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里的主人公,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

2018年,著名画家徐悲鸿的油画《愚公移山》,将现身拍卖行。湖南电视台以2.088亿元的价格买下。

这幅油画作品因被收入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而为人所熟知。

不过笔者在初中时候就奇怪,这幅作品虽然描绘了中国古代传说“愚公移山”的故事,但徐悲鸿画中人物所选模特并不像中国人。

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里的主人公,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

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的缘起

1939年,国内抗战艰难困苦,徐悲鸿在新加坡筹赈画展。

他希望凭借画笔为国内抗日战争筹款,为抗战尽一个艺术家的责任。

画展采取发售名誉券的方式进行,

凡捐款100元可得徐悲鸿作品一张,捐款200元可指定徐悲鸿另画一幅。结果画展尚未开幕已筹2500元,整个展览卖画百幅。

画展结束后,徐悲鸿应印度诗人泰戈尔邀请访问印度。

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里的主人公,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

徐悲鸿为泰戈尔创作的画像

期间他在印度多地举办画展,所筹款项也全部用于抗战。正是这段时间,他的名作《愚公移山》得以完成。

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里的主人公,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

徐悲鸿与泰戈尔合影

徐悲鸿用印度模特创作《愚公移山》

1940年2月,徐悲鸿在给朋友的信函中称,自己“将竭尽一年之力,写出三四幅重要画作”。这批画作中,就包括后来驰名中外的《愚公移山》。

当年4月,徐悲鸿在信函中继续道:“一月以来,将积蕴二十年之《愚公移山》草成,可当得起一伟大之图。”后来徐悲鸿陆续创作了中国画、油画等版本《愚公移山》共三幅。

徐悲鸿在《我在印度》中记载了在印度创作《愚公移山》时的准备情况。

当时印度学生非常积极,“(大家)争做模特儿,大腹便便的炊事员拉甲枯马尔啼亚很‘荣幸’地成为主要模特儿之一,高兴、认真、随叫随到,做了开山、劈石、挑土等很多画稿的‘范人’。因是巨幅创作,历时足足一个月”。徐悲鸿说:“虽是印度人,但都是勤劳的劳动者,形象不同于中国人,意义却是一样的。”

正是依靠这些印度模特,徐悲鸿完成了巨幅油画《愚公移山》。

命运多舛的《愚公移山》

1941年,徐悲鸿携带在印度完成的画作来到新加坡。但战火很快也蔓延到了南洋。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新加坡很快危在旦夕。为躲避日机轰炸,徐悲鸿将一些带不走的书画、文玩等物存放在新加坡。其中的部分藏品封在皮蛋缸中,埋到了新加坡崇文学校的一座枯井里,其中就有油画《愚公移山》一幅。

次年1月,徐悲鸿登上轮船离开新加坡。2月,新加坡宣告沦陷。后来,徐悲鸿辗转回到国内,此后一直未有机会再访新加坡。

1945年9月,藏于枯井的书画珍玩被起出,并在崇文学校教室晾晒了两个多月。

1954年,徐悲鸿去世一年后,新加坡举办“徐悲鸿遗作展”,展出了幸存于新加坡的油画《愚公移山》等80余幅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