們的眼前。

攻訐、竊取與諜戰 自動駕駛“暗戰”多年

在自動駕駛這個科技最前沿的領域裡,除了我們所津津樂道的技術層面“明戰”之外,還有許多“暗戰”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裡暗流湧動。這些“暗戰”包括但不限於竊取機密、攻訐對手等手段,與我們想象中的商業競爭相去甚遠。

我們的雖然無法作為局內人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但也可以從案件公佈出來的部分事實中,窺探其中一隅。從2010年到2020年,從國外到國內,從科技企業到車企,自動駕駛領域的“暗戰”已經拉開帷幕。

[·員工竊取資料 公司明爭暗鬥·]

如果翻開歷史,我們可以發現,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寫滿了“一切皆有可能”。不論是技術員工攜機密跳槽,還是買通其它公司內部人員提供技術資料,或是部門負責人攜技術出走,這些現象都在自動駕駛行業多年發展進程中不斷上演。

開篇提到的安東尼·萊萬多斯基,最早是谷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部門 Waymo的一名高級職員。最終,他離開公司並自己創立了一家名為Otto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

攻訐、竊取與諜戰 自動駕駛“暗戰”多年

同一時段,優步作為網約車的鼻祖,不甘於將視野僅僅停留於提供叫車服務上,也加快了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而Otto在2016年被優步公司收購,萊萬多斯基成為優步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部門的高管。

2017年4月,谷歌在法庭指控安東尼·萊萬多斯基向優步洩漏了谷歌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機密。根據谷歌向法庭提交的文件,谷歌指控萊萬多斯基在該公司擔任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部門高管期間,夥同另一位高管洩漏了公司自動駕駛技術的機密文件。據稱,文件包括谷歌自動駕駛技術原型車的設計圖、自動駕駛技術測試數據等。

三年的拉鋸戰後,萊萬多斯基承認他竊取了谷歌自動駕駛項目的機密文件。萊萬多斯基還承認他在谷歌自動駕駛項目團隊工作期間,下載了一份電子表格,並在離開谷歌之後訪問了相關的文件。

攻訐、竊取與諜戰 自動駕駛“暗戰”多年

谷歌起訴此人的用意,顯然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對於萊萬多斯基來說,其個人只不過是面臨最高30個月的監禁,但對於優步公司來說,

如果谷歌獲勝,優步的自動駕駛研發可能將被叫停,陷入停滯。這將沉重打擊已經展開無人車測試的優步。

這個事件雖然看上去暗影重重,但也只是自動駕駛領域巨頭的諸多暗中對抗之一。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這種案例屢見不鮮。

2018年的一天,蘋果前僱員張小浪在機場正準備登機返回中國之時,突然被出現的FBI探員抓捕。據蘋果總部內網數據顯示,在張小浪離職前的一天,以他身份登陸內網的活動記錄直線上升,遠超此前的總和,期間他下載了蘋果無人車的原型、電壓、電池規格、動力傳導系統。

據此,蘋果起訴張小浪涉嫌竊取蘋果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商業機密,而張小浪的下家公司正是一心研發自動駕駛的小鵬汽車。

攻訐、竊取與諜戰 自動駕駛“暗戰”多年

同樣,與小鵬汽車“暗鬥”的還有特斯拉。2019年3月,特斯拉指控其Autopilot前工程師曹光植把超過30萬份文件和目錄以及源代碼副本上傳個人iCloud帳戶。曹光植在上傳後,突然離職特斯拉,加盟了小鵬汽車,這涉嫌竊取了特斯拉的商業機密,而曹光植是為數不多可以訪問特斯拉Autopilot項目源代碼的員工之一。特斯拉還稱,曹光植自從在小鵬入職以來,一直在小鵬汽車自動駕駛部門工作。

另外,特斯拉CEO馬斯克,也在社交平臺上對小鵬極盡“嘲諷”。在推特一篇關於自動駕駛文章的評論區,馬斯克稱小鵬的自動駕駛技術都是盜竊特斯拉的成果,不僅如此,還稱小鵬盜取的還是老版本。

[·技術與人才難得 自動駕駛領域激烈競爭仍將上演·]

