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怪”教授:问中文题,用英文回答;问英文题,用中文回答

学生时代,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不管过去多少年,我们对这些或严厉、或慈祥又或者幽默的老师,总是记忆犹新。

辜鸿铭不仅是一位享誉中外的大学者,他还是一个教授。只是,不同于一般教授的印象,在他的大多数学生心目中,这位老师是一个“怪杰”。

在北大校园里,辜鸿铭曾是最独特的一道风景线。他喜欢穿着古朴的传统服饰,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给学生们上课,将他给人的怪异感,增加到极致。

北大“怪”教授:问中文题,用英文回答;问英文题,用中文回答

一、与学生交流,用不同语言

辜鸿铭出生于马来西亚半岛,因为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他从小就会流利地说马来语、闽南语、英语、汉语以及葡萄牙语。

后来,很有语言天赋的辜鸿铭,更是习得了法语、德语、希腊语等九种语言,取得了十三个博士学位。

那个时代,辜鸿铭作为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自然是被北大收入了麾下。

北大“怪”教授:问中文题,用英文回答;问英文题,用中文回答

1927年,在蔡元培的邀请下,辜鸿铭出任北大教授。也是在这段授课时期,辜鸿铭和他的学生之间,发生了许多趣事。

在北大,辜鸿铭主要是讲授英美文学。

一开始,每次上课时,都有很多学生问他问题。

当时,学生们都是中国人,问问题自然是用汉语。但辜鸿铭很“叛逆”,他上课时,从来不和学生们说同一语言。

北大“怪”教授:问中文题,用英文回答;问英文题,用中文回答

如果学生是用汉语问问题,他就用英语回答,不管学生听的懂还是听不懂。而当学生用英语与辜鸿铭交流时,他又会用中文回答。

就是因为辜鸿铭的这个行为,他“怪杰”的名号,逐渐在学生之间流传。

然而,辜鸿铭之所以这么做,都是因为他想要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能力。

辜鸿铭从小时候起,就开始学习西方文化,但对西方文化了解越深,他就越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

北大“怪”教授:问中文题,用英文回答;问英文题,用中文回答

二、爱传统文化,严格对学生

终其一生,辜鸿铭都是一个坚定不移的传统文化守护者。

有一次,学生们问他,为什么要学习西方文化时,辜鸿铭就是告诉学生,只有好好学习英文,我们才可以将优异的传统文化,教给西方人,让他们好好学会怎么做人。

辜鸿铭热爱传统文化,他也希望学生们,在学好西方文化后,能为向西方传播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所以,他授课时,对学生很是严格。

辜鸿铭给学生上课,会与他们约法三章。

北大“怪”教授:问中文题,用英文回答;问英文题,用中文回答

第一,辜鸿铭每次进教室后,学生们都要站起来,而下课后,必须让辜鸿铭先走;第二,每次辜鸿铭向学生提问,或者学生向他提问时,学生都要站起来。

这两个课堂规则,是为了让学生们学会尊师重教。然而,辜鸿铭的最后一个要求,却有些“过分”。

辜鸿铭对学生提出的第三个要求,是他指定学生们要背的书,学生必须背完。如果有人背不完,那么辜鸿铭上课时,这些学生都要全程站着上课。

那个时候,辜鸿铭指定要背的课文,大多晦涩难懂,学生们很难背下来。但辜鸿铭一直到他的课程结束,都没有改变他的这个原则。

北大“怪”教授:问中文题,用英文回答;问英文题,用中文回答

三、是文人大师,也是好教授

辜鸿铭刚进北大上课的时候,曾受到学生们的嘲笑。

那是1917年,虽然还有人留着辫子,但辜鸿铭作为一个大学教授留辫子,实在是“怪异”且不合潮流。

当时,辜鸿铭面对学生们的嘲笑,不以为然。

他对学生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这一句话,让所有哄笑的学生,哑口无言。

北大“怪”教授:问中文题,用英文回答;问英文题,用中文回答

此后,再也没有学生敢在嘲笑脑后留着长长辫子的辜鸿铭。

很多时候,老师能让学生们都佩服自己,是很难的。但上过辜鸿铭课的学生,无一都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

而除了在国内地位很高,在西方国家,辜鸿铭的名气也很大。

在西方国家,甚至曾经还流传过“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但不能不见辜鸿铭”这句话。

北大“怪”教授:问中文题,用英文回答;问英文题,用中文回答

很多认识辜鸿铭的人,都会评价他有些太过恃才傲物,目中无人。

辜鸿铭在国内外都有这么高的地位,他也确实是一个对自己很自信的人。有一次,他就向学生们自夸说:

“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是我。”

放眼古今中外,像辜鸿铭这样的文人大师少见,像他这样的教授,也很少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