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又到12月,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的孩子才7个月大,当时的我在工作上处于瓶颈期、心理上有轻微的产后抑郁,这种状态下,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兼顾家庭和工作,在纠结了一段时间后决定:暂时将孩子送回老家请我爸妈帮忙带,等自己的状态调整好后,再将父母和孩子接来上海一起生活。于是,一家人团圆,就是我2019年的flag,没错,我的flag没有清单,只有这一项,可做到这点,真不是一容易的事儿!
我梳理了这个目标的实现逻辑:
1)我得走出产后抑郁症,有个积极的好心态;
2)好的心态和收入是相辅相成的,收入带来物质上的改善以及心理上的成就感,进而让心态更好,更好的心态能让自己的事业发展得更顺利;
3)更顺利的事业,有利于提高收入,较好收入能给我在上海买房的目标添砖加瓦;
4)有了房子、较好的收入,就有底气将父母接来久住,孩子带在身边,哪怕这个房子在偏远的郊区;
我在今年的9月份,实现了这一flag,我付了一套房子的首付,然后我爸把在老家的工作辞了,带着我妈和宝宝,一起来了上海,并在上海找到了一份比老家工资更高的工作,算是又一次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吧。2019年,是我来上海的第5年,可能是前几年我在卖力的撒种子,它们在今年陆陆续续的结果子了,加上我足够努力,所以今年的我收获颇丰。
01走出产后抑郁,需要正确的认知和行动
从去年生完孩子后,我持续性的心情不好,干什么都觉得没劲,在网上找了一套心理测试的题来做,测出的结果是:轻度抑郁。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半年,我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糟,我对现状特别不满意,当时我妈一个人来上海招呼我坐月子、带娃,她看到我的状态后,慎重的跟我说:我给你个建议,我带宝宝回老家,等你什么时候调整好状态了,我们再过来,你现在这个愤世嫉俗的样子,奶水质量不好、对娃不好、给我传递的也是负能量,这对家庭和事业没好处。
我妈的建议很合理,于是在跟我老公商量后,将我妈和孩子送回老家,是我改变现状、走出抑郁做的第一个行动。
客观的讲,其实我的抑郁很简单,不需要药物干预,纯粹是心态配不上欲望,这是钱可以解决的,我只要使劲的赚钱就好了,收入高了,部分欲望就自然就能满足了。孩子回去后,家里瞬间安静了很多,怎么快速将自己的状态调整过来呢?
我的第一步是,花了1000块,找了心理医生,用她的专业,将我那一堆乱麻的问题进行分类,然后我再逐个去解决,并且,她给了我解决方案,这期间包括一些:夫妻问题、婆媳问题等等家庭问题,这里不详述,那段时间,这位心理医生是我的精神支柱。
这些问题花了些时间解决完后,我心态上轻松了很多,接下来就是考虑赚钱了,本职工作处于瓶颈期,短时间内无法突破,那就只能发展副业,我当时选择将写作发展为我的副业,于是,我采取了进一步行动,报了一个写作班,并以周为单位记录自己的成长。
上图就是我的周总结,这样记录之后,我每周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非常充实,我感受到: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没有时间“多愁善感”,我得努力往前走。
2019年的第一个季度,我顺利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02产后回归职场,摆脱“冒充者综合征”,稳定职业心态
在生娃前,我在工作上是非常自信的一个人,我的自信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公司叫我,随叫随到、不怕加班、出差随意、态度积极、如果我感觉到在这个公司得不到成长,我就会选择换工作,上海那么大,工作地点在哪里,我就在哪租房。我那时认为,对于工作,我的“顾虑”很少,是我最大的职场竞争力。
生娃后,对待工作我变得小心翼翼,我享受了哺乳期的假,每天比同事少上一个小时的班,这让我内疚。我下班后只想赶紧回家陪娃,对工作无法做到随叫随到,也不愿意加班。我的顾虑和牵绊非常多,导致我曾一度认为:公司给我上万的工资,冠着“项目经理”的名头,我好像也没有给公司创造什么价值,我有一种“招摇撞骗”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心虚,对我的直接影响是,我无法理直气壮的跟同级同事竞争,我总觉得,我现在所拥有的不过是我运气好, 这种不自信的心理,影响我的职业发展,我甚至非常担心,我的合同在今年到期后,公司就不会再跟我续约了。
碰巧看了一本书《向前一步》,我才发现,原来不仅仅像我这种职场小角色有这种心态,就连这本书的作者,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也有这种心态。
有能力的人因自我怀疑而苦恼,心理学上称这种心态为“冒充者综合征”。
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只要做到:当感觉不到自信时,只要做到假装自信,直到变得自信。
研究表明,当人们采取大幅度的动作时(比如肢体的伸展运动),只要持续两分钟,主导力的荷尔蒙水平就会上升,而压力荷尔蒙水平就会下降,从而让人感到自己更有力量、更有责任感,也更愿意承担风险,这说明,简单的姿势会让态度产生重要的变化。
我一直觉得,在上海这个城市生活,我的一切都是工作给我的,没有这份工作,我无法在上海生存下去。所以,当我有了可能被公司解约的担心后,我极度没安全感,我分了三步去解决这种担心:
1)更新简历,积极面试,了解自己在人才市场上的价值,为自己寻找新的机会;
