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永城芒碭山,探祕黃土山陵區!

黃土山位於永城市芒山鎮夏莊村,因其表面有大面積的黃土覆蓋而得名——黃土山。傳說,有位公主因情所困整天昏迷顛倒、心神不定、面黃肌瘦,這天皇帝來看女兒,對她說:“你要金,你要銀,告訴父王我一人,天下寶貝我都有,你要多少給多少。”公主眼含熱淚說道:“我不要金,不要銀,死後芒碭山要一墳,再好的寶貝我不要,死後給我建個廟。”,皇帝心情沉重地點點頭,也不說什麼了。皇姑死後,皇帝就在這座山上給公主修建了墳墓、建了廟。從此在座山,當地人又叫“皇姑山”,山前的這個村叫“皇姑山”村。

走進永城芒碭山,探秘黃土山陵區!

黃土山全景圖

黃土山北靠商(商丘)芒(芒山)路,西邊是芒山鎮二中(夏莊中學),南面為皇姑山自然村,東面為大片田地。黃土山不高海拔約66.14米,是芒碭群山中較矮的小山丘,山頂封土呈南北狹長馬鞍形,面積近6000 平方米,封土厚約10 米。山體西部因開山採石已成斷崖,東南角也開採成石塘,山南坡較陡,北坡、東坡較緩。山頂有三座漢墓,兩座規模較大,為崖洞墓。一個在山的南部,坐西面東,編號為一號墓一個在山的北部,坐南面北,編號為二號墓,兩墓相距約20米。另一個小型墓葬在山的東南側,坐西面東,為石室墓,編號為三號墓。黃土山漢墓群於199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走進永城芒碭山,探秘黃土山陵區!

黃土山西漢梁王墓群文保碑

其中,一、二號墓南北並列葬於黃土山頂部,其埋葬方法與保安山樑孝王與李後墓的葬法相同,為同位異穴合葬墓。一號墓暫未發掘清理,二號、三號墓發掘清理。二號墓也具有西漢諸侯王陵主要標誌的墓道、甬道、前室以及後室,後室塗硃砂等特徵。該墓總面積100餘平方米。

走進永城芒碭山,探秘黃土山陵區!

圖為2號墓墓室

1999年8月,盜墓分子掘開墓門進入墓室,盜得青銅器100餘件,後全部被追回。2000年清理該墓時,在後室內出土青銅壺、鈁、燈、沐盤、鼎、尊、勺、豆、箕、匝、杯等200餘件實用生活用品,在銅壺的肩或腹部刻有“文宮”等字樣的銘文,同時出土的還有5000餘枚“五銖”銅錢等文物。墓中出土大型青銅器上刻有“文宮”二字,說明是放在宮中使用的,這也是一座王陵級別的墓葬。

走進永城芒碭山,探秘黃土山陵區!

圖為2號墓出土帶“文宮”二字的青銅器

最值得一提的是,黃土山二號墓出土“梁食官長”封泥13 枚。封泥均為泥質陶,暗紅色,近方形,大小略有差異,一般長2.5、寬2.4、厚0.8釐米。封泥正面皆模印陰文篆書“梁食官長”四字。封泥文字“梁食官長”中的“梁”字應指西漢梁國名稱,“食官長”指掌管宮中膳食之官職名稱,故封泥文字“梁食官長”應指西漢梁國掌管宮中膳食的官職名稱。

西漢梁國“制同京師”,擁有一套與西漢中央政府相同的政治體制,亦設置有掌管宮中膳食之官——食官長,“梁食官長”封泥文字的發現提供了強有力的佐證。

走進永城芒碭山,探秘黃土山陵區!

圖為黃土山3號墓

黃土山三號漢墓於1990年10月發現,同年11月進行搶救性發掘清理。該墓為崖洞墓,依石崖坑而建,由墓道、墓室兩部分組成。在該墓的墓門外封石上及墓室內壁共發現刻有文字九處,共18個字。其中封石條上四處,10字;墓室內壁五處,8字,均為陰刻,有明顯小篆體特徵。封石刻有“鬍子公”“王周寶”“胡王”“魯王”字樣。

走進永城芒碭山,探秘黃土山陵區!

圖為三號墓帶有“魯王”二字的封石

該墓雖被盜掘,但也清理出鎏金車馬、銅錢、銅飾件及陶器殘片,並發現有錦織物朽痕。墓內出土器物考究精緻,還有鎏金車馬明器,這說明墓主人生前不僅擁有車馬而且車子還比較華貴。在漢代,是否擁有車馬及其車的華貴程度是主人身份的象徵,由此推斷黃土山三號墓的主人是梁王的王室近親,其墓葬於梁王墓附近,為陪葬墓。

走進永城芒碭山,探秘黃土山陵區!

圖為三號墓刻有“鬍子公”的封石

那麼,黃土山陵區墓主人是哪位梁王呢?從二號墓、三號墓出土文物及大量的“五銖”錢判斷,黃土山陵區墓葬時間為西漢中期偏晚。一號墓主人為某一位梁王,二號墓主人梁王王后。王良田先生在其《西漢梁國》一書中認為:“黃土山一號墓的墓主人應該是劉無傷、劉定國、劉嘉和劉立中的一位,二號墓是其王后之墓”,梁王究竟是哪一位?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