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出現“糧食危機”?要囤糧嗎?疫情對農業的衝擊真的那麼大?

近日。網上莫名其妙傳出來要屯糧的消息,催著讓每個人閒暇時間,去超市屯米。網上的網友在這股屯米熱潮下,表示出了恐慌。

下面截圖著實可以看出大家對於此事的焦慮。

5月出現“糧食危機”?要囤糧嗎?疫情對農業的衝擊真的那麼大?

據新華社報道,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糟糕情況預計將在4月和5月出現。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依據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已經發現糧食在多方面遭遇多重挑戰,例如糧食運輸和家畜養殖等。但截至當前,食品供應依然充足,糧食產業受到的衝擊不大。


5月出現“糧食危機”?要囤糧嗎?疫情對農業的衝擊真的那麼大?

全球疫情危機下最近宣佈糧食出口禁令的國家主要有以下幾個:

越南,限制大米出口;俄羅斯,建議限制出口小麥;

哈薩克斯坦,對包括麵粉、土豆、胡蘿蔔在內的11種農產品實行限制出口;

泰國,宣佈雞蛋出口禁令;塞爾維亞,宣佈暫停出口葵花籽油等農產品;

印度,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大米出口因“封國”而陷入停滯。

5月出現“糧食危機”?要囤糧嗎?疫情對農業的衝擊真的那麼大?

此次全球疫情是否會導致中國糧食供應緊張,普通市民有沒有必要囤米應對?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接受新華社專訪介紹,“儘管近年來國際市場曾幾次出現過山車式的糧價大幅波動,但由於我國糧食連續豐收,供給充裕,庫存充足,保障有力,糧食市場總體保持穩定。我國糧食供求總體寬鬆,完全能滿足人民群眾日常消費需求,也能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

5月出現“糧食危機”?要囤糧嗎?疫情對農業的衝擊真的那麼大?

王遼衛還表示,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近年來糧食儲備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糧食儲備充足,小麥稻穀等口糧品種庫存處於歷史最高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採取有力有效措施,全力做好糧油市場保供穩價工作,推動糧油加工企業復工復產,保障糧食物流運輸通暢,糧油市場供應不脫銷、不斷檔,國內糧油市場平穩有序運行。

5月出現“糧食危機”?要囤糧嗎?疫情對農業的衝擊真的那麼大?

中國人一日三餐離不開米和麵。王遼衛介紹,我國稻穀供給充裕,2019年稻穀產量2.096億噸,已連續多年結餘;小麥連續多年產大於需,2019年小麥產量1.34億噸,為歷史第二高水平,已連續5年保持在1.3億噸以上。

白明說,中國人曾經體會過捱餓的滋味,所以一直強調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的手裡,中國對糧食的重視程度比任何國家都高,而且有完備的儲備糧制度,三大主糧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性比較低,價格穩定有堅實的基礎,因此沒必要過度囤糧,滿足正常生活需要即可。

5月出現“糧食危機”?要囤糧嗎?疫情對農業的衝擊真的那麼大?

最近,多地也發佈闢謠聲明,提醒民眾不要再盲目跟風“搶米搶油”。

從銷售終端來看,一些超市、電商平臺也表示備貨充足。如,盒馬稱“糧油類商品備貨充足,不漲價、不斷供”,並提醒消費者按需購買、理性消費。“備貨量很足,敞開吃也夠幾個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