2)多读书,可能我正在经历的,是别人已经经历过,并总结方法写成了书,譬如,我在《向前一步》这本书上,找到了我当时面临的问题的答案;
3)关注同级同事,客观的将自己的工作成果跟同事对比,事实证明,我的工作成果并没有比同级同事差,那么我就应该勇敢的跟他们竞争。
于是,我果断找了领导,明确了几点:
- 我手里的项目目前处于瓶颈期,无法突破,希望领导能协助解决我的疑问;
- 我的合同要到期了,公司是否会跟我继续续约;
- 我希望我的收入和岗位未来能在公司有提升空间;
跟领导聊完一周后,他给了我一个颇具挑战的任务:我负责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需要用多少人由我自己决定,最低完成100万的业绩,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我揽的需求越多,为公司赚的钱越多,所用的人越少,我的年终奖就越多。
我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事实证明,在职场上,不要被动的等着领导派活,自己也需要有技巧的揽活,否则又凭什么升职加薪呢?再有,作为领导,其实是希望自己的下属成长的,为了下属的成长,有的领导愿意亲自帮你争取资源,前提是你得主动。
2019年的第二个季度,我努力的稳定了我的本职工作,并将它往前推进了一小步。
03新人入行,有导师指点能事半功倍
本职工作稳定后,在下班和周末的时间,我会研究写作,我写作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变现。
可对于新媒体写作,我完全是个外行,最快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位资深的“导师”,带领我前进。市面上有很多针对新媒体写作的课程,想要找老师,最快、最有用的办法就是花钱“买”老师的时间,你如果不花钱,就得花更多的时间去摸索和踩坑,我觉得还是花钱的性价比高。我分别报了2个写作班,我的成绩体现在不断攀升的副业收入上,关于报班,我的建议是:同一时间,报一个班就够了,不要频繁报,半年一次的频率就很够了,不要连续报。
从100块稿费开始
零碎的接文案,写作收入开始破千
实际上,今年的3月份,我还在问我的老师,头条号上发文章,要怎么操作:
大家都知道导师的重要性,可怎么让对方愿意教我们,这是个问题,比如下面这位小伙伴,我的头条号经常收到这样问题的私信,这样提问,一般不会得到什么有帮助的答案。因为,我一看到这个问题我就会想:哇,这得花好长时间才能解释得清楚啊,只能让他自己找攻略了。
《向前一步》有关于如何为自己寻找导师的建议:要求一位陌生人做自己的导师,成功的概率并不大,但经过深思熟虑,明确直接的提出问题,这种交流方式是有帮助的。
所以,当我们是新人要入某行时,任何一个有经验的前辈都有可能是我们的导师,你要思考后提出明确的问题,而所谓的思考是先列出你自己有哪些问题。
譬如,想要做自媒体,首先需要了解自媒体的体系:
- 目前哪个平台适合新人入局,并产出最快?
- 不同平台的规则是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
- 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平台所需要的,读者所需要的?你现在的写作水平达到要求了吗?
- 怎么才能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这上面的每一个问题,都有若干的小问题,如果你连领域定位都没有,谈何自媒体呢?这其实需要掌握一个体系的知识,我当时了解这些知识,报了个班花了一个月搞定了,之后就开启了副业之旅,接下来想要持续赚钱,没别的,坚持输出就好。
2019年的第三个季度,我终于有了不错的副业收入。
04让自己成为一个“网状型”思维的人
我今年看了很多关于“中年危机”、“35岁被裁,找工作难”等文章后,作为一职场妈妈我挺有危机感的。想到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年近三十,万一被裁就凉凉,为了万一我碰上了能应对,我做了一些准备。
有个HR曾说过:大多数人习惯于“直线型”思维,每天多做点,回报多一点,比如多加点班。少数人会有“网状型”思维,譬如不仅会关注自己的本职工作,还会花时间了解整个公司的业务线、跳出公司立足行业和市场考虑问题等;
我是在某篇文章上看到这段话的,正好今年的我也在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网状型”思维。其实经营工作和生活转化过来就是“经营自己”,需要面临很多问题,将影响工作和生活继续的问题单独摘出来,然后未雨绸缪的规划,可以让前面的路走得更轻松点儿:
1)意外或疾病,可以让一个家庭一夜返贫,预防风险,要有保险意识,我今年做了功课,给家人和自己配了部分保险;
2)收入如果只来源一个渠道,风险就要高很多,想要降低风险不能指望一份工作,我的想法是本职工作、能持续发展的副业、理财收入“三管齐下”,在刚开始可能会走得慢一点,但风险相对也会更低一点,万一被裁,也不至于束手无策,这块目前的我还在学习中;
3)一个5口之家住在一起,生活难免有些混乱,我是个急性子,如今正在学习克制性子:少看、少听、少在乎,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争吵,家庭更和谐。
2019年的第四个季度,我要为来年做准备。
05 2020年的flag
2020年,要做这么几件事:
1)装修新房;
2)主业要用更少的人,完成更多的业绩,保持跟领导的沟通;
3)副业要有新的突破, 每月至少要读三本书;
4)多参与些线下活动,了解市场动态;
5)半年出去面试一次,了解自身价值;
6)持续的学习理财知识,认真执行收入“三管齐下”目标;
7)最重要的是:持续保持好心态!
閱讀更多 吖吖wendy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