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名著《理想国》细读④

本周,坐到桌子前看看理想国9卷啊,之前方式实在是太慢了。评估了内心的感受,感觉到这本书不值得耗费这么长时间,未来以一周一卷的速度读完,写出每段的感受,去掉原文附录,减少字数。在这样的调整下开启了本周的第二卷->理想国细读④


第二卷-第一章

这一章有格劳孔苏格拉底的对话,中间格劳孔的兄弟阿德曼托斯有补充表述,基本是有格劳孔在表述:

1.有三种善

1.1 第一种:我们普通人仅需要它本身,它有没有什么明显的后果。“换了”和“无害的娱乐”

1.2 第二种:它本身和结果都是我们需要的;身体健康、理想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1.3 第三种:体育锻炼、害病求医等需求产生的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赚钱的善,虽然是苦差事却有利可图 。

格拉底表示正义是第二种,格劳孔表示,一般人认为是第三种,人民图它的名利,厌恶它的辛苦。

--- 下面都是格劳孔的表述,如果有苏的话我会标注出来。

格劳孔表示:对于色拉叙马霍斯的论证在接下来复数一遍,然后再说说不同的。因为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正义或不正义,并且想要表述两者对心灵的影响,暂不考虑报酬和后果

格劳孔:

我先说一般人认为的正义的本质和起源;

我再说所有把正义付诸行动的人都不是心甘情愿的,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不是因为正义本身善而去做的;

因为大家都说不正义更好一些,虽然不是格劳孔的论点。格劳孔也要一起聊聊。

正义和不正义的"本质"

不正义分两个方面: 遭受是害,作为是利。而大多人经历过两者,感受到害远大于利,于是大家成立契约(法律),以放弃不正义的利,来避免遭受者的害。把守法践约叫合法的、正义的。这就是正义的起源

这里没有律法,因为作者本人觉得律法的出发点是上位者奴役普通的人规则,法律的出发点是普通人彼此之间的契约。

而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衷,而签订这种契约的都是没有足够能力去作恶的人。有能力作恶的人不会去签订这种东西。

1. 如果正义的人和不正义的人手上都有足够的力量,那么最后往往会变成两个不正义的人。所以正义是勉强、努力且辛苦的事情。

2. 如果不正义的人,手上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会不会变成正义的人呢? 不会的,它做的坏事会变成失误,偶尔的差错,也能补救,而干的坏事又能滴水不漏。所以不正义的人,成长起来会变成披着善人的名头,干着杀人越货的勾当还能享受着作恶的利,避开作恶的害。当需要辩解的时候,他们巧舌如簧,当需要武力的时候,他们有财势和朋党。

3. 对待诸神依然可以通过祭祀和免罪票的购买等手段让神明喜欢,假如神明太忙则根本没空管人类,或者没有神明。那么在神明这里,不正义者毫无损失。如果有神明,那么巧妙的辩解依然可以。

-----那么正义的人呢?

1. 如果享受正义的明和利,就无法识别出是否正义,所在只能让他污名和逆势皆有,拨乱反正之势加身,折磨酷刑上身,而且要死而后已,终身不渝,坚持正义。我们才能确定这个人是正义的。

---- 通过这种极端对比;正义和不正义才能说得清楚


--- 对生活的影响

不正义的人因为精明且善于谋划,背着正义的名号,当官取官宦之家的女儿,子女也与贵族联姻,经商选择合适的伙伴,在诉讼方面又总能轻松获胜,扬长而去。随着财富的累加,让朋友得利,敌人受害,祭祀诸神,排面强大。就这样的人无论是神或者人都会觉得应该让这样的人生活的好很多更合理

随后阿德曼托斯补充:批判不正义和称赞正义的理由;