環顧汽車產業我們可以發現,在傳統車企之中,大家基本上都秉持著“你好我好”的態度,哪怕某些車企因“黑公關”發生一點爭執,但雙方高管隨即就會坐在一起握手言和,一切不愉快都煙消雲散。

而到了自動駕駛領域科技企業這裡,用“畫風突變”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一方面,科技企業的企業基因,決定了其行為更加大膽,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不斷“放飛自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而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因為科技企業更需要通過在各方面攻擊對手來贏得發展時間,同時搶佔技術與人才。

攻訐、竊取與諜戰 自動駕駛“暗戰”多年

汽車向新四化轉型過程中,自動駕駛是重中之重,而科技企業是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向前的主力軍。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統計,2015年至2017年11月,自動駕駛汽車相關領域的投融資事件共193起,金額達1438億美元,超過特斯拉和通用汽車的市值總和。

賽道擁擠,而自動駕駛又是一個新興領域,公司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殘酷。這一背景下,技術與人才自然成為研發自動駕駛最寶貴的財產。一旦人才出現,就會立即成為巨頭和資本哄搶的目標。在高額利益的誘惑下,自動駕駛技術專家或另擇高枝加入巨頭,或在資本的扶持下自立門戶。

如果想獲取行業內更先進技術或是為了加速研發,一些公司會選擇用高額回報,誘使知名企業核心技術人員攜機密出走。如果這些技術人員將機密帶到新公司,那麼新公司就可以節省大量的研發經費與時間,這種方法雖然有風險,但是“性價比”極高。

攻訐、竊取與諜戰 自動駕駛“暗戰”多年

自動駕駛每一天進步,都是真金白銀“燒”出來的,這本就是高投入的風險遊戲。優步的自動駕駛部門Uber ATG,曾在優步的IPO進程中公開過它的月度賬單,每月要花費2000萬美元,這樣的開銷約等於A股一家普通上市公司半年的純利潤。而谷歌更是在Waymo上一擲千金,每年的投入約為10億美元。

想要進軍L4級自動駕駛,測試車是“硬指標”。車越多數據也就越多,數據越多算法越先進。而L4級測試車的單車價格約為25萬美元,相當於一輛蘭博基尼。而圍繞測試車的一系列人員與場地費用,更是天文數字。

攻訐、竊取與諜戰 自動駕駛“暗戰”多年

大量資金堆出來的科研成果,被其他公司以極低的成本盜取,任誰也會忿忿難平。但商場如戰場,後發的公司如果不耍一些陰謀詭計,就只能用更鉅額的資金來實現超車,可這樣的想法很難被投資人接受。

[·正道是滄桑·]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在自動駕駛領域,技術積累十分重要。如果只想著通過來路不正的手段去盜取技術,那麼公司的損失一定會大於其所得。這一點,已經在優步身上得到了驗證。例如文中反覆提到的萊萬多夫斯基竊密案。

攻訐、竊取與諜戰 自動駕駛“暗戰”多年

站在2020年回顧2017年的這起案件,我們可以發現,這場風波給Uber帶來的麻煩和停滯遠大於收益。因為官司和內鬥,優步自動駕駛事業部的工作幾乎停滯一年之久,在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是無法估量的損失。

紐約大學教授、《共享經濟》作者阿倫也曾表示,“自動駕駛對優步至關重要。”他同時指出,優步面臨的風險比部分競爭對手要高。“如果谷歌無法在10年內推出無人駕駛汽車,其數萬億的營收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優步卻非常依賴這項技術的發展。”

優步的遭遇在前,關於如何“姿勢優雅”地超越具有先發優勢的公司,無疑會成為國內眾多自動駕駛企業需要考慮的課題。如果依賴“盜取機密”等暗箱操作的手段,在給公司帶來危機的同時,或會更加打擊公司內部研發人員的積極性。

攻訐、竊取與諜戰 自動駕駛“暗戰”多年

好在,從底層自研、積極開展路試等做法成為了國內自動駕駛領域龍頭的一直選擇。這就像學生時代的考試一樣,平時的月考偶爾抄一道題在所難免,但一些大型考試是不會給學生作弊機會的,依靠的還是平日積累。

當然,令我格外記憶猶新的,是每到考完試,班主任總會語重心長對作弊學生說的那句話——“人間正道是滄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