  1. 正义辛苦且不值,教导提倡正义时讲的也是正义的好处,不是正义本身。

  2. 同时列举了不正义和正义在辛苦程度上相当,要去学习辩论,拉宗派,搞团体,小圈子,收买神明等。但是不正义者却过上了幸福,美满,富足的生活。

  3. 而且围绕所谓正义和不正义的标准从没有离开名利,无论歌颂还是谴责。

--- 苏表示:以上论点是世俗论点,仅有他们两兄弟提出作为辩论素材,不涉及两兄弟的为人。第一卷苏格拉底基本没说什么

第二卷-第二章

苏格拉底:

  1. 正义有大的群体>城邦,也有小的群体>个人; 而大群体的优势比较容易识别,在做模板对比小的群体。所以先了解大群体>城邦()

    1. 城邦的创建来自个人无法自给自足,包含食物、安全、繁衍等基本需求。

    2. 在物品的交换上双方都会受益,而粮食是城邦最核心的支柱,其次是住房。然后是如衣服一样的必需品。

    3. 城邦的最小人数应是5人,怎么算的呢?农夫提供吃,瓦匠提供住,纺织工提供衣服,鞋匠提供鞋子,最后一个综合医生。

    4. 然后农夫不会生存犁,又需要铁匠,需要商人来交换物资,依照这个思路不断增加人口。

    5. 提供出了职业化的概念,每一种工作都有专人完成,每种社会需求都有人,这样构建一个功能齐全的城邦。

    6. 提出了人天赋的不同,对于城邦的作用不同

    7. 对于教育应该从儿童开始,并且要用故事来塑造儿童,儿童的老师和父母都必须使用经过筛选的资源塑造儿童的人格和个性

第二卷-第三章

伪苏格拉底->柏拉图;备:苏格拉底没有立书,所以思想应该是柏拉图自己的思想

  1. 在孩子的幼年教授孩子不真实存在但是美好的故事,这样等2代人之后就没有人知道真实的故事,大家都会相信自己生活在美好的城邦,而小孩子求证时得到大人的证明也是一致的。这里柏拉图明确要编纂美好故事,而不需要考虑真实性,同时柏拉图非常清楚人在儿童时期可以随意塑造。

  2. 作为统治者不需要自己编纂,只要诗人编的故事不符合统治者的规则就不允许他发现。

  3. 美化神话故事的诸神,点名批评以荷马为代表的诗人,并定性为恶的传播者。并且规定神只能是好,美的,正义的形象。如果有恶就要从别的地方找。

  4. 神不会创造战争伤害人,如果神创造战争伤害人那也一定是为了人好。反正神就是好的,神不会杀人,如果神杀人,神也一定是为了这个人好。

  5. 开始给神设定众多规则:

    1. 神的言行一致

    2. 神的面目单一

    3. 神不会说话或者戏弄世人

    4. 神不会乔装,变形

    5. 神永远是辉煌的形象。

  6. 不允许母亲杜撰神的不好形象来吓唬自己的孩子。

  7. 柏拉图觉得荷马说的那些神的荒唐,残忍的事会使大家不高兴,同时剥夺他们组织歌舞队进行表演,而且老师也必须用规定的形象教育学生和城邦守卫者

  8. 而且必须要指定为法律准则。


综述:

我觉得柏拉图是陷入了心里僻径了,忽略了很多人的基本需求和人性的种种特性。同时对他的这种思想感到很震惊,诘问法还可以这样问的吗?而对手呢?对手反而在讲人话,讲现实世界里对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看法竟然和如今的社会十分神似,使我不禁的觉得理想国这本书是真的好。等到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知名讲出这些毁坏真实,崇尚虚假的言论,整个人都震惊了!! 他柏拉图就是听着这些所谓的坏东西长大的,却认为别人就没有资格接触真实的世界,还要以正义的名义行使这样的事情。他自己说不正义的人,假借正义之名赚的盆满钵满,这才第二种卷自己就干起了同样的事情。或许这才第二卷后面有什么其他的论点也不一定,不过依然在这一卷让我有些吃惊理想国表达的那种想法或许真的在那个世代是具有讨论价值的。

柏拉图名著《理想国》细